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晚年統治昏聵,乾隆的名聲爲何比康熙差得多?

晚年統治昏聵,乾隆的名聲爲何比康熙差得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乾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記得本年六月份筆者遊覽避暑山莊,導遊是一位張姓男子,據其自我介紹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承德人。這位導遊熱情豪爽,一下子就能讓我們外地遊客感受到承德人民淳樸好客的優良民風,距離感頓時消弭於無形。同時這位導遊職業素養也很高,在對山莊講解之時,亦是聲如洪鐘,不遺餘力,同時知識面亦可謂豐富,至今印象頗深。其中有一點張姓導遊的講解讓我印象格外深刻,就是在二宮門下,左右兩側有康熙和乾隆兩代帝王之畫像,導遊指着兩位帝王之畫像告訴我們,這位(指康熙皇帝)是創業的,這位(指乾隆皇帝)是敗家的,這多少反映出乾隆皇帝在當代人們心目中之形象吧。

實際上,儘管說出了乾隆一朝爲後人所詬病之大問題,但是對乾隆皇帝如此簡言之評價,確實是有失偏頗的。

本文無意爲乾隆“平反”,歷史之人與事就已然客觀存在,是非功過自有一番評論。筆者只想簡言一下,年輕時代的乾隆皇帝,就中國傳統封建專治統治帝王之標準衡量之,絕對是一位大有作爲之帝王,各種歷史上的大數據都顯示,正是乾隆皇帝窮盡之所能,將中國封建統治推向高峯,達到睥睨世界之水平。

然則,乾隆皇帝的晚年,尤其是其執政後期,整個王朝迅速由盛及衰,而且衰敗之速度還是那麼驚人,這也正是張姓導遊評語之所源。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中國封建帝王們,凡能有幸步入晚年者,其晚期執政都會犯一些“低級錯誤”,甚至將自己年輕時打拼之基業毀於一旦,乾隆皇帝如此,漢武帝亦如此,甚至隋文帝、唐太宗或明太祖,都有類似情形,就大清王朝而言,清聖祖康熙皇帝晚年執政同樣飽受非議。

晚年統治昏聵,乾隆的名聲爲何比康熙差得多?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晚年執政出現偏頗,爲什麼乾隆皇帝“背的鍋”要遠重於他爺爺康熙皇帝呢?我大致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瞭解一下原因。

一、時代之不同

從康熙末年到乾隆末年,時間間隔有60年之久。在這近三分之二世紀時間裏,大清王朝發生了很多變化,而最大變化就是人口爆膨。

在康熙朝“永不增賦”,雍正朝”攤丁入畝”等一些列國家優惠政策的實施,乾隆皇帝繼位之後在秉承祖、父之利民政策之同時,更是大幅度的減免或降低災區稅收等措施下,人口呈迅速增長之態勢。到乾隆末年,人口激增到3.5億,這個人口基數絕對是中國封建社會之巔。人口的增長在增加了傳統農業生產力之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倘若國家經濟能夠持續增長還好,一旦經濟萎縮或者經濟體結構不合理,必然會導致一部分人民生活出現困頓,如此社會安定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而乾隆末年,在盛世轉衰的大環境下,在經濟下滑,吏治廢弛等封建王朝弊病凸顯之背景下,部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社會矛盾激化,社會安定被打破,各類民間組織(團體、宗教等)形成並開始對大清王朝政權發起衝擊。

晚年統治昏聵,乾隆的名聲爲何比康熙差得多? 第2張

二、接班人能力之差距

攤子再爛有人能收拾,能力挽狂瀾就不怕,顯然康熙皇帝的接班人雍正皇帝之作爲要甩出乾隆皇帝接班人嘉慶皇帝好幾條街。爲什麼大清王朝能夠創造“康雍乾盛世”,原因之一就是三代帝王都有否定前人,去其糟粕之膽識。

雍正皇帝上位伊始,龍椅還沒捂熱,就連發N道上諭,在摒棄前朝弊政之同時,更爲本朝執政定下基調,最終扭轉了康熙末年之頹勢。

乾隆皇帝更是厲害,在時鬆時緊的執政風格下,讓你搞不清他是要轉變雍正朝之嚴苛,還是要“發揚光大”,即讓大臣們如沐春風,又令滿朝文武戰戰兢兢,這種玩羣臣與股掌之能力,絕非形而上學可以爲之。

而嘉慶皇帝,在漂亮地除掉和珅之後,其執政事蹟除了勤政,可圈可點之處寥寥。而且嘉慶皇帝思想之保守超過大清王朝所有帝王,處理朝政就是依照前朝實錄照本宣科。儘管嘉慶皇帝經過不懈之努力,王朝的國庫較之接班之時增多不少,但是思想上的過度保守與守舊,已經讓大清王朝與世界脫軌,落後捱打之勢已然形成。

三、最終結果的不同

正是因爲時代之變遷和接班人缺乏力挽狂瀾之能力,直接導致了康、乾兩朝末期吏治腐敗所造成之惡果不同。

康熙末年的吏治廢弛被接班人很好地扭轉,因而並未顯現出什麼惡果,因此康熙皇帝很少被詬病。

然而,乾隆皇帝就沒這麼幸運了,他留下的爛攤子,再加之繼任者們的碌碌無爲,最終釀成了“鴉片戰爭”之悲劇。

晚年統治昏聵,乾隆的名聲爲何比康熙差得多? 第3張

“鴉片戰爭”實際上是以英國爲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與以中國爲代表的東方傳統封建社會的碰撞,結果就是“高科技帝國”以摧枯拉朽一般擊垮了傳統封建帝國。而且我始終堅信,即使中國封建歷史沒有選擇大清王朝,東西方之間的碰撞也是不可避免,同時結果也不會有多大改觀,因爲這是思想理念和生產力發展之差異造成,而這種差異的形成又是千百年東西方因地理位置、生存環境以及文化傳統之不同而導致。

乾隆皇帝以及他的繼任者們雖然是時代的佼佼者和領頭人,但是他們並不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們不但沒有突破時代之侷限,反而以“坐擁天下”的“天朝上國”自居。這種自以爲是的心態並不僅僅侷限性於統治階級,全國上下尤其是知識分子,抱有這種思想之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種固步自封,驕傲自滿之心態,纔是中華民族歷經苦難之根本,而這一苦難之損失,至今仍然影響着中華民族。

不管怎麼說,中國封建歷史的由盛轉衰就是“始於乾隆皇帝”,作爲擁有絕對權威的時代領導人,乾隆皇帝有些不可推卸之責任,這也是乾隆皇帝被“扣上”敗家皇帝“帽子”的根本原因,始作俑者這個“鍋”,乾隆皇帝是甩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