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善長年事已高又沒有兵權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殺李善長

李善長年事已高又沒有兵權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殺李善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朱元璋殺李善長,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據《明史·李善長傳》中朱元璋評價李善長: “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衆數千,在羣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李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 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

明朝最大的開國功勳

李善長,字百室,爲安徽人。在朱元璋平定安徽滁州期間,他果斷投靠在其麾下,並以其聰明才智一躍成爲朱元璋的親信。

李善長年事已高又沒有兵權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殺李善長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期,李善長主要負責在後方爲朱元璋駐守根據地和徵調糧草物資、進行人事考察以及安撫百姓等後勤工作。因而朱元璋纔會將他與漢朝之蕭何相比較,還贊其更勝一籌。

許多年間,李善長都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戰,爲朱元璋多次出謀劃策,建下不少奇功。

因此在朱元璋稱帝后對百官進行時,李善長被封爲了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等多個要職,是爲百官之首,一度位極人臣。

李善長不僅位列“開國六公”之首,還獲得了有免死作用的丹書鐵券,甚至是與朱元璋結了親家。

朱元璋爲籠絡李善長這位位高權重的臣子,便將長女臨安公主下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李祺。

所以李善長在成了皇親國戚以後,風光更是朝中無人可與之相比,可謂是人人羨慕。

但凡事又講究物極必反,李善長位極人臣,自是樹大招風,想要保住身家性命只得遠離朝廷風波。

作爲一個聰明人,李善長自然是很明白這一點的,所以早在洪武四年時,他就以身體不好爲由主動申請退休了。

李善長年事已高又沒有兵權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殺李善長 第2張

但他沒想到的是,他還是躲不過被清理的命運。

事實上,李善長在被朱元璋下令清理時已經是76歲,此時的他手中我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權力。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朱元璋如此不顧舊情也要對一個威脅不大的人狠下重手呢?

罪名是參與胡惟庸謀反

據《明史·李善長傳》記載:善長外寬和,內多忮刻。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善長權,即按其罪奏黜之。貴富極,意稍驕,帝始微厭之,四年,以疾致仕。後坐惟庸黨死。

這段話記載的便是李善長的罪名,稱其外表雖寬厚平和,但內裏卻剛愎自用,且待人刻薄。李飲冰、楊希聖二人因稍微冒犯了其權威,他便追究其罪責並把他們貶職了。

在李善長權勢地位到達頂點之後,也變得傲慢起來了,所以朱元璋纔會對他暗暗生厭。

洪武四年,他因生病退職還家。後來卻被認爲是胡惟庸的同夥而被受到處死的命運。

這是官方的記載,但我們都知道,史書記載也並非全是正確的,畢竟受到權勢的影響也是有的。

李善長年事已高又沒有兵權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殺李善長 第3張

在洪武二十三年,76歲的李善長被揪了出來清算舊賬。而此時距胡惟庸的謀反案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按理說,這個案子早就過去了,但李善長卻被舉報曾參與謀逆。

而後朱元璋發怒宣佈:李善長身爲朝廷重臣和皇親國戚,卻知人謀反而不報,實屬大逆不道。再加上當時有星變,需誅殺大臣來應災。

因此李善長便是這個應災的大臣,他自知只有一死才能解脫,隨後不久,他便在家中自縊而死了。

並且除了李善長本人,他的妻、女、弟、侄四家人,共有有70餘人全都被株連至死。唯一倖存的只有已經娶了朱元璋的女兒,是當朝駙馬的李琪。

儘管被賜恩免死,但卻也落得一個被髮配的命運。李祺的兩個兒子因是朱元璋的外孫,也纔沒有受這個慘案的牽連。

就這樣,這位曾被朱元璋稱讚爲比蕭何更勝一籌的股肱之臣,落得了如此一個幾乎舉族被滅的下場。

直到第二年時,虞部郎中王國用上呈《論韓國公冤事狀》,公然爲李善長叫屈。

這份《冤事狀》中大致是說:李善長與朱元璋齊心協力,一同出生入死,他生前一度封公,可謂位極人臣。若是他自己圖謀不軌想要造反還說得過去,但要說他是幫助胡惟庸造反,實屬荒謬。

李善長年事已高又沒有兵權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殺李善長 第4張

最後王國用還冒死勸諫朱元璋:“李善長功勳卓著,在審案不明的情況下,就藉口殺大臣以應天象而將他論罪,只怕滿朝文武都會爲此寒心。只求陛下以此爲戒,不要再行殺戮。”

不知出於何種心理,朱元璋在看到《冤事狀》後竟沒有發怒,這也正是他對李善長之罪莫須有的一個默認。

明朝的帝國體制早已註定他的悲慘結局

事實上,李善長之所以被殺,從表面上來看是受到了胡惟庸謀反案的牽連。

但真正的原因卻是在於,李善長身爲中書省的首相,是中書省丞相的代表人物。殺他不過是爲了徹底斷絕人們對丞相之職的幻想。

這還要從建國之初明朝的朝廷體制說起。在明朝初建時,因隨元制,沿用的許多制度仍舊是元帝國的制度。

一開始的時候,朱元璋爲此事還特意找劉伯溫談過話,談話的目地便是對朝廷的有關制度進行改革。

改革的核心自然就是4個朝廷官職,包括以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的左丞相、右丞相以及左右平章政事。而左右平章政事在當時沒有什麼權力,大權都掌握在左右丞相手中。

當時的左丞相便是李善長,而右丞相則是徐達。若是徐達在朝,左右兩位丞相還能夠互相牽制。但是因明帝國前期還有諸多戰事沒有結尾,所以右丞相徐達便長期在前線帶兵打仗,並不在朝中。

李善長年事已高又沒有兵權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殺李善長 第5張

如此一來,朝中的大權就落在了李善長一人身上。因此朱元璋費盡心機,不惜以胡惟庸案來牽連李善長的目的只有一個:廢除中書省。

一旦中書省被廢除,丞相之職位也就不存在了。

按理來說,一般的官員退休回家就不會再對皇權造成威脅。但李善長不同,他以謀略而著稱,所以他的告官回家就被認爲是一時韜晦之計,即使他從朝堂上消失了,但其影響卻還是一目瞭然的。

因此,李善長只有不得善終而死的結局。

在《明史》中敘述朱元璋和李善長關係演變時使用了一些句子:“帝始稍厭之”,“帝銜之”,“帝怒”……

可見,在很早之時,在李善長表面還十分風光之時,朱元璋的殺機就已經開始了。

而朱元璋之所以沒有急於殺了李善長,只不過是出於人之常情罷了。畢竟當年李善長也曾與他患難與共,立下了種種的功勞和苦勞。

而且加上許多現實考量,輕易殺了開國第一文臣和第一宰相,難免無法保證不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李善長年事已高又沒有兵權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殺李善長 第6張

也正是拖了這麼久,直到李善長已經76歲的時候,朱元璋才真正下定決心殺了他。

小結

因此,說到底,朱元璋殺李善長的根本目的,還是爲了進一步的集權,將權力牢牢地握在他一人手中。

所以與其說,李善長是謀逆被殺,倒不如說是他其影響了皇權的專制。

朱元璋出身微末,尤爲看重皇權,疑心自然會更重。所以他如此做,也是爲了向人們表明,觸及皇權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參考資料:《明史·李善長傳》、《論韓國公冤事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