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清代桐城派作家劉大櫆生平簡介 曾幾次無緣科舉

清代桐城派作家劉大櫆生平簡介 曾幾次無緣科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峯,今樅陽縣湯溝鎮陳家洲人。劉大櫆修幹美髯,性格豪放,縱聲讀古詩文,韻調鏗鏘,喜飲酒,好吟詩。受教於同鄉吳直,才華出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清代桐城派作家劉大櫆生平簡介 曾幾次無緣科舉

書香門第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劉大櫆出生於安徽桐城,幼年時期跟着父親和哥哥讀書。劉家世代都居住在陳家洲,後來居住在樅陽鎮寺巷。劉大櫆雖然出生於書香門第,但是家境不佳。

劉大櫆早年有“明經致用”的志向,十三四歲之時與諸兄師從吳直。他在青年時期很有抱負,期待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可謂“生則爲國幹,死當爲國殤”。

劉大櫆青年時與同鄉姚範、葉酉、愧之繒、方輔讀相識,他們相互討論政治得失和文章創作,此時他的交友圈侷限於桐城一地。

康熙六十年(1721年),劉大櫆師從吳直,最後沒有完成學業,那時候他才二十四歲。

劉大櫆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與桐城的張氏家族建立良好的關係,其中與張若矩私交頗密。在京城參加科考期間得到吳士玉的賞識,並住在他的家中

無緣科舉

雍正三年(1725年),受江南學政俞兆晟提拔,童生劉大櫆首次入京,貢入太學。

在京城期間,劉大櫆館居清代名臣吳士玉家中,經吳士玉薦舉,得以拜入桐城籍翰林院侍講學士方苞門下。方苞看到了他寫的文章,稱讚他是和韓愈、歐陽修一樣的一流人物,因此劉大櫆一時名噪京城,士大夫大多願意和他結交。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十年(1732年),劉大櫆曾經連續兩次參加順天鄉試,無奈都只登上副榜貢生,無緣中舉。雍正十一年(1733年)離京歸省。

雍正十三年(1735年),劉大櫆第二次入京,第三次參加順天鄉試,被考官罷黜無緣中舉。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登基詔舉天下,劉大櫆第三次入京,受方苞舉薦應徵博學鴻詞,爲張廷玉所罷黜。不過,後來張廷玉得知罷黜之人乃劉大櫆十分後悔。

乾隆六年(1741年)前後,劉大櫆第四次入京。(時間待考證,存在學者推測的成分)

乾隆九年(1744年),劉大櫆離開京師前往山西,到達他的哥哥劉大賓的縣署,後到晉祠遊玩。

乾隆十五年(1750年),劉大櫆第五次入京。張廷玉爲彌補遺憾,又舉薦劉大櫆參加經學考試,劉大櫆又未被錄取。

遊幕生涯

乾隆十一年(1746年),尹會一督任江蘇學政,劉大櫆被方苞舉薦做他的幕僚校詩閱文。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尹會一在松江使院去世。

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二十年(1755年),劉大櫆應湖北學政陳浩聘用,到他的府中擔任幕僚。在湖北期間,劉大櫆遊歷了江南、荊楚、襄漢等地,留下了《晚過黃州》《望武昌縣城》《登黃鶴樓》《學山亭納涼》《武昌雜詩》《江夏送客》《夜渡長湖》等詩歌。

清代桐城派作家劉大櫆生平簡介 曾幾次無緣科舉 第2張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劉大櫆在浙江學政竇光鼐的府中擔任幕僚。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竇光鼎離任前,劉大櫆已離開浙江抵達徽州。

講學徽州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劉大櫆64歲,赴皖南黟縣任教諭,主講安慶和徽州書院,任期6年,直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離任。

劉大櫆在黟縣期間大量收授門徒,通過與吳定、方矩、金榜、吳紹澤、鄭牧等生徒的交往,劉大櫆的古文思想得以在徽州地區廣爲傳播。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劉大櫆辭去黟縣教諭一職,應聘至歙縣,歙縣知縣張佩芳重視文教,邀請劉大櫆主講問政書院,應張佩芳之邀編修(乾隆)《歙縣誌》,歷時兩年完成(乾隆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

離歙歸鄉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76歲的劉大櫆從歙縣回到故里桐城樅陽,在江畔故居聚徒講學,直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或四十五年(1780年)病故,享年82歲(一作83歲)。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