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居正是如何延續明朝國祚的?張居正解決了哪些問題?

張居正是如何延續明朝國祚的?張居正解決了哪些問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張居正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只要對歷史有所瞭解的應該都知道一個人,他就是大明首輔張居正,有人說張居正爲明朝延長的半個世紀的壽命,是明朝中後期力挽狂瀾的人物,他施行的萬曆新政一度讓明朝起死回生但是隨着張居正的死,萬曆新政幾乎被萬曆皇帝全盤推倒,明朝繼續走回了原先的老路。

張居正本就是天才,但是天下天才雖多卻只出了一個張居正,這是因爲張居正具有他人沒有的政治智慧,他處事圓滑信念卻堅定,目標明確,更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張居正能夠有這樣的能力除了因爲他的聰明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爲他的生活經歷。

張居正是如何延續明朝國祚的?張居正解決了哪些問題?

寒門出貴子

張居正算是寒門出貴子,他在給自己老師徐階的請假條裏說:“竊念正起自寒士,非閥閱衣冠之族”。這句話就是希望老師念我家境不好,能夠讓我回家看看的意思。要知道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是非常嚴格的,階級壁壘是很難被打破的,但是張居正出身貧寒卻有大志,他並不認爲出身貧寒就一輩子只能如此。

他說:“王謝子弟,或雜在庸流,而韋布閻巷之士,化爲望族”。王謝是指那些豪門,晉與門閥共治天下,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是當時門閥當中最頂級的,現在也平庸了,而原來那些穿着粗布衣服的卻化爲了望族。張居正這句話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的意思,所以張居正是很有自信的,而這樣的自信是張居正能夠權傾朝野的基礎。做什麼事情都要有目標有自信才行。

仍然稚嫩的張居正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這段話我真的非常喜歡,所以我經常給大家講這段話,人的一生必然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你也不會是什麼都會的,只有經歷過挫折,經歷過低谷,坐過冷板凳你才能夠靜下心來去觀察,去學習。當局者迷而旁觀者清,身處局中自然難窺全貌。

張居正的經歷就可以用這段話來形容,幾乎所有蓋棺定論的成功人士都有這樣的經歷。張居正少年天才十二歲就中了秀才,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差不多相當於現在十二歲考進一個不錯的大學的感覺了。

十三歲張居正參加鄉試,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而落榜,顧璘認爲十三歲的孩子中舉人會太過於自滿,就是咱們說的人肯定就飄了,以後肯定成不了什麼大事了,所以他希望張居正能夠歷練歷練。這件事情對於張居正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張居正後來是非常感激顧璘的。張居正說道“心感公之知,思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嘗敢忘”。

張居正是如何延續明朝國祚的?張居正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2張

而後來的事情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嘉靖二十三年張居正參加會試失敗了,這件事對於張居正打擊應該是很大的,上次是因爲顧璘的好意,這次卻是因爲自己不行。我能理解這種感受是因爲我高考第一年落榜了復讀了一年,當時查到成績回到家中覺得街坊鄰居都在嘲笑我,其實並沒有,因爲當時他們又不知道我沒有考上,但是自己總感覺別人在說,臉上火辣辣的不敢見人。不知道張居正有沒有這種感覺,有沒有感覺到別人在說:就他那樣還天才,上次說什麼是巡撫賞識他爲了歷練他,那這次咋又沒考上,又有誰要歷練他?也許上次就是他沒考上怕丟人說出來的謊話呢。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怕的是跌倒了就躺着不起來,不敢再往前走了。張居正在這次失敗之後就總結了經驗教訓。

“我年紀還小就能夠登科,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己是天才,考上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於是荒廢了學業”。(這段是我翻譯的)

所以說之前顧璘磨練他是對的,要不然也許受到的打擊會更大,或者最後就成了唐伯虎那樣的人物,只不過這樣大明就少了一位治世之能臣了。從那次會試失敗以後張居正再也不認爲自己是天才了,他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去努力,去學習,於是第二次會試張居正中了二甲進士,授庶吉士。

張居正的成熟

庶吉士其實就是翰林院的一個閒職,一個韜光養晦的地方,一羣人在這裏寫寫文章追古論今。當翰林院的人還在說如何做唐朝的詩句漢朝的文章的時候,張居正已經看到二十年後的明朝,這就是張居正和別人的區別,他非常的有先見之明。

嘉靖二十八年張居正上了一道奏疏《論時政疏》,在嘉靖朝除了例行章疏以外這是他唯一以此上疏,張居正的治國才能和敏銳洞察力在這道奏疏中就能夠很完美的顯現出來。

張居正認爲現在國家問題雖然很多但是主要有五個問題。第一點是宗室:“臣伏睹祖訓,觀國朝之所待宗室者,禮親甚隆”。明朝對宗室實在是太好了。第二點就是“庶官疾曠”,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第三點是“吏治因循”,大家做事都循規蹈矩,官員的考覈也是敷衍了事。第四點是“邊備未修”,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嘉靖時期北有韃靼佔據河套,南有倭寇襲擾東南。第五點是“財用大虧”,朝廷財政入不敷出。

張居正是如何延續明朝國祚的?張居正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3張

張居正提出的這五點和人們總結的明朝滅亡原因很像。待宗室過於優厚導致宗室欺壓民衆,即使是沒有爵位的,只要祖上是朱元璋的也能夠橫行鄉里。而且宗室數量太多讓明朝收不上來稅,他們就像是寄生蟲一樣喝大明王朝的血。

“庶官疾曠”“吏治因循”不正像張居正死後的黨爭嗎?皇帝不問政事,朝臣只顧攻訐對手,中央的官員竟然有三分之一的空額,竟然沒人當官,那麼朝廷機構的辦事效率自然是非常的。“邊備未修”,萬曆末年明朝的軍隊接連損失掉對於建州的掌控,尤其是薩爾滸之後明朝基本上只能採取被動防守的方式,這正是邊備未修,軍隊打仗不行。而“財用大虧”就更不用說了,明朝末年朝廷沒錢,而且很多錢都浪費在了不該浪費的地方。

張居正的《論時政疏》可以說是直指明朝的痛點,但是他的這篇奏疏沒有得到嘉靖皇帝的重視也沒有得到嚴嵩的重視,所以他再也沒有上過類似的奏章,他不是海瑞那種人,他處事圓滑不漏鋒芒,不過這並不代表着他沒有堅持。終於在嘉靖死後他從自己的恩師徐階身上找到了機會。徐階薦張居正爲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而裕王朱載垕正是後來的隆慶皇帝。隆慶皇帝上臺以後自然會任用以前親近的人,而這些人張居正都認識,關係還不錯,這就是張居正的人脈,張居正也因爲和隆慶的關係當上了東閣大學士。

隆慶六年小萬曆皇帝登基,高拱被驅逐,張居正終於成爲了內閣首輔,他終於能夠開始自己多年的抱負,而他所想要解決的正是當年《論時政疏》中所提出的問題。張居正身爲內閣首輔但是他同樣沒有能力動宗室,所以這點我們不講,而其他的問題他都有解決的辦法,這就是張居正主持的“萬曆新政”。

張居正是如何延續明朝國祚的?張居正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4張

“一條鞭法”解決了“財用大虧”的問題,“考成法”解決了官員尸位素餐的問題,用戚繼光鎮薊門,李成樑鎮遼東,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敵臺”三千多座,加強北方的防備。戚繼光和李成樑一左一右,在這期間明朝都是壓着周圍的國家打,解決了“邊備未修”的問題。

張居正在嘉靖二十八年上的《論時政疏》中所提到的問題幾乎都讓張居正解決了,有超前的想法還能夠做到,張居正可以說是一名優秀的社會改革家。

但是隨着張居正的死,萬曆新政被廢除,張居正所有的心血都被毀於一旦,這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如果讓我區區千字寫完張居正我是做不到的,寫張居正的人也很多,如果對於張居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張居正的故事還是很有意思的。感謝大家能夠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