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商隱是如何捲入黨派之爭,最後鬱鬱而終的?

李商隱是如何捲入黨派之爭,最後鬱鬱而終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李商隱是如何捲入黨派之爭,最後鬱鬱而終的?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也是他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峯,“商隱工詩,爲文瑰邁奇古,辭難事隱”,無論是前之古人,還是後之來者,都對這位才子大力讚揚推崇。然而文學造詣極高的代價,便是仕途不順、蹉跎一生,“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同樣是對他最好的闡釋。這位渴望大展拳腳的朝堂新星是如何在半路夭折,最後鬱鬱而終的?

一、投身科舉,數次失敗

貫穿李商隱的仕途僅有一個字:慘,“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在十六歲便因擅長古文而得名,同時寫得一手秀麗的工楷,按道理來說李商隱應該很快就能扶搖而上了。然而這位出露頭角的新星卻頗受打擊,經歷數次的失敗後李商隱考取了進士,但這只是他仕途苦難的第一步。在晚唐時,光靠文采學識已經不夠了,還需要祖輩的萌陰,李商隱幼年喪父,早早就要挑起家中大梁,更別提誰能在仕途上提拔他了,雖然李商隱並不指望一舉成功,對於失敗不是非常在意,但時間長了,也難免心懷怨氣,鬱郁不得志。

李商隱是如何捲入黨派之爭,最後鬱鬱而終的?

而這時發生了一件事導致李商隱的脾氣爆發了,和自己一起遊學的令狐綯考中進士,而且並不是因爲自己才學不如好友,令狐綯中舉的原因僅僅是其父親令狐楚的影響力,畢竟令狐楚可是當時的大官,“長於撫理”,政績頗爲顯著。而李商隱卻因爲行事低調,不願像其他那些缺乏靠山的考生去刻意結交關係,或者想出種種辦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然而在好友中舉後,李商隱也把一些期望放在了令狐楚身上,開成二年(837),經過長期刻苦學習並由於令狐綯的延譽,李商隱終於得中進士。

二、黨爭亂流,仕途不順

從太和三年(829)令狐楚聘用李商隱作自己的幕僚,到開成二年(837)令狐楚去世,二人一直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令狐楚在病危之際,還將李商隱叫來爲自己撰寫遺表。在令狐楚病逝後,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聘請他來做自己的幕僚,還將女兒嫁給了他。然而此時牛李黨爭愈演愈烈,令狐楚是“牛黨”骨幹人物,而王茂元因爲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爲“李黨”的成員,因此,李商隱的行爲就被很輕易地解讀爲對剛剛去世的老師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隱也因此被迫陷入黨爭亂流,付出了近乎一生的代價。

在取得進士資格後,李商隱還需要通過一場由吏部舉辦的考試才能取得官職。然而就是因爲牛李黨爭,李商隱在授官考試的複試中被除名,使得他獲得朝廷正式官職的時間推遲了一年。好不容易在第二年通過考試,得到了祕書省校書郎的職位,不久後又被調任弘農縣尉,遠離中央,在這個職位上李商隱當的也不舒服,還因爲替死囚減刑而受到上司陝虢觀察使孫簡的責難。一連串的打擊讓李商隱起了暫時隱退的念頭,並在開成五年(840)成功辭職。

李商隱是如何捲入黨派之爭,最後鬱鬱而終的? 第2張

三、起伏難料,仕途多舛

會昌二年(842),李商隱再度入祕書省爲正字,然而這次的阻攔是母親的去世,旋丁母憂居家,李商隱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三年。李商隱不會想到,這三年居然會是他最有希望的三年,因爲“李黨”的首領李德裕迎來了巔峯時刻,李德裕不僅榮獲宰相一職,還得到了武宗充分的信任,幾乎被授予全權處理朝政。而李商隱也對李德裕的執政理念十分贊同,雖然隱閒居家,但他還是積極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張,並期待着三年後能夠重登朝廷,大展拳腳。賦閒在家的李商隱還是找了點事做,他寄情于山水田園中,但也沒有隱藏對朝堂的渴望,會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隱結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祕書省。

正當李商隱躊躇滿志時,武宗與宰相李德裕的君臣佳話伴隨着武宗的病世走到盡頭,新即位的宣宗李忱,反對武宗的大部分政策,並尤其厭惡李德裕,因此在他上位後開展了一次官員大清洗,曾經權傾一時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擠出權力中心,以白敏中爲首的牛黨勢力重新擡頭,幸運又諷刺的是,李商隱因爲官職幾乎低得不值得被排擠而留在朝堂,但他仍爲仕途不得志而鬱鬱寡歡。眼看在中央難以進步,李商隱選擇了自我流放,接受桂管觀察使鄭亞的邀請赴桂林任職,不到一年的時間讓鄭亞再遭貶謫,李商隱也只得重新回到長安,獲得了一個十年前的弘農縣尉相當的職位——盩厔縣尉。

李商隱是如何捲入黨派之爭,最後鬱鬱而終的? 第3張

似乎老天還想再捉弄李商隱一把,大中三年(849),李商隱得到了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正的邀請,盧弘正是個很有能力的官員,同時也意味着李商隱還有渺茫的希望,然而盧弘正僅在一年多後就病逝了,再加上愛妻也離開了自己,李商隱陷入了人生最低谷的時刻。在最後時刻,被任命爲西川節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隱發出了邀請,李商隱應允了,後來柳仲郢被調回中央,也給李商隱了一個品階雖低但待遇豐厚的官職,任職兩三年後,李商隱辭官回鄉。

李商隱是有着仕途追求的,他渴望有所作爲,並將之寄情於詩篇之中,詠史以指陳政事、譏評時世。李商隱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因爲牛李黨爭的泥潭讓他難以大展拳腳,只得詠物感懷,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鬱悶和不安。也正是因爲李商隱的仕途不幸,換來了晚唐詩歌的大幸,以至備受推崇,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