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威震邊關的哥舒翰爲什麼輸給安祿山?原因是什麼

威震邊關的哥舒翰爲什麼輸給安祿山?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威震邊關的哥舒翰,爲什麼手握20萬大軍,卻慘敗於安祿山手裏。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哥舒翰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一代名將,在抵禦突厥入侵,保衛大唐邊關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唐朝西部邊民唱出的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就是對哥舒翰邊關功績的最好頌揚。

然而正是這樣一名功勳卓著的常勝將軍,卻在抵禦安祿山叛軍的時候,手握20萬大軍,又有潼關堅固的防禦工事,爲何竟然在和安祿山叛軍交戰的時候全軍覆沒,致使潼關失守,叛軍長驅直入攻入都城長安呢?

第一,唐玄宗好大喜功,急功冒進。

從某種意義上說,安史之亂之所以造成,除了唐玄宗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外,根本原因,還在於唐玄宗好大喜功。他在處理北方邊關少數民族問題上,貪圖邊功,所以纔會把那麼大的兵權交給安祿山。

就比如讓哥舒翰發動石堡城一戰,在哥舒翰之前,多位將軍都已經告訴唐玄宗。石堡城是突厥集全國之力來防守的一個地方,不容易打,打下來用處也不大。但是唐玄宗偏偏要打。結果哥舒翰損失了好幾萬人,耗時數月纔拿下,可以說是慘勝。可唐玄宗不吸取教訓,卻認爲這是他的巨大功勞。

威震邊關的哥舒翰爲什麼輸給安祿山?原因是什麼

在潼關問題上也是。潼關的守將原本是封常清、高仙芝。由於唐玄宗在軍隊佈置上實外虛內,這兩員名將在洛陽打不贏安祿山,退到潼關堅守。如果這兩員大將一直守在潼關,安祿山未必能前進一步。然而唐玄宗卻聽信宦官誣告,殺了這兩員大將,又讓有病在身的哥舒翰前往接替封常清和高仙芝。哥舒翰前往潼關後,繼續執行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做法,堅守不出。但是,急功冒進的唐玄宗卻強迫哥舒翰出擊,哥舒翰大哭出擊,最後造成全軍覆沒。

第二,大臣們用力於勾心鬥角,而不是一心平亂。

安史之亂的爆發和節節敗退,除了唐玄宗昏庸以外,還在於朝臣們不和。

一是安祿山和楊國忠的矛盾不可調和,安祿山以“清君側”爲名造反。

二是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與宦官邊令誠不和,邊令誠誣告並讓唐玄宗殺掉封常清和高仙芝。

三是哥舒翰統兵後,又因爲與安祿山以及安祿山的族弟安思順不和,誣告安思順。安思順是安祿山族弟,但是,他其實並沒有站在安祿山一邊。在安史之亂之前,他就曾多次提醒唐玄宗,安祿山會造反。唐玄宗不聽。哥舒翰掌控權力以後,便僞造證據,最後讓唐玄宗殺掉安思順。

威震邊關的哥舒翰爲什麼輸給安祿山?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四是哥舒翰和楊國忠不和。本來哥舒翰是楊國忠極力提拔起來,對付安祿山的。但是哥舒翰掌兵以後,便和部下密謀殺掉楊國忠。雖然說他這也許是正義的行爲,但確實造成了將相不和。致使後來楊國忠在唐玄宗面前進讒言,強令哥舒翰放棄堅守,輕率出擊而最終全軍覆沒。

五是哥舒翰的兩個部下不和。哥舒翰本來在領兵之前便已中風,無法處理日常事務,因此他把軍事委託給了兩個部下。其中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偏偏這兩個人不和,經常互相擡槓,而有病的哥舒翰卻無法化解他們的矛盾。

從上到下,都在勾心鬥角,這戰爭還打得贏麼?

第三,哥舒翰枉爲名將,不能起帶頭作用。

哥舒翰在邊關的時候,是常勝將軍。但是在潼關,他的一系列做法實在值得商榷。

一是痛哭出關,擾亂軍心。哥舒翰反對出關,提倡堅守。後來這個主意遭到唐玄宗和楊國忠的反對,只得出關。既然要出關,那就正對現實,激勵將士,背水一戰。可是他作爲主將,卻在這時候痛哭出關。你是主將,卻這樣做,不是在擾亂軍心嗎?軍心都亂了,一開始就敗了。

威震邊關的哥舒翰爲什麼輸給安祿山?原因是什麼 第3張

二是指揮不當,毫無戰術。哥舒翰已經明白安祿山是用疲弱之兵把他引進埋伏圈,用精兵對他進行圍殲。這是在他出關前就明白了的。既然如此,難道就沒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戰術安排嗎?該怎麼打?打不贏又該怎麼撤退?所有這些他完全沒有設計。簡直就是把20萬大軍直接往安祿山的大口袋裏趕了事。這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名將的做派嗎?

三是被俘投降,名譽掃地。哥舒翰最後被安祿山俘虜以後,他竟然跪倒在他過去的敵人面前,稱安祿山是“陛下”,向安祿山屈膝投降。而且還說,只要安祿山留他一條小命,他就幫安祿山勸說那些人投降。沒想到,他手下的人都有骨氣,堅決不肯投降。結果安祿山覺得他無用,本來封了他高官,給他拿掉,把他關進監獄。後來安慶緒逃跑的時候,又把他殺了。他如此斯文掃地,僅僅保了一年的命,最後還被殺掉。

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朝臣,這樣的大將,潼關之戰,如何能贏?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