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古代戰役 > 元朝版本的“赤壁之戰”,朱元璋是如何“借東風”的?

元朝版本的“赤壁之戰”,朱元璋是如何“借東風”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就是一場驚天賭局,勝者榮登九五,敗者死無葬身之地,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元末朝廷腐敗,民不聊生,豪傑揭竿而起,大浪淘沙,經過戰火的洗禮,最後剩下最大的四股勢力,一是北方的元朝,二是南方左部分的張士誠,三是南方右部分的陳友諒,四是南方夾在中間的朱元璋,其中陳友諒和朱元璋更爲強大。朱元璋和陳友諒都清楚,若想自己稱霸天下,必然要踩着對方的枯骨。

元朝版本的“赤壁之戰”,朱元璋是如何“借東風”的?

1363年張士誠攻打駐守安豐的劉福通,劉福通不敵,派人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認爲張士誠實力較弱,拿下張士誠後,可集中力量對付陳友諒,決定出兵增援。軍師劉伯溫認爲張士誠不足爲懼,現在大軍支援劉福通會造成自身防禦空虛,陳友諒可能會趁虛而入,朱元璋仍一意孤行,3月發兵安豐。

恰如劉基所料,陳友諒聽聞朱元璋發兵安豐,4月他揮師攻打洪都(南昌),朱元璋在得知陳友諒出兵順江而下之後,命他侄子朱文正、大將趙德勝和鄧愈率他4萬人馬,鎮守洪都,擋陳友諒的大軍。

最終朱文正以區區4萬兵馬堅守洪都85天,成功的將陳友諒控制了鄱陽湖附近,成功地保護了城防空虛的應天城,爲朱元璋穩定後方,完成戰略和兵力部署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6月,朱元璋率領二十萬大軍抵達鄱陽湖,陳友諒也調整了策略,率六十萬大軍到鄱陽湖準備和朱元璋決一死戰,一舉消滅朱元璋,稱霸江南。

陳友諒有60萬人馬,數百艘戰艦,最大戰艦長十五丈,寬兩丈,高三丈,船分三層;朱元璋只有20萬人馬,只有帶桅杆小船,雙方的力量對比十分懸殊。而且最爲致命的一點是,陳友諒是攜百萬雄師順江而下,主動出擊,朱元璋迫不得已傾巢出動,並且最爲尷尬的是張士誠和帖木兒隨時可能襲擊朱元璋,讓其背腹受敵,後半部中國歷史很可能就要改寫了。

元朝版本的“赤壁之戰”,朱元璋是如何“借東風”的? 第2張

朱元璋到達鄱陽湖之後便開始研究地形地利,分析雙方的優勢劣態,朱元璋經過分析認爲陳友諒的大船鋪滿湖面,自己的小船根本不可能靠近陳友諒。於是朱元璋便將陳友諒引誘到湖面狹窄的河道之中,交鋒數次,慘烈到如何程度,僅舉一例,丁普郎身被十餘創,首脫猶直立,持兵作鬥狀!何其驃悍,何其悲壯!

沒文化真可怕,陳友諒竟學三國時曹操,爲保證集羣突擊步調一致,竟下令把船隻用鐵索連起來。

也許是天助朱元璋,一股強勁的東北風颳來,

朱元璋立即命令七條船裝載火藥,組織敢死隊去火攻!瞬間陳友諒的無敵艦隊成爲火海!

戰船難以活動,幾乎全部葬身於火海,他智勇雙全的弟弟陳友仁戰死,陳友諒在突圍中被一箭貫穿頭顱,朱元璋獲得了這場戰役的完全勝利。

鄱陽湖一戰奠定了朱元璋在起義軍中的聲望和勢力,極大的拓展了朱元璋的軍事力量和地盤,爲朱元璋最終從衆多的起義軍之中勝出,並且將元朝的殘餘勢力趕至長城以北打下了基礎。因此鄱陽湖之戰關係到朱元璋的生死存亡,但是其中的兇險也只有朱元璋知道,自己稍有不慎,粉身碎骨的就是自己。

多年後,朱元璋想起此戰,還感後怕,嘴裏念着:“不聽先生的話,而有安豐之行,假如友諒趁我軍之出,應天空虛,順流而下,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大勢去矣”。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