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古代戰役 > 趙國兵力上佔一點優勢,爲何還是在長平之戰輸給了秦國?

趙國兵力上佔一點優勢,爲何還是在長平之戰輸給了秦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要想知道長平之戰趙括輸的原因,需要先知道以下幾點,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趙國兵力上佔一點優勢,爲何還是在長平之戰輸給了秦國?

面對韓國即將滅國的局面,韓王決定將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此來議和。誰曾想上黨郡郡守馮亭卻不願投降秦國,馮亭更是私自將上黨郡獻給了趙國。

注意,此時是秦國在主動進攻韓國。

這說明什麼?說明秦軍爲此做足了準備,糧草供應是很充足的。另一邊趙國君臣們商議後決定,接收上黨郡。此時的趙國已經好幾年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事了。這又是爲何呢?這是因爲長平之戰發生前,趙國接連幾年大旱,糧食減產,無力向外擴張領土。

趙國君臣意識到了,得到上黨郡趙國可以遏制秦國的攻勢。但趙國君臣們卻沒有忘了,此時的趙國正處在糧食減產的階段,趙國並沒有資本和秦國打一場傾國之戰。長平之戰就是在這一前提背景下爆發的。

秦軍主動進攻,即使不勝最多也就是損失兵卒。趙國被動防守,戰火燒到了自己的領土上。即使趙國贏了,趙國農戶們也將錯過種植糧食的時機。隨之趙國糧食減產的情況會更加嚴重。長平之戰前半段,是王齕統率秦軍帶足了兩年糧草,從咸陽城水陸並進,向上党進發。王齕在趙將廉頗的嚴密防守下,毫無建樹可言。於是秦王便派白起前往長平,去主導秦趙兩國間的這場傾國之戰。

廉頗面對作戰經驗豐富的白起,可不敢馬虎大意。於是廉頗便採取了被動防守的戰術,廉頗的戰術並沒有錯,但連年大旱的趙國已經吃不消了。

趙國兵力上佔一點優勢,爲何還是在長平之戰輸給了秦國? 第2張

在秦國的反間計之下,趙王決定用趙括換掉被動防守的廉頗。當時的趙括是帶着趙王的命令來到長平戰場的。趙王命令趙括,主動出擊儘早結束長平之戰。當時秦趙兩國投入這場戰役的總兵力是,秦國47萬,趙國50萬。數字顯示應該是趙國略微佔一點優勢。其實不然,雙方實際用於作戰的甲士是秦國17萬,趙國15萬。秦國運輸糧食的民兵爲30萬,而趙國是35萬。主力士兵秦軍是稍佔優勢的。

秦趙兩國間的長平之戰,進行到最焦灼的時候。秦王嬴稷更是親自到河東地區徵兵,他將河東地區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調往了長平。秦軍這支增援部隊在向長平戰場進發時,更是從太行第二陘繞道奔襲了大糧山。大糧山一役,秦軍增援部隊不但切斷了趙括麾下大軍的糧食供給,他們還俘虜了看守糧食的十萬趙國民兵。

一邊是不惜打一場傾國之戰的嬴稷,一邊是急於結束長平之戰,臨戰換將的趙王。這樣場戰役趙軍怎能不敗?

就在趙括麾下大軍糧草供應被切斷的時候,更雪上加霜的事情來了。急於突破的趙括,竟然率軍進入了白起提前設下的埋伏圈。史料記載這是一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鬥。秦趙兩軍,在各自死傷了將近十萬士兵的情況下,趙括身死。

隨之被斷糧的趙國兵卒,更沒有鬥志進行抵抗了。隨後白起爲了不讓趙國青壯迴歸趙國,當即下令坑殺趙軍40萬人(包括被俘的民兵)。

趙國兵力上佔一點優勢,爲何還是在長平之戰輸給了秦國? 第3張

一場大戰下來,趙國損兵將近50萬,而秦國也損失了近30萬兵卒。此戰過後趙國再也不具備爭奪天下的實力,天下間也再沒有一國能獨自抗衡秦國。

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本打算乘勝追擊滅了趙國。但秦國丞相範睢嫉妒白起所立戰功。於是在範睢的慫恿下,嬴稷接受了趙國割讓六郡的議和條件,讓白起撤軍。後來白起因拒領嬴稷,攻打邯鄲的詔令,被嬴稷賜死。

等到公元前257年,王齕率領秦軍圍攻趙國邯鄲城時,秦軍卻遭到了趙、魏、楚三國聯軍的聯手抵抗。秦軍大敗折損兵卒近20萬。第一次邯鄲城之戰秦軍大敗,也讓秦國不得不暫時放緩統一天下的腳步。但即使秦軍損兵折將再多,他們也依然走在主動進攻的道路上。坐擁關內之地,讓秦國不必爲糧食擔憂,守住了函谷關的秦國更是隻有主動出擊,沒有被動挨打的份。等到秦國重新積攢實力,到了嬴政這一代,天下再無秦軍的對手。最終秦國在嬴政手上,完成了幾代老秦人統一天下的夙願。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