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有疫苗嗎?有的話那古人是怎麼接種疫苗的?

古代有疫苗嗎?有的話那古人是怎麼接種疫苗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這個年齡層的70後,手臂上都有一塊疤,那是接種天花疫苗留下來的。比我們年輕的80後,胳膊上就沒有這個疤了,因爲1977年全球最後一名天花患者被治癒之後,天花病毒已滅絕(實驗室除外)。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佈天花作爲一種疾病被剿滅。當然,現在小朋友的手臂上也有一塊小疤痕,不過那不是接種天花疫苗,而是卡介苗——預防肺結核的疫苗。

天花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烈性傳染病,至少在人類社會肆虐了3000年的時間(有文字可考的天花瘟疫出現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印度),致死率高達30%。在18世紀末,每年大約有40萬歐洲人被天花病毒奪走生命。天花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是漢代,中國人稱之爲“痘瘡”。晉代的葛洪記載了天花在中國的一次爆發:“比歲有病時行,乃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創,皆載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

古代有疫苗嗎?有的話那古人是怎麼接種疫苗的?

而天花疫苗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疫苗,可以追溯到11世紀,是宋代中國人發明的疫苗,叫做“痘苗”。清代醫學家朱純嘏的《痘疹定論》載:“宋仁宗時丞相王旦,生子俱苦於痘,後生子素,召集諸醫,探問方藥。時有四川人清風,陳說:峨眉山有神醫能種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醫到京。見王素,摩其頂曰:此子可種!即於次日種痘,至七日發熱,後十二日,正痘已結痂矣。由是王旦喜極而厚謝焉。”這也是史料記載的最早一次天花疫苗接種。不過朱純嘏將“宋真宗時”誤記成了“宋仁宗時”。

清代的官編醫書《御纂醫宗金鑑》也說:“古有種痘一法,起自江右,達於京畿。究其所源,雲自真宗時峨眉山有神人出,爲丞相王旦之子種痘而愈,遂傳於世。”

古代有疫苗嗎?有的話那古人是怎麼接種疫苗的? 第2張

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種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兒身上的痂或膿汁直接作爲痘苗,吹到接種者的鼻孔內,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狀略輕的痘,從而獲得對天花的免疫力。這一種痘法也叫做“人痘法”,跟後來的“牛痘法”相區別。作爲痘苗的痂或膿汁,叫做“時苗”,跟後來的“熟苗”也不一樣。

可以想象,用“時苗”接種的人痘法,一開始的風險是非常大的,跟被自然傳染了天花幾乎沒什麼差異,“苗順者十無一死,苗兇者十隻八存”,接種的致死率約20%。後來,醫生髮現,如果對痘苗加以篩選,選育六七代之後,痘苗的毒力就會大大降低,幾乎不再致死。這種選育出來的痘苗,就是“熟苗”。清代醫書《種痘心法》稱:“其苗傳種愈久,則藥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選煉愈熟,火毒汰盡,精氣獨存,所以萬全而無害也。若時苗能連種七次,精加選煉,即爲熟苗。”

“熟苗”的安全性如何?另一本清代醫書《種痘新書》提供了一個數據:“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致死率降至0.33%。

按有史料可證的說法,這種比較安全的“熟苗”最早出現在明代隆慶年間。此前,明朝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天花瘟疫:“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致死率竟然高達80%以上。這場天花的流行,也促成了種痘法的推廣:“聞種痘法起於明朝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由此蔓延天下。”正是在這次接種痘苗的過程中,明代醫生髮明瞭“熟苗”接種法。

當時許多醫生家中都保存有“熟苗”:“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近日溧陽人竊而爲之者亦不少。當日異傳之家,至今尚留苗種,必須三金,方得一枝丹苗。買苗後醫家因以獲利。時當冬夏種痘者,即以親生族黨姻戚之子傳種,留種謂之養苗。”北宋的峨眉山神醫既然“能種痘,百不失一”,我估計家中也保存有篩選、改良過的痘苗。

入清之後,由於順治皇帝死於天花,康熙對天花的傳染非常警惕(康熙本人也得過天花),下令推廣種痘法:“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以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爲怪。朕意爲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

古代有疫苗嗎?有的話那古人是怎麼接種疫苗的? 第3張

大約也是在這個時候(17世紀下半葉,清代康熙年間),中國的種痘法傳入俄羅斯,然後經中亞傳至土耳其。18世紀初,英國駐土耳其公使的夫人蒙塔菇又將種痘法從君士坦丁堡帶回英國,英國很快成爲歐洲的人痘接種中心。

1733年,法國的伏爾泰發表文章,鼓勵國民積極種痘:“據我所知,中國的預防療法已有數百年曆史。這是很好的例證,因爲中國人被視爲世界上最具智慧,最具能力的民族。當然,他們並不採用直接的接種,而是通過鼻子,就像我們吸鼻菸一樣。這種方法可能更易接受,它確實能夠拯救成千上萬的生命。”當時歐洲的接種方法是用小刀割破手臂皮膚,再種上痘苗。

此時的痘苗,儘管已相對比較安全,但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大約18世紀末,英國一位鄉村醫生琴納發現,奶牛的皰疹能傳染給擠奶工,而感染了其中一種皰疹(即牛痘)的擠奶工則不會感染上天花。換言之,牛痘的膿漿可以預防天花。而且,人感染上牛痘的症狀非常輕,更不會致死。於是,一種比古老的人痘法更有效、更安全的種痘法——牛痘法被發現了。

到19世紀初,中國人發明的種痘術在國外轉了一圈之後,脫胎換骨,又再傳回它的故鄉。最先是一位葡萄牙醫生將牛痘疫苗從馬尼拉帶到澳門,之後一位英國醫生又把牛痘疫苗從澳門帶到廣州,從此在中國東南沿海傳開。清末沿海一帶,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叫“痘師”,他們經傳教士醫生的培訓,在中國展開接種牛痘的業務。

牛痘術發明人琴納說,中國人似乎比他家鄉的英國人更信賴牛痘術。當時在歐洲,許多人都認爲,種過牛痘疫苗的人會長出牛角、牛毛。

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消滅天花疾病(天花是第一種、也是迄今爲止唯一一種被正式宣佈消滅的人類疾病),不是因爲我們的醫學有多麼發達,而是因爲我們有足夠長的時間使用疫苗,從人痘到牛痘,從個別接種到普遍預防,人類差不多用了900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與英國人都做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而文明之間的互相接觸與交流,則加速了技術發展與文明演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