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楊榮被世人稱之爲“東楊”,他最初是如何受朱棣的重用?

楊榮被世人稱之爲“東楊”,他最初是如何受朱棣的重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榮,本名道應、子榮,字勉仁,福建省建寧府建安(今福建建甌)人。與楊士奇、楊溥合稱“三楊”,因居地所處,世人稱之爲“東楊”。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文元年(1399年),楊榮爲諸生,講解《孟子》中的養氣章,獲得了那時候視學福建省的侍郎夏元吉的器重。同一年,楊榮參加福建省鄉試,中第一。建文二年(1400年),楊榮於禮部會試中第三,殿試中二甲第二,賜進士出生,授翰林編修。

楊榮被世人稱之爲“東楊”,他最初是如何受朱棣的重用?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即明成祖)獲得“靖難之役”獲勝,他進到南京時,楊榮迎謁在朱棣馬前說:“陛下是先拜謁太祖(明太祖朱元璋)陵呢,還是先即位?”朱棣便立刻驅駕拜謁明太祖陵。楊榮此後備受朱棣任用。

同一年,朱棣即位,把楊榮入選文淵閣,賜名榮。一同當值的七人中,楊榮年紀最小,也十分警敏。有一天夜裏,甘肅來彙報說被圍,那時候內閣更是他當值,朱棣將奏報給他看。楊榮說:“寧夏城很牢固,老百姓又都習戰,從傳出奏報到現在已已過十幾天了,甘肅之圍應當早已解了。”到夜深時,果真有奏報來講圍已解。江西有盜賊起兵,朱棣派特使去招撫,而令韓觀率軍緊接着出發。歹人接納招撫的奏報傳入,朱棣想賜敕犒勞韓觀。楊榮說:“測算奏報傳出時,韓觀還沒有抵達,不可給他們論功。”朱棣更爲尊敬他,再升他爲翰林侍講。

永樂二年(1404年),朱高熾被立爲皇太子,楊榮晉升太子右諭德,仍兼前職,與在內閣當值的諸臣同被賜予二品官服。他評定各單位事項,都能合乎朱棣的意旨,並備受厚賞。朱棣十分威嚴,與重臣們審議沒法選擇時,經常發火,重臣們謹小慎微,手足無措。但楊榮一到,朱棣面色便好轉,朝政進而決斷。

永樂五年(1407年),楊榮授命前去甘肅運營籌備軍務。他觀查了所經的地方的山川局勢,掌握軍警民狀況,查驗城堡。回朝後,在武英殿向朱棣報告,朱棣十分高興。那時候恰逢盛暑,朱棣親身切瓜給楊榮吃。沒多久,楊榮晉升太子右庶子,仍兼前職。

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初十日,朱棣率軍進行即位後的第一次北征,楊榮隨員。沒多久,明軍進抵臚朐河,朱棣賜名叫飲馬河。因爲偵知了韃靼部隊的行跡,朱棣親選精英開展遠途奔襲,輕裝前進,每個人只帶二十日糧,命楊榮率勇士三百人做爲親兵追隨。明軍追至斡難河,與本雅失裏帶領的韃靼主力相逢,歷經大戰,明軍節節勝利,本雅失裏只率極少數輕騎逃跑,朱棣一聲令下班師回朝。因爲輕裝前進,在回師中途,明軍的錢糧供貨緊張起來,兵士基本上斷糧。楊榮提議朱棣將專用的儲存糧食釋放給官兵,而且讓部隊中糧多與糧少時借貸互濟,還京後翻倍還款。朱棣聽取意見了他的提議,使明軍順利地渡過糧荒,獲勝班師回朝。

永樂十二年(1414年),朱棣帶著皇太孫朱瞻基,帶領五十萬精兵開始了第二次北征,楊榮再度隨員。楊榮擔負了二項基礎每日任務,其一,向朱瞻基講說經史。其二,執掌皇上的印璽,當做朱棣的機要祕書。行軍期內,有一天晚上,朱棣在自身的大帳中接見楊榮,同他探討部隊糧餉的難題,楊榮覺得:“擇將屯田,訓煉有策,耕耨有時,即兵食足已。”明確提出一套推行軍屯以處理錢糧難題的方案,獲得朱棣的肯定。

楊榮被世人稱之爲“東楊”,他最初是如何受朱棣的重用? 第2張

永樂二十年(1422年),朱棣開展第三次北征,楊榮與金幼孜再度隨員,明軍無功而返。以便激勵人心,朱棣大開慶功宴會,有功無過者坐前端,食上餚,楊榮與金幼孜被特命坐着前端。第二年,朱棣開展第四次率軍。相關軍務皆讓楊榮參加,不管大白天還是夜裏,朱棣常常接見楊榮,而且親密地稱作“楊學士”而不直呼其名。

以便從源頭上處理北邊的邊患,朱棣決策遷都北京。明初官員大多數生在江南地區,要他們遠離故鄉,遠赴塞下,重重困難。一些官員便運用這類心態,抵制遷都。楊榮見到遷都北京針對消除蒙古部的威協有不能小看的發展戰略功效,與戶部尚書夏原吉、吏部尚書蹇義等果斷支持遷都,而且在《題北京八景卷後》強調:“迨我皇上繼承大統,又以薊燕左環蒼海,右擁太行,內跨中原,外控朔漠,宜爲天下都會,乃詔建北京焉。”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宣佈遷都北京。同一年四月初八日,北京新宮裏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因遭雷擊着火,楊榮指引衛士開展救治,只搶出一些關鍵圖籍,三大殿均未保住,從而又引起了一場抵制遷都的政治風波。楊榮等竭力支持朱棣,使事件迅速平復下來。遷都北京,對北邊邊防的推進起了關鍵功效。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楊榮因功晉升太常寺卿,授職嘉議大夫,仍兼兩職學土。一月後,晉升太子少傅、資善大夫、謹身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並食三祿,楊榮懇求辭掉尚書俸祿,未得准許。

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沒多久,漢王朱高煦啓動叛變。朱瞻基知道消息後,召楊榮等商討對策。他竭力認爲趁朱高煦並未進一步提前準備之時,出其不意,御駕親征,把握戰事的主導權。朱瞻基起先猶豫,在夏元吉以建文朝李景隆兵敗的例子勸導後,朱瞻基接納了楊榮的提議,親率部隊快速包圍着樂安,朱高煦迫不得已認輸,叛變迅速被平定。回師後,楊榮因管理決策之功獲得上賞,被賜予五枚銀章,備受優厚的獎賜。

楊榮被世人稱之爲“東楊”,他最初是如何受朱棣的重用? 第3張

那時候,朱瞻基在交趾(安南)的撤兵和再次平定中間舉棋不定。朝中以英國公張輔爲代表的武臣認爲採用武力,楊榮、楊士奇則力主捨棄安南。朱瞻基最後接納楊榮等的提議,從交趾撤兵。

宣德三年(1428年),楊榮隨朱瞻基巡邊,抵達遵化。聽聞兀良哈將重犯邊,朱瞻基將扈從的文臣都留到大營,只命楊榮追隨。楊榮自率輕騎出喜峯口,破敵而還。宣德五年(1430年),楊榮升爲少傅,又晉升榮祿大夫,仍兼尚書、大學士之職,因並食三祿,楊榮遂辭掉大學士的俸祿。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病逝,皇太子朱祁鎮即位(即明英宗)。英宗即位時歲方九歲,由太皇太后張氏(誠孝張皇后賴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多資詢三人裁定朝事。正統三年(1438年),《明宣宗實錄》書成,楊榮進升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仍擔任尚書、大學士之職,並獲賜玉帶。

正統五年(1440年),楊榮請準返鄉展掃先墓,於二月十八日動身。事畢後即擇日考慮,正逢楊榮病發,許多人都勸他稍事休息再走,楊榮就說:“君命不可以稽留。”便帶著醫師動身,經過杭州市武林驛時,重病不起,於同一年七月二日病故,壽終七十歲。英宗聞訃訊慟悼,爲他輟朝一日,追贈楊榮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賜諡號“文敏”,遣使賜祭葬;官其子楊恭爲尚寶司丞,授於其家承襲錦衣衛都指揮使的殊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