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霸王項羽不肯過江的原因是什麼?他有什麼顧慮

霸王項羽不肯過江的原因是什麼?他有什麼顧慮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霸王項羽爲什麼不肯過江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戰國末年楚國名將項燕之後,從叔父項梁居吳(今江蘇蘇州)。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隨樑起兵會稽(治今江蘇蘇州),擁立楚懷王孫心爲帝。與秦將章邯戰於鉅鹿,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主力。不久,引兵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宮室,擄財寶。公元前206年,分封諸侯,以劉邦爲漢王,自立爲西楚霸王。楚漢戰爭爆發後,於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被圍困於垓下,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

霸王項羽不肯過江的原因是什麼?他有什麼顧慮

李清照曾寫詩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筆力千鈞的詩高度讚揚了項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及還天下太平的行爲,寄託了自己對時局的憤慨。但是,項羽究竟爲何不肯過江東?古往今來,人們猜測紛紛,卻並沒有一致的看法。

第一種: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司馬遷認爲項羽之所以自殺而不肯過江東,是“羞見江東父老”,這也是目前影響最大的說法。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記載說,項羽被劉邦軍隊追趕,逃到烏江江邊。烏江亭長停船在岸邊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着回答道:“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此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之後項羽與劉邦軍作了最後的一拼,後自刎而死。司馬遷以激昂悲涼的筆調記述了窮途末路中的項羽仍不失其壯士本色的光輝形象,這樣一種英雄氣概,多少年來一直爲後世所歌頌,每每提到項羽的死,人們總會唏噓不已。

第二種:渡船有詐

霸王項羽不肯過江的原因是什麼?他有什麼顧慮 第2張

這種說法出自宋人劉子的《屏山全集》,他認爲項羽之所以說出那樣一番話是懷疑亭長有詐。劉子認爲,當時劉邦正懸賞千金邑萬戶侯購項羽的性命,而在項羽身處那樣的困境之時,亭長說那樣好聽的話,項羽難免懷疑亭長在說謊騙自己。

“羽意謂丈夫途窮寧死,不忍爲亭長所執,故託以江東父老之言爲解爾。”

而且,項羽之所以選擇逃到垓下,是希望自己能夠逃脫,但是受到農夫的誆騙而陷入大澤,因而知道“人心不與己”,他怎麼敢再貿然地聽信亭長的話?所以項羽纔不再寄希望逃脫再起,而選擇了與劉邦軍死戰到最後,這種說法雖然只是劉子自己的推測,但是在歷史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第三種:還百姓安居樂業

這種說法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該說法認爲項羽所以決然自殺是“爲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

例如吳汝煜先生就認爲,長期的內戰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項羽認識到這一點後,產生了儘早結束這場戰爭的想法。因此他放棄了烏江亭長勸他東渡爲王的意見,毅然自刎而死。

對此觀點有人提出反對,認爲項羽是一個很殘暴的人,這一點可以找到充分的史料作爲依據。《史記》中就記載了項羽在滅秦過程中屠襄城、坑殺20萬降卒的行爲。此外,楚漢戰爭爆發後,他依舊沒有改掉濫殺惡習,“所過多所殘滅”。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以犧牲自己的方式來消除人民的痛苦?

霸王項羽不肯過江的原因是什麼?他有什麼顧慮 第3張

第四種:英雄性格中的成人之美

都說英雄有自己獨特的“敵生我死,成人之美”之說,項羽作爲英雄豪傑,一直信奉“非他即我”的鬥爭哲學,當他勝利的時候,他要把敵人徹底消滅,而受到阻礙時,他就甘願把自己毀滅。

烏江自刎,是這種品性的最後一次迸發,是一種既不委屈自己,又能成全別人的選擇。因此,導致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是項羽獨特的個性和奇特的心理因素,是他個性發展的必然結果。

此外還有一種分析,認爲項羽是楚國人,而楚人素有兵敗自殺的傳統,如春秋時期打了敗仗的楚國將軍子玉就在兵敗後自殺,楚國大夫屈原也是投汨羅而死。項羽當時已經彈盡糧絕,兵敗至此,對於項羽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決計不肯過江東,而只會選擇自殺這樣一種行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