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明初詩文三大家分別都有什麼貢獻?

明初詩文三大家分別都有什麼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初詩文三大家分別是誰?這個是指我國明朝建國初期的三位文人:宋濂、劉基、高啓,那麼他們分別有什麼貢獻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宋濂著有《宋學士文集》。劉基的作品被後人合編爲《誠意伯文集》。高啓爲所著詩歌自編《缶鳴集》,後人據其遺篇編爲《高太史大全集》。

宋濂

生平

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浙江義烏)人。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爲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爲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著有《宋學士文集》。

個人履歷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爲太子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途中病死於夔州(重慶奉節縣)。

劉基

明初詩文三大家分別都有什麼貢獻?

人物生平

劉基,字伯溫,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於明洪武八年(1375),終年65歲,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人(舊屬處州府青田縣),故時人稱他爲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爲劉誠意。他死後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因而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縣是1948年析置的新縣,縣名就是爲了紀念劉基。

個人其它信息

劉基出身名門望族,自幼聰明好學,有神童之譽。元至順四年{1333年)23歲的劉基,一舉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生涯。他立志報國,但朝廷昏庸腐敗,使他20餘年的宦海生涯屢遭磨難貶抑。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接受朱元璋的邀請,成爲參贊軍務的謀士,爲明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他爲人剛直,膽識過人,朱元璋尊其爲“吾子房(張良)也”。民間有“上有諸葛孔明,下有劉基伯溫”的稱道。

高啓

人物生平

明代詩人。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曾隱居吳淞江畔的青丘,因自號青丘子。明初受詔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編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擬委任他爲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給。後被朱元璋借蘇州知府魏觀一案腰斬於南京。高啓爲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

其詩雄健有力,富有才情,開始改變元末以來縟麗的詩風。學詩兼採衆家之長,無偏執之病。但從漢魏一直摹擬到宋人,又死於盛年,未能熔鑄創造出獨立的風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詩質樸真切,富有生活氣息。弔古或抒寫懷抱之作寄託了較深的感慨,風格雄勁奔放。有詩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鳧藻集》,詞集《扣舷集》。

明初詩文三大家分別都有什麼貢獻? 第2張

高啓爲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爲本,兼受釋、道影響。他厭倦朝政,不羨功名利祿。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擬委任他爲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受,被賜金放還;但朱元璋懷疑他作詩諷刺自己,對他產生忌恨。

高啓返青丘後,以教書治田自給。蘇州知府魏觀修復府治舊基,高啓爲此撰寫了《上梁文》。因府治舊基原爲張士誠宮址,有人誣告魏觀有反心,魏被誅;高啓也受株連腰斬。

高啓青年時代即有詩名,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其文學思想,主張取法於漢魏晉唐各代,師古之後成家,認爲要"兼師衆長,隨事模擬,待其時至心融,渾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執之弊"(《獨庵集序》)。但他死於盛年,尚未能夠達到自成一家的目的。他的詩體制不一,風格多樣,學習漢魏晉唐諸體,均有模擬痕跡。不過他才思俊逸,詩歌多有佳作,爲明代最優秀詩人之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