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戰史祕聞 > 安史之亂的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前的唐朝怎樣?

安史之亂的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前的唐朝怎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代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治宏貞觀,政啓開元”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國勢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至鼎盛狀態。安史之亂髮生後,對中國後世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藩鎮做大

隨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間屢次開疆拓土,先後平定遼東、西突厥、吐谷渾等地區,使盛唐成爲一個國 境極爲遼闊的國家。同時,爲了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制、鞏固邊防和統理異族,唐玄宗於開元十年便於邊地設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

此等每以數州爲一鎮的節度使不單管理軍事,而且因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而兼管轄區內的行政、財政、人民戶口、土地等大權,這就使得原來爲一方之長的州刺史變爲其部屬。據《新唐書·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節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爲唐皇室隱憂。

安史之亂的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前的唐朝怎樣?

外重內輕

唐初,全國實行府兵制共置634個折衝府,其中有261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中,故軍力是外輕內重,保證唐室有足夠的兵力保衛京師及其政權。唐玄宗開元十年設置節度使,許其率兵鎮守邊地,軍力日漸強大,漸有凌駕中央之勢。開元十四年時,京師守衛改由彍騎負責。而天寶年間,邊鎮兵力達50萬而安祿山一人更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這三地之間地域相連,兵力又於諸鎮之中最強,擁兵20萬,實力強大。相反,中央兵力則不滿8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漸漸形成地方反過來威脅中央的危機。

玄宗怠政

開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政治癒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安祿山拜楊貴妃爲母親。由提倡節儉變爲揮金如土,如曾將一年各地之貢物賜予李林甫。他又把國政先後交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劍的宰相,任內憑着玄宗的信任專權用事達十九年,杜絕言路,排斥忠良。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而繼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羣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

河北胡化

唐太宗時平定東突厥及契丹各族後,將其內徙至河北一帶,河北於是成爲胡人雜居之地。當地胡化甚深,受到的漢文化影響很淺,因此與唐室的中原關係疏離。唐室爲了便於統治,倚重能通多種胡語及瞭解外族民風者。李林甫出任宰相時,爲鞏固權位,杜絕邊將入相之路,稱胡人忠勇無異心,建議玄宗用胡人爲鎮守邊界的節度使,而且又放任他們擁兵自重。因此安祿山身爲胡人等得以取得權力,東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祿山部隊中最驍勇勁捷。而安祿山也因兼三大兵鎮獨掌十八萬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實力及野心。

將相不和

安祿山兼三大兵鎮獨掌15萬的兵力,擁兵邊陲,其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兩人因而交惡,而唐玄宗又對此不加干預。安祿山久懷異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討楊之名舉兵叛唐。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