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間印象 > 歷史劇 > 范雎:羋八子秦宣太后 殺神白起都折在了他手中

范雎:羋八子秦宣太后 殺神白起都折在了他手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遊說諸侯的縱橫家除了張儀、蘇秦之外,還有很多。但要論才能和作爲以及對歷史進程的影響,范雎算是繼張、蘇之後的佼佼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了。熱播劇羋月傳中的女主角秦宣太后以及由宣太后弟弟魏冉舉薦、憑斬首九十餘萬人的赫赫戰功上位的戰神白起,都曾是在秦國叱詫風雲的人物,然而他們的命運,卻在范雎手中被徹底改寫。

1.魏國策士

縱橫家這種稱呼最早見於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形容的是一批在先秦各諸侯國間奔走遊說、出謀劃策的人才,以主張連橫即事一強以攻衆弱的張儀與主張合縱即合衆弱以攻一強的蘇秦最爲有名,他們的具體事蹟可參見諸子百家第十和十一篇。

而在這之前,史家對這些謀策之士並無固定稱謂,他們或被稱作

“辯士”,或被稱作“遊士” ,又或者被稱爲“策士”。魏國便出了不少這種長謀略、善遊說的策士,比如公孫衍、張儀以及本文主人公范雎。

范雎:羋八子秦宣太后 殺神白起都折在了他手中

一開始范雎因爲家貧,在魏國中大夫須賈那裏做門客,須賈出使齊國的時候,范雎也跟隨而去。他們一行人在齊國呆了數月,齊襄王(齊國差一點被燕國滅亡但又奇蹟般地被田單復國之後迎立的那位齊王田法章,故事詳情見鐵血悍將第六篇)聽說范雎能言善辯,派人送來錢和酒肉慰問。這個時候,須賈如同所有小心眼的上司一樣,認定范雎和齊王私相授受,所以齊王纔會饋贈錢物。表面上須賈並沒有立時發作,等回到魏國,他便把他的揣測告訴了當時的魏相魏齊。

這位魏齊,本是魏國諸公子之一,做到魏相這個位置上,多半也是因爲他出身魏國公室的身份,而非能力出衆。他聽了須賈的報告,隨即大怒,命人把范雎一頓胖揍,打得奄奄一息都快死了。范雎心中暗暗叫苦,只怕把命交代在這裏,便裝死希望能夠逃脫。魏齊一看出人命了,也不當回事,叫人拿來當時裹屍的葦荻席子一裹,往廁所一扔,更過分的是,還縱容賓客在范雎的身上小便,以儆效尤。

受此大辱,范雎沉住氣繼續裝死,等人散盡,便悄聲央求看守屍體的人,“你若能放我出去,我必有重謝”。其實,一箇中大夫家裏的門客,又被打得半死,當時能拿得出什麼重謝呢。同是在人府裏做門客,看守心一軟,便同意了。他先去佯裝請示魏齊,“范雎的屍體該處理了吧”,魏齊一點頭,看守立馬就把范雎擡出去,悄悄放了。事後,范雎隱姓埋名,化名張祿,在朋友鄭安平的幫助下,躲了起來。

范雎:羋八子秦宣太后 殺神白起都折在了他手中 第2張

說到此處,作者不禁要長嘆一聲,想那魏國,在戰國前期不可謂不強盛,人才不可謂不多,最早展開變法的李悝、魏武卒的創立者吳起、治國能手商鞅、智計百出的軍事大家孫臏,包括這位奄奄一息後來事秦提倡“遠交近攻”的范雎,無一不在魏國謀過差事。但是很多人才並沒有得到重用,反而被人爲地排擠,出走他國,這是魏國由盛而衰、無以爲繼的重要原因。

2.出走秦國

此時化名張祿的范雎,第一要務便是逃出魏國,若被魏齊知道他死而復生,那還了得。恰好秦昭王遣使來到魏國,范雎通過他的朋友鄭安平,悄悄地和秦使王稽接上了頭。與王稽一番密談後,對方認爲他確是個人才,有意招攬,他便跟隨王稽的車駕,離魏入秦。

車馬剛入秦國境內,便遇上羋太后的弟弟、當時拜相的穰侯魏冉視察,因素聞魏冉不喜前來遊說博功名的策士,范雎便藏在車裏並未現身相見。魏冉與王稽敘話之後,王稽便動身繼續趕路,范雎料定多疑的魏冉會派人再次搜索車內是否藏有混進來的策士,便下車遠離王稽的車馬步行。果然不出所料,魏冉派人來搜,沒有搜到什麼才放心而去。

史記中關於范雎在魏國的悽慘遭遇以及他剛入秦對魏冉的第一印象,未免有些過於戲劇化,大概是爲了強化范雎後來向魏國復仇以及扳倒以羋太后和魏冉爲首的秦國外戚勢力的動機。

抵達咸陽之後,范雎卻並沒有馬上得到秦昭王的召見,只是粗茶淡飯地招待着,在秦國晃盪逗留了一年多。這也怪他求職信寫得太聳人聽聞,說什麼秦國的局勢危如累卵啊,只有我才能想到法子使秦國安定啊。可是當時秦國的情況明明蒸蒸日上:秦昭王派戰神白起數度圍困三晉,三晉只有招架之功,卻無還手之力;南拔楚國的鄢、郢,還把楚懷王騙來秦國幽禁致死;與齊湣王相約同時稱帝,雖然後來去了帝號,但西方強國的形象已經樹立起來了;東邊參與五國伐齊,打得齊國差點亡國。你這個時候跑來說秦國危如累卵,鬼才會信。

范雎:羋八子秦宣太后 殺神白起都折在了他手中 第3張

反觀范雎反感的穰侯魏冉,不僅是太后親弟,又對昭王有擁立之功,出將入相,廣有封邑,與羋太后的另一個弟弟羋戎、昭王的兩個同母弟公子悝和公子市並稱秦國的“四貴”,一時風頭無二。這不,魏冉馬上又要去借道韓魏而伐齊,若是得勝,封邑又該增加了。

范雎再也坐不住了,再次上書秦王要求得到一次面試機會。這要求倒是合理的,我要不堪大用,秦王您就放我走;要是看着還能用,就給個職位;既有當時出使魏國的王稽舉薦,卻連面試都不安排一次,把我吊在這裏一年多,算怎麼回事?超級備胎嗎?

范雎的這一次上書得到了迴應,秦王同意召見他詳談。他在入宮的時候,自己策劃了一場獨角戲,以加深秦王對他的第一印象。一般入宮覲見,都有規定好的禮儀和路線,可不能像逛公園一樣隨便亂走。范雎他就隨便亂走,那自然有宦官來喝斥,“大王就要來了,你不能如此放肆!”范雎正是要在秦昭王面前表演這齣好戲,瞅準昭王快到的時候,大聲嚷嚷,“什麼大王?我只知道秦國有太后,有穰侯,不知道有大王。”昭王身邊衆臣聞之,無不變色。

秦昭王這時的舉動很有意思,他對范雎非常客氣,“敬執賓主之禮”,又當衆說了一番話,“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會義渠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請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這個意思就很清楚了,寡人受命已久,但爲了義渠之事,需要早晚請示太后,現在義渠已被攻滅,寡人有機會請教先生治國方略了(宣太后參政議政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的故事,詳見美人心計第一篇)。這樣看來,范雎的表演的確觸到了秦昭王的G點——不滿外戚干政。

做戲要做全套,范雎被冷落了一年多,要是上杆子顯擺才華,怕會被人輕視,秦王詢問他有何建議時,着實傲嬌高冷了一番。等秦王一再詢問時,范雎又以苦情戲試探秦王,視秦王爲久居深宮的可憐蟲,上畏懼太后,下被奸臣環繞;把自己比作呂尚、伍子胥一樣的先賢,願意爲秦國鞠躬盡瘁,救秦王於水火。秦昭王聞絃歌而知雅意,授意范雎暢所欲言,“事無小大,上及太后,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

3. 遠交近攻

秦王雖屏退左右,但范雎仍怕宮中耳目衆多,又是第一次與秦王深談,秦王對太后爲首的外戚到底是什麼態度,他心裏還沒底,所以一開始只拿魏冉的外交失策說事。

秦國的地理位置良好,“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商鞅變法之後獎勵耕戰,“民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惠文王時司馬錯和張儀拿下巴蜀,使秦國國力再上一個臺階。有地利之便、勇猛的士卒和充實的府庫,秦國卻依然被困在函谷關內,東出崤山的步伐受阻,是什麼原因呢?

據范雎分析,這是魏冉“遠攻近交”的策略出了問題。遠攻近交指什麼呢?舉個例子,魏冉這次越過韓魏而向東去攻打齊國,就是結交近的國家,而攻伐遠的國家。韓魏兩國曆來與秦國不睦,這一次交好,予以借道,焉知會不會突然翻臉,切斷秦軍後路;齊國是東方強國,曾與秦國同時稱帝,小打小鬧對齊國來說就跟撓癢癢似的,受不了什麼損失;而大動干戈的話,兩敗俱傷不說,齊國與秦國並不接壤,就算打下城池土地,又如何越過韓魏而持有?那麼打下的土地最終不是歸還齊國就是便宜了韓魏,此舉不啻於把兵器借給盜賊,把糧食送給小偷啊。

范雎接着提出自己“遠交近攻”的主張,即蠶食身邊實力較弱的韓國、魏國,佔領土地的話,得一寸是一寸,得一尺是一尺,那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利益;同時結交距離秦國較遠的齊國、燕國並安撫和震懾實力相對強大的趙國、楚國。范雎與魏冉截然相反的外交策略,一下子引起了秦昭王的興趣,他終於達成心願,被秦王拜爲客卿。秦王依范雎之策伐魏,取得懷邑和邢丘,接着又開始籌措伐韓的事宜。

范雎:羋八子秦宣太后 殺神白起都折在了他手中 第4張

范雎的這條計策,其實包含了三個步驟,韓魏是與秦國接壤的國家中國力最弱的,蠶食韓魏,不但壯大自己,也解決了身邊一大心腹之患,並且爲秦國將來進一步東擴提供了便利;解決韓魏之後,向南攻楚和向北攻趙便可無後顧之憂;當韓魏趙楚都臣服於秦之後,便可發兵齊國,一統天下。此後秦國的政治軍事以及外交國策基本遵循的是范雎的“遠交近攻”方針,大大加快了秦國兼併六國的腳步。

4.扳倒外戚

幾年後,范雎日益得到昭王信任,時機成熟,君臣初次見面所談到的外戚問題,終於擺到檯面上正式商議了。范雎認爲,“夫擅國之謂王,能利害之謂王,制殺生之威之謂王”,總之在國內說一不二的才稱得上是王吧。但是秦國的情況剛好相反,太后和四貴擅權,秦王大權旁落,王令不暢,特別是穰侯魏冉,能代表秦王與諸侯會盟或征討攻伐,戰勝了,則功勞歸於穰侯的封邑,戰敗了,受損的是百姓和國家,到頭來百姓怨恨的還是秦王。齊莊公、齊湣王、趙武靈王,都是死於崔杼、淖齒、李兌這些臣下之手,而秦國的四貴焉知不會發展到那個地步呢?

秦昭王聽罷悚然而驚,於是以雷霆手段驅逐四貴,廢除太后議政,不但拜范雎爲相,並封他爲應侯。當魏冉交出相印,回到封地陶邑的時候,搬家的牛車,千乘有餘,其所擁有的寶物比秦王室還多。魏冉其實應該感到高興,畢竟除了驅逐,秦昭王對他的舅舅們並沒有下殺手,而魏冉舉薦的戰神白起,可就沒有那麼好的命了,此處先按下不表。

5.報仇雪恨

范雎在秦國爲相,用的一直是“張祿”這個假名字,而他的魏國鄉親們不知道這位叱詫秦國朝堂的人正是從魏國逃出來的范雎。當秦國欲攻伐韓魏的消息傳遍魏國大街小巷,魏國即派出中大夫須賈出使秦國,看看有沒有轉圜的餘地。

范雎聽說須賈來了,做了一件捉弄須賈的事。他先微服找到須賈,還故意穿的很寒酸,須賈乍見死人復活不禁大吃一驚,忙問范雎怎麼還活着,又如何在秦國。范雎自述命大逃出了魏國,又裝作過得很落魄,須賈見他說得可憐,便取出一件袍子相贈。人真是奇怪,你要是過得比他好,他便忍不住要來踩你一腳,但你若是落魄了,他反而會大度起來。須賈又向范雎打聽秦相張祿這個人,準備上門相求,讓張祿在秦王面前替魏國說好話,殊不知他要見的人其實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范雎說他正給人做僕人,而他的主人有辦法讓須賈見到張相。等范雎親自替須賈駕車來到相府,假意先去通傳,故意把須賈晾在一旁。須賈等得不耐煩,便向周圍僕人打聽剛纔去通傳的“範叔”去哪了,僕人答曰,剛纔那位不是什麼“範叔”,而正是秦相張祿。須賈才知道被范雎誑了,大驚之下只得肉坦謝罪。范雎也不含糊,招來衆多門客侍者,當衆歷數須賈在魏齊面前進讒、魏齊痛下殺手時毫不阻攔、又在范雎身上小便的三條過錯,但念其尚有故人之意,慷慨贈袍,也就不再爲難於他,只是須賈需立刻離開秦國。

須賈:魏國中大夫,因與一代名相范雎的恩怨而聞名。須賈贈以綈袍於范雎的恩怨故事則被改編成一出著名京劇《贈綈袍》、四川木偶劇《跪門吃草》

須賈的事還沒完,臨到辭行的時候(辭什麼行啊,換了是作者,三十六計走爲上,早就尿遁了),又被范雎逼着當衆吃馬料。然後還得給魏王帶話,儘早送來魏齊的人頭,不然便要發兵屠向大梁。瞧瞧,范雎當時參了魏冉一本,理由便是魏冉代行使了部分王權,可如今范雎上位,公報私仇,威脅兵發大梁的做法,和魏冉是一樣一樣的。對貪官憤憤不平的,不見得是真心向往民主與法制的,只不過是因爲他們自己貪不到罷了,等自己上位的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

魏齊得到消息,麻溜地逃到趙國,躲在平原君府上,這也是rio不負責任,把趙國給禍害了。在濁世公子平原君篇中講過,秦昭王爲了范雎,也真是捨得下血本奉陪,假意邀請平原君赴宴,平原君不敢不從。等平原君到了秦國,被脅迫交出魏齊人頭時,卻非常仗義, 抵死不從。秦王一邊去信趙王,威脅不交出魏齊便要出兵伐趙,一邊把平原君扣留了下來。當時的趙相虞卿,解下相印,就爲了陪同魏齊再次出逃,去魏國找信陵君幫忙,希望信陵君能設法把他們帶到楚國去。可強秦兵臨城下的威脅,誰都擔心,一向急人之困的信陵君也猶豫了,就這麼一猶豫的當口,疲於奔命的魏齊,怒而自盡。終究不免一死的魏齊,用頭顱換回了平原君返趙。

范雎:羋八子秦宣太后 殺神白起都折在了他手中 第5張

范雎除了報仇之外,他也報恩,范雎請求秦昭王封有舉薦之功的王稽爲河東郡守,並且任命助其逃出魏國的鄭安平爲將軍。除此之外,范雎盡散家中財物,報答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是爲“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史記中的這段記載,雖然總感覺戲劇性太強,巧合太多,人物行爲又略顯做作。但是其中顯現的先秦風骨,確實令人驚歎,鄭安平的救難解危、范雎的恩怨分明、平原君的急公好義、虞卿的仗義相隨,性格鮮明,躍然紙上。

6.計除白起

前面講到范雎在秦昭王的授意下,一舉扳倒以魏冉爲首的外戚勢力,但按史料記載,這次的人事變動並沒有擴大範圍,比如魏冉舉薦的軍事天才白起,就沒有受到影響,依然率領秦國軍隊,所向披靡。長平之戰就在范雎的籌謀之下拉開帷幕。

關於長平被坑殺的四十五萬趙卒,關於趙奢初出茅廬就遇上斬首四十七萬戰績的白起,關於趙國的就此衰落,鐵血悍將的“人屠”白起篇中已講得很詳細,就不再贅述。(詳情請戳:戰國風雲之鐵血悍將(一)——“人屠”秦武安君白起

范雎在長平戰後又起了什麼作用呢?秦國本可趁勢一舉拿下趙國,但范雎卻主張接受趙國的割地議和,由此還和主戰的白起結下樑子。後來趙國並未如約割地,秦國欲再次伐趙,白起稱病並勸說秦王不宜妄動,畢竟趙國吸取教訓與諸侯合縱,且國難面前趙人空前團結,秦國並無勝算。昭王忽略白起的意見,派王陵攻趙,果然兵敗。在接下來的數次伐趙過程中,秦昭王與白起總是意見不一,偏偏沒有白起領兵的秦國軍隊卻數次失敗,秦王心裏懊惱得不行。一直稱病的白起又總是嘴上不饒人,總要顯示自己在軍事上比秦王有遠見,雖然這是事實,但總在老闆面前強調這一事實,那是沒事找抽。白起被罷官,逐出咸陽,本就與他有嫌隙的范雎,又是個睚眥必報的主,哪有不趁機落井下石的道理,於是一代悍將最終在讒言攻勢之下自刎而死。

7.罷相歸政

白起死後,范雎的老朋友、因有恩於范雎而被舉薦成爲將軍的鄭安平,領兵伐趙,誰知兵敗被圍,帥兩萬人降了趙國。作爲舉薦鄭安平的人,范雎依法應按鄭安平所犯的罪論罪處罰。但昭王特別體恤范雎,不但免於處罰,並不許別人提起此事,待范雎也更加親厚以示恩寵。

好景不常,范雎舉薦成爲河東郡守的王稽因與諸侯串通而被誅殺,作爲舉薦人的范雎,又一次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坐立難安。白起被殺,鄭安平降趙,秦昭王思慮起沒有良將可用來防範楚國,不禁嘆起氣來,范雎無言以對。不久,他在憂懼中稱病請求歸還相印,並向昭王舉薦燕國來的策士蔡澤。秦昭王倒也是個念舊的人,再三挽留,然而范雎堅辭不受,決心歸隱。

見好就收,范雎倒有了個全須全尾的結局。比起唐太宗和魏徵,秦昭王和范雎難道不是更符合標準的“賢君良臣”典範嗎?畢竟不管范雎生前還是死後,秦昭王都沒有和他翻過臉。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