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傳統文化 > 瑤族藥文化 瑤族人和藥浴有着怎樣的關係

瑤族藥文化 瑤族人和藥浴有着怎樣的關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以來,瑤族人民雖然居住條件差,文化水準低,但他們卻酷愛清潔。不論嚴冬臘月或是夏日酷暑,每天勞動後都要洗澡。他們洗澡不同於其他民族只有清水一盆,而是用藥水洗,俗稱藥浴。

據調查,居住在廣西金秀龍勝、忻城、上林、馬山、都安等縣各支系的瑤族人民及湖南的花瑤都有藥浴的習慣。

瑤族藥浴的藥材是採用當地盛產的草藥。一次藥浴所用的草藥,少則幾十種,多則上百種。這些藥都是平時勞動之餘就已採回的,有的是房前屋後野生的,或是種在菜園裏的,所以用時非常方便。所用藥物因地制宜,功能多種多樣,有清熱解毒、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滋補氣血等等。藥浴時,常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季節或不同疾病選擇不同藥物。通常新生兒及產後婦女多選用溫補和消炎作用的藥物,比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節風、鴨仔風、穿破石、杜仲藤等,這樣可預防產婦及新生兒的各種感染,滋補氣血,促進產婦子宮復舊。

瑤族藥文化 瑤族人和藥浴有着怎樣的關係

產後藥浴,人們稱這爲“月裏藥浴”。許多瑤族婦女,產後經過藥浴等調養保健,產後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參加體力勞動。同時新生兒往往有隨母藥浴的習慣。勞動後淋雨受寒,也要進行藥浴,可起到溫中散寒、舒筋活絡及恢復體力、預防風溼的作用。常選藥物爲老薑、米酒、大發散、小發散、桃樹葉、青蒿等。老年人也很注重藥浴,一般多用活血溫補之藥,如大鑽、小鑽、大血藤、扶芳藤、青春藤等。這無疑對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很有幫助的。

瑤族藥文化 瑤族人和藥浴有着怎樣的關係 第2張

對患有風溼骨痛或外傷後遺症者,則多選用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強筋健骨之藥,如山蒼子、木滿天星、九節風、大駁骨、小駁骨。鬆筋藤、毛杜仲等,這些藥物可起到舒筋活絡、恢復肢體功能等作用。若患有鶴膝風、肩周炎、坐骨神經痛及骨質增生等風溼痹痛,常選用祛風散寒、除溼、活血鎮痛之品,如大鑽、小鑽、十八症、四方藤、兩面針及各種有刺的木本及藤本植物。

許多地區的瑤族還有應節進行藥浴的習慣,如時令佳節或年終歲尾,男女老幼都進行藥浴,如農曆五月初五,廣西的忻城、上林、馬山、都安、金秀等縣的瑤族,這一天上午家家戶戶都派人上山採集“百草藥”。

所謂“百草藥”,即除有毒的和會引起皮膚過敏的以外,凡是綠色草木植物,每種都要採一些,採得越多越好,最好是採夠一百種,這些植物起到各種各樣的藥物作用,故稱爲“百草藥”。採“百草藥”時,要帶刀子和鋤頭,大部分草藥是採集枝葉,有少部分是採集皮或根莖。如苦楝樹要皮,青龍草挖根,金銀花采花,冬茹要塊莖,野山梨則要果實。採“百草藥”必須在上午完成,因爲上午空氣清鮮,陽光暖和,花紅葉綠,百鳥歌唱,大自然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人們認爲在這個時晨是一天當中最“吉利”最理想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裏採回草藥,洗澡,便可以治病強身,延年益壽。

“百草藥”採回以後,洗淨泥沙,置通風處吹乾,等到下午五時左右,由家裏一位年紀最大的、身體健康的老人將草藥砍成三寸左右小段,放進一個大鍋,加入數擔清水進行煎煮,約煮沸十五分鐘左右,將藥渣撈起,加入少許食鹽或不加食鹽,離火待藥液溫度自然降到適合洗澡時,按傳統規矩,按年齡由大到小順序,各人舀一盆藥水去洗澡。

瑤族藥文化 瑤族人和藥浴有着怎樣的關係 第3張

有的地方藥浴是用一個高70釐米,直徑70~80釐米左右的大木桶做澡盆,可以盛裝一兩百斤藥水,洗澡時除頭部外,全身都浸泡於藥水中。“百草藥”藥液氣味芬芳,經泡在藥水裏洗浴之後,感到筋骨輕鬆,渾身舒爽,精神倍增。

瑤族人民爲什麼一定在五月初五這天洗“百草藥”澡呢?這裏傳說有一個故事,據說,古代瑤家有一位老人,從十五歲起,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洗一次“百草藥”水澡,一直堅持了一百多年,結果一生身體健康,從未患過病,活到一百三十九歲,在壽終的前一天還能上山放羊呢。老人去世以後,人們爲了紀念和學習這位勞動鍛鍊健康長壽的老人,就都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洗“百草藥”水澡,世代沿襲,變成了瑤族人民快樂的“洗澡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