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傳統文化 > 舉行葬禮爲什麼有停屍三天的風俗?有什麼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

舉行葬禮爲什麼有停屍三天的風俗?有什麼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停屍三天的風俗由來。

一個人的死亡,宣告着他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人們爲了紀念逝者,會舉辦一場喪葬之禮,以緬懷逝者。在喪葬禮儀中有着許多細節,例如衆人皆知的“停屍”,就是說人去世之後屍體會停放幾天再下葬。

在古代的時候,是停屍七天。而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了,基本上只是停屍三天。那停靈這一說法是如何產生的?爲什麼人死後要停靈三天呢?下面就爲大家揭開這一神祕的答案。

舉行葬禮爲什麼有停屍三天的風俗?有什麼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

圖片:緬懷逝者劇照

一、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停屍”的由來。

在春秋時期,醫療條件和治療方法非常有限,通常一點小病都能奪了人們的性命。當時虢國太子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就暴斃了,虢國君主對此非常悲痛,但還是一邊準備將太子的遺體下葬。

恰逢扁鵲正周遊到此,聽聞虢國太子暴斃的消息非常疑慮,懷疑僅是假死,於是當即入宮要爲太子診斷。經得君主同意之後,扁鵲立馬對虢國太子的屍體進行把脈,發現屍體尚有餘溫,進一步證實了他的猜想。

隨後,扁鵲又用鍼灸之術與藥物結合治療,已暴斃的太子突然醒了過來,並且坐直了身軀。再經過幾日調養之後又能蹦蹦跳跳了,與常人無異。

舉行葬禮爲什麼有停屍三天的風俗?有什麼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 第2張

圖片:扁鵲爲虢國太子診斷劇照

原來這虢國太子所得的是“屍厥症”,會讓人突然昏倒,與死亡時差異不大。如果不仔細分辨,真的察覺不出來。還好扁鵲及時救治,不然虢國太子就要被活埋了。

此後,扁鵲便告誡這裏的人,如果有人去世,不要馬上下葬,將屍體停放三天,確定不是假死之後再下葬。慢慢地,民間就演變爲了“停屍”的風俗習慣。

舉行葬禮爲什麼有停屍三天的風俗?有什麼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 第3張

圖片:將屍體停放三天劇照

另外,還有一個傳說。據傳,古時有一姓趙的秀才娶了咼氏爲妻。咼氏一共爲他生了三個孩子。不料,趙秀才沒能等到三個孩子長大成人便病逝了。

丈夫去世之後,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就壓到了咼氏身上。有一天,咼氏發現家中下蛋的老母雞丟了,苦苦找尋之下依舊沒有蹤跡。一時間急火攻心,咼氏倒下了。

孩子們以爲母親去世了,非常傷心,但是還得強打精神爲母親舉行了葬禮。在安葬了母親之後,咼氏竟然又活了過來。原來她也是“假死”。不過在狹小的墳墓中,咼氏真的被悶死了。

三個孩子發現後,內心感到十分歉疚,都在墳前的樹上上吊自殺了。這件事被傳周圍鄰居傳了開來,對人們的影響很大。從這以後,凡是誰家有人去世,都會將屍體停放三天,或者更長。

舉行葬禮爲什麼有停屍三天的風俗?有什麼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 第4張

圖片:爲母親舉行葬禮劇照

二、有些地方還會在屍體面部貼一張黃紙。

在春秋戰國之時,吳王戰勝勾踐,勾踐則成爲了階下之囚。當時,有一位大臣建議放了勾踐,以表示自己的寬闊胸懷,也能讓世人臣服。

吳王認爲很有道理,於是就同意了。但是伍子胥卻站出來堅決反對,認爲這麼做恐“放虎歸山”,將來後患無窮。而吳王則認爲伍子胥故意擾亂軍心,還給他安了一個叛逆之罪,下令處死了。

伍子胥被處決之前,曾大喊了一聲:“將來越王勾踐一定能戰勝吳王”。後來果然如伍子胥所料,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戰勝了吳國。

此時,吳王才醒悟過來,之前錯怪了伍子胥,愧對於他。於是便下令:在他死後用黃布蓋住他的臉,以表他愧疚之意。這一做法也在民間傳了開來,人們認爲生前有錯的人,死後都要將面部矇住,以表歉意。

舉行葬禮爲什麼有停屍三天的風俗?有什麼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 第5張

圖片:越王勾踐漫畫

後來就演變爲了用黃紙遮住面部,還能判斷逝者是否是假死。因爲黃紙非常的輕薄,如果是假死的話,那人就會有呼吸,通過黃紙能夠觀察得出來,以防將活人下葬了。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死後之後面部會發生變化,例如產生屍斑等,防止嚇到人們便會用黃紙蓋住。

由上可知,古時人們停靈的最初目的,是爲了防止逝者是假死,慢慢的這就演變成爲了一個風俗,是喪葬禮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此外,古時人們還深信“回魂”這一說法,認爲人死之後,靈魂還會在第七天回到生前的地方看一看。所以爲了讓逝者安心離去,會舉行葬禮,並且還會停靈七天。

當然,這種說法就很迷信了,不太現實。但令人意外的是,現在仍有一些農村地區仍然迷信這一說法。

舉行葬禮爲什麼有停屍三天的風俗?有什麼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 第6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黃紙

到了現代,醫療條件已經非常先進了,如果醫生判斷這個人已經死了,那基本上就沒有“假死”的可能性了。那麼現代“停屍”三天是爲了什麼呢?

因爲“三”在傳統文化中有着“小三陽”一稱,寓意是停放三天之後逝者的魂魄能夠安息。另外,停放三天也是對逝者思念的體現,要知道屍體下葬之後就只能通過相片等載體來回憶逝者了。

說白了就是多與逝者待一會,緬懷逝者。另外屍體停放三天能夠讓遠在異地的親人及時趕回來,見逝者最後一面。這也是一個傳統,中國人的“親情觀念”是非常濃重的。

如果無法見到逝者的最後一面,生者也會感到遺憾,感到不甘,或許會內疚很久。所以“停靈”這一喪葬習俗便由古代傳承到了今天。

舉行葬禮爲什麼有停屍三天的風俗?有什麼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 第7張

圖片:屍體下葬劇照

三、那爲什麼會從“七天”縮短到了“三天”呢?

主要是現在交通工具比古代便利了許多,就算相隔天南海北也能快速趕到。另外,人們對於“死亡”已經看淡了許多,不像以前一樣大操大辦了。而且人們也有各自的事情要做,所以停靈三天是最爲合適的了。

在全國各地的農村,人在去世之後一般都會“停屍”,不同的則是停屍的天數有些許差異。儘管現代社會國家提倡簡化葬禮形式,但在農村地區卻成效不大,還是如先前一般的流程。

不過並不能說這是一件壞事,在喪葬之事上承襲前人,除了是親情的依託之外,還是文化繼承的一種形式。各位,你們認爲呢?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