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立下不世之功的周培公,最後爲何鬱鬱而終?

立下不世之功的周培公,最後爲何鬱鬱而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周培公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周培公,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周培公幼年喪父,十歲時,其母孫夫人殉難而死,周培公落魄無依。之後成爲州卒小吏,後依附權勢之家進入京城,擔任內閣供奉。康熙十三年,吳三桂起兵反清,策動陝西提督王輔臣在北方起兵呼應。爲應對王輔臣的叛變,康熙帝任命圖海爲大將軍,統轄陝甘征討大軍,周培公向圖海獻策,被召爲主要幕僚之一,並隨軍出征。王輔臣擁兵自重,以驍勇善戰聞名,清將都有點怕他,不敢輕易進兵。他也沒把清兵放在眼裏,對10萬清軍圍困毫無懼色。圖海大軍一到平涼,諸將勇氣頓增,紛紛請命攻城。周培公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招降王輔臣纔是上上之策,並自告奮勇,主動請纓,最終勸降王輔臣,立下大功。史料中記載:先生(即周培公)進謀曰:“關陝天下之脊也,吳逆(三桂)不從川據陝而戀棧常嶽間,誠出下策。今輔臣舉足輕重,實系天下安危。雖因一時激變通吳、耿(精忠)二逆而心念國恩,猶盲之不忘乎視,痿之不忘乎起也。倘得能言士諭之,必復降。事成,果如其所料。“

立下不世之功的周培公,最後爲何鬱鬱而終?

平定陝甘王輔臣叛亂,不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脅,而且剪除了吳三桂在西北的羽翼。朝廷對參戰的漢將分別論功行賞,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爲山東登萊道,並對周培公母親孫氏予以誥封,封其母孫氏爲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後到山東任職,因與總兵官意見不合,難以繼續共事,便辭官回到荊門家鄉賦閒。在荊門家鄉,周培公一直待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此時噶爾丹率衆反清,不時關注朝廷政事的周培公連忙趕寫平叛“條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採納,任命周培公爲盛京(今瀋陽)提督,負責戍邊。十一年後的康熙四十年(1701年),周培公卒於任上。

立下不世之功的周培公,最後爲何鬱鬱而終? 第2張

縱觀周培公一生,雖然才幹卓越,文武全才,又善察人心,但一直不得重用。一來就是因爲周培公的漢人身份,前面說過,清初的時候漢人還未得重用,對漢將更是深有戒備,立下大功的漢將更是爲朝中大臣所猜忌,更有滿洲親貴直指周培公通過此役手握重兵,難保不會成第二個吳三桂。二來康熙帝也不願意一個漢將手中的權力過大而功高震主,雖然周培公在平定陝甘王輔臣叛亂和剿滅吳三桂勢力的戰爭中立下大功,但康熙帝也忌憚他的才華和軍事能力,怕其權勢過大而不能治。即便在將周培公棄之不用十一年後重新起用,也是把他放在滿清的舊都盛京,這樣一方面可以對其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又可以用文武雙全的周培公來遏制不斷東進的噶爾丹的勢力。可週培公是生於南方的一介書生,怎能奈的了北方的酷寒,加之不受重用的內心而鬱郁成疾,最終逝於任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