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的繪畫特點是什麼?

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的繪畫特點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的故事。

簡介

周文矩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於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畫家。存世作品多爲摹本《宮中圖》、《蘇武李陵逢聚圖》、《重屏會棋圖》、《琉璃堂人物圖》、《太真上馬圖》。

人物典故

鄭文寶《江表志》還記載了這麼一件事:寶大五年(公元947年)元旦,中主李璟召他的兄弟和侍臣登樓賞雪,吟詩飲酒,並集中當時名家畫《賞雪圖》,由高太沖畫御容,朱澄畫樓臺宮殿,董源畫雪竹寒林,徐崇嗣畫池沼禽魚,而周文矩畫太弟以下侍臣及伎樂供奉人像。由於他們在創作上發揮了各自的絕技,合作得非常成功,所謂“曲盡一時之妙”。《聖朝名畫評》、《宣和畫譜》均把他列入宋畫家,可知北宋初期,他尚在人間。

繪畫特點

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的繪畫特點是什麼?

周文矩善畫道釋、人物、車服、樓觀、山林、泉石,而以人物、仕女最精。學北齊曹仲達、唐代吳道子,不墮曹、吳習氣,卻能自成一家。他的仕女畫,繼承了唐周昉的傳統,在面部造型上,得其“閨閣之態”,但也有他獨創的地方:行筆多用較瘦勁的“戰筆”(顫動的線條)來表現衣紋,以別於周昉“秀潤勻細”的畫法(畫仕女不用戰筆);在設色上不同於周昉的“秋豔”,而是“不施朱傅粉,鏤金佩玉,以飾爲工”。

仇英的《竹院品古》,人物衣紋,略帶戰(顫)筆,就是仿周文矩法。

他善於深入觀察和體會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人物,把握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因此,塑造出來的人物各不相同,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重屏會棋圖》(宋摹本),畫中刻畫李中主端然而坐,凝神觀看其兄弟下圍棋的情景,顯示出一種思考的儀態,十分生動。衣紋作“戰筆”,無名款,應是文矩的畫法。

其《宮中田》(宋摹本),描寫宮廷婦女幽閒生活,有彈琴、彈琵琶的,有梳妝打扮的,有同兒童和狗嬉戲的;或平靜安詳,或悶悶不樂,或驚慌,或虔誠等等,均反映了不同活動中婦女的不同心理狀態。他的《宮女圖》,一宮女於腰帶間插一玉笛,側身而立,目視手指,表現剛演奏之後,情意凝佇,若有所思的樣子。元代湯垕還看到他一幅《高僧試筆圖》。一僧攘臂揮翰,旁觀數士人諮嗟嘖嘖之態,如聞其聲。這些傳神妙筆,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宗教畫,與吳道子、周昉是一個體系,雖取材於印度佛教經典,但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做模特兒,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理想去進行創作的。如畫五欲天宮之彌勒菩薩,大膽地把印度原本中菩薩男子像,改成“豐肌秀骨”、“明眸善睞”健康美的中國女性,已純屬於中國民族風格的藝術了。這種作風對北宋的宗教畫影響很大。

周文矩曾作《嬰戲圖》卷,塑造了許多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形象,對兒童生活的描寫,頗爲生動,開宋代專門描繪兒童題材的先聲。蘇漢臣、李嵩等畫家的《嬰戲》和《貨郎圖》等,就是在周文矩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