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代宗宰相杜鴻漸,柏巖寺碑留名篇,碑文一覽

代宗宰相杜鴻漸,柏巖寺碑留名篇,碑文一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鴻漸(708—769年),字文選,濮州(今河南濮陽市)人,父鵬舉安州刺史,祖父乘志,武后時監察御史、懷州刺史。族父暹,禮部尚書、魏縣侯。出身仕家,聰慧好學,舉進士,初仕延王府參軍,在平定安祿山叛亂保太子李亨有功,肅宗授兵部郎中知中書舍人。乾元二年(759年)在平定康楚元叛亂有功,拜尚書右丞太常卿。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平定崔肝事變有功,拜杜鴻漸爲宰相兼成都尹,山南西道劍南東川副元帥。一生三次參加平亂,次次立功,次次高升,最後又令鎮撫西川時,卻畏殺戮,溺浮圖,大曆四年竟剔發入佛,命以浮圖葬,不爲封樹。卒後被贈太尉,諡曰文憲。

代宗宰相杜鴻漸,柏巖寺碑留名篇,碑文一覽

杜鴻漸於天寶八年(749年)時年四十一歲時,遊百家巖時受聘撰《修百家巖寺碑》,因其祖父曾任懷州(今河南沁陽市)刺史,其父與盧藏用又曾隱居過白鹿山(今百家巖寺的後山),所以他對當地是比較熟悉的,當地也一定對他比較瞭解。現將碑文節錄如下:

百家寺宿跡在太行之南。我唐天子所主之邦盡中國,中國山嶽以千數,太行爲靈長,太行延袤且千里有巖焉。肇自高齊,爰立茲寺,以其巖可容百家,故命之曰百家也。觀夫畫閣高懸,寒玉亂瀉,勢連千里,居凌太虛,軼浮景以遠躍,帶流霞而飛動,信梵旅之寧處,又何必花爲宮而瓊爲池乎?……記有之凝冬不互,永日清晨,盈虛應期,漱浣流惡,廚北靈泉利用之極也;傾崖前表,飛澇遠激,皎如晴霓,噴若風雷,寺西瀑布威儀之觀也;雙峯插雲,對壁爭峻,仰攀霄漢,下冥煙雨,巖上天門通元之階也;一徑橫亙,紆餘乍滅,靜出猿鳴,視臨河嵩,隱見眉睫,極遠之路也。若夫奇檀修竹,嵇竈孫臺,鄧封遺堆,玉仙餘水,昔人之休寄此地巖,豈不宜哉?……銘之曰:巖巖太行,縱橫千里環厚地兮;寂寂梵宮,懸處百仞乘顥氣兮;豪光月滿,照清三界破迷類兮;石久可久,文亦播物行佛事兮。天室八載二月晦建。(《全唐文》)

杜鴻漸兩輩宰相,實爲世家。這是百家巖歷代碑碣中,親自寫碑身份最高的,爲百家巖留下千古名碑。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