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探索劉禹錫的一生,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跌落塵埃

探索劉禹錫的一生,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跌落塵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劉禹錫,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初夏,細雨迷濛,劉禹錫出生於蘇州嘉禾縣(今浙江嘉興)。劉禹錫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跟劉備同宗,純屬冒籍。他的祖上其實是匈奴人,北魏孝文帝大搞胡人漢化,率部遷都洛陽,上層貴族紛紛改了漢姓,劉氏祖上劉亮便是其中之一。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初冬,北風飄零,安祿山起兵造反,兵峯直指洛陽,劉禹錫祖父劉鍠和父親劉緒挈婦將雛,舉家南遷,來到蘇州嘉禾。嘉禾是江淮地區最爲豐饒之上縣,時有“嘉禾穰,江淮康;嘉禾歉,江淮儉”之譽。

劉緒夫婦屬於老來得子,可能是年齡太大的緣故吧(當時劉緒已經47歲,其妻也四十多了),劉禹錫生下來便體弱多病,父母總是給他穿的暖暖和和,經常讓保姆用厚被子抱在懷裏。一旦發病,便請巫醫,不是鍼灸,便是灌藥。每當此時,劉禹錫便哭的撕心裂肺,不可抑止。

劉家世代習儒,就靠詩書經史謀求富貴榮華,劉緒本來想考進士,奈何被安史之亂打斷了,遂將全部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這好像是所有父母的通病,自己幹不成的事,就讓兒子去幹,兒子幹不成的事,便讓孫子去幹,“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不管兒孫喜歡不喜歡。

劉禹錫是個天生讀書種子,在父親精心教誨下,從小便有“孺子可教”之美譽。十七歲,劉禹錫開始學醫。他看到同齡人個個生龍活虎,武健可愛,自己卻孱弱多病,遂生羞愧之心,於是借了很多醫書來讀,“於藥石不爲懵矣”。

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晚秋,金風送爽,劉禹錫北漂長安。唐代科考都是正月考試,二月放榜,所以舉子們需要提前一年來到長安,安頓吃住,拜拜碼頭,宣傳造勢。翌年,劉禹錫一舉考中進士,接着考中博學鴻詞科。

經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唐代考試,考中進士是不能做官的。進士只是過了禮部試,相當於現在考公務員初試,只是入圍而已。想要做官,還得過吏部試,相當於現在組織部門複試。這屆進士科錄取三十二人,柳宗元也是其中之一。只可惜柳宗元還沒等到吏部試,父親便病逝了,只好黯然回鄉,守孝三年。

劉禹錫連中兩科,還是沒能做官。原來吏部試分爲上等和次等,只有上等才能即刻給官,次等就得活動活動,想想辦法。跟劉禹錫一起考中的李絳便是上等,授官校書郎,劉禹錫屈居次等。貞元十一年(795年),劉禹錫高中吏部出類拔萃科,授官太子校書。

劉禹錫“連中三科”,每科一考即中,這在大唐科考史上絕無僅有,簡直是“大唐第一小鎮做題家”。韓愈白居易元稹等人都是考了好幾次才考上,韓愈最慘,十年沒過吏部試,在帝都呆不下去,只好跑到藩鎮幹了好幾年幕僚,差點愁死。

探索劉禹錫的一生,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跌落塵埃

就在劉禹錫準備一展宏圖之際,噩耗傳來,父親劉緒病逝於揚州。劉禹錫只好罷官丁憂,守孝三年。劉家在洛陽有一舊宅,宅旁有一湖泊,劉禹錫每當讀書累了,便來湖亭小憩。一日,大雨傾盆,天昏地暗,良久方歇,唯獨亭中杏樹,雲氣不散。劉禹錫很好奇,跑到跟前一看,只見一隻形如龜鱉,約有五斗鐵鍋那麼大的怪物伏臥樹下。

劉禹錫也是手賤,拾起一塊石頭砸在怪物背上。怪物緩緩爬到臺階,劉禹錫躲在胡牀下,用書擋住身體,仔細觀察。怪物猛然間大吼一聲,一爪子把半邊亭柱打飛,頓時天雷滾滾,屋瓦飛紛亂下。亭東種有紫花苜蓿數畝,劉禹錫分明從柱子裂縫處遙見。待到雷聲停歇,怪物消失了,柱子裂縫也吻合了。

據劉禹錫說,自己看到了龍。

劉禹錫信手揮毫,寫了一首《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貞元十六年(800年),年近而立的劉禹錫守孝期滿,騎鶴下揚州,給節度使杜佑當幕僚。有一天一幫朋友在水館(水上歌館)飲酒唱和,醒來已是半夜,想起第二天還要上班,劉禹錫趕緊抹了一把臉打馬便回,臨行在朋友枕邊留了一首詩:寂寂獨看金燼落,紛紛只見玉山頹。自羞不是高陽侶,一夜星星騎馬回。

可見劉禹錫並非李白杜牧這種驕狂跌宕之人,他對工作還是挺上心的。

本來在揚州呆的挺好,但是母親說,我老了,不喜歡在江淮住,想去帝都,你想想辦法。劉禹錫便跟杜佑說了,杜佑便給宰相寫了一封信,宰相便把他調入京師,授京兆府渭南縣主簿。時任京兆尹韋夏卿對他相當照顧。翌年初冬,飛雪飄零,劉禹錫在韋夏卿推薦下,出任監察御史。

劉禹錫擔任監察御史期間,認識了王叔文,柳宗元等十幾名志同道合之士,結爲生死之交。同時認識了韓愈,韓愈也是監察御史。劉韓柳三人經常聚在一起,探討詩賦創作,縱論天下大勢,提倡“古文運動”。沒過多久,韓愈便被排擠出京。韓愈被貶緣因反對“宮市”,具體主持宮市的便是王叔文。因此韓愈懷疑劉禹錫和柳宗元將他平日語言泄露給王叔文,遂對二人心生怨恨。

韓愈在貶途給朋友們寫了一封信:同官盡才俊,偏善柳與劉。或慮語言泄,傳之落冤仇。二子不宜爾,將疑斷還不。

友誼小船,說翻就翻。

劉柳一時炙手可熱,權勢熏天,京師人士不敢直呼其名,道路以目。劉柳稱譽王叔文是“伊尹,周公,管仲,諸葛亮”復生,“慨然謂天下無人”。王叔文尤其器重劉禹錫,認爲他乃宰相之器,遂將鹽鐵度支工作交給他全權處理。王叔文跟劉禹錫說,只要咱們把鹽鐵度支之權牢牢抓住,也就控制了大唐財賦收支,就能結交宮中用事的宦官權貴,籠絡各路掌軍將領。

但是劉禹錫聲望資歷都不夠,如果一下給他弄個鹽鐵度支使,就會引起朝中反對。於是王叔文讓杜佑擔任鹽鐵度支使,讓劉禹錫當杜佑副手。劉禹錫以前在揚州給杜佑當幕僚時,二人關係融洽,王叔文正是想到這一點,才讓二人再次配合。杜佑已是七十多歲,年老力衰,樂當甩手掌櫃。

劉禹錫門前車馬如市,晝夜不歇,每天簽發上千封公文,用來緘封的漿糊就得一斗麪粉。這近半年的時間是劉禹錫仕宦生涯的高光時刻,可謂“出道即巔峯”。

唐憲宗永貞元年(805年),王叔文集團好日子到頭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叔文被貶渝州(今重慶)司戶,隨後賜死。劉禹錫被貶連州(今廣東連州)刺史,走到江陵,恰逢韓愈,二人相對唏噓,互道珍重。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約。還沒到連州,“朝議謂貶之太輕”,遂再貶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司馬,時年劉禹錫34歲。

縱觀劉禹錫前半生,完全可以總結爲一個字,便是“順”。他沒有父母早逝家道中衰的困苦,沒有學業受挫屢試不第的煎熬,沒有上司欺軋同事虞詐的歷練,他就像一隻中了錦鯉的幸運兒,一路青雲,到達巔峯戛然而止,宛若一隻風箏,風起時扶搖直上,風停後跌落塵埃。

一個人如果一直順風順水,不受挫折,就會無限放大自己的能力,以爲無所不能,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一旦受挫,便會意氣消沉,怨天尤人,甚至絕望自殺。所以年輕人受點挫折不是壞事,要學會在挫折中成長,這樣才能穩步上升,即使受挫,也會坦然處之。

朗州地處偏壤,士風鄙陋,劉禹錫舉目殊俗,無與可言者。他住在招屈亭附近,終日靠寫詩作賦打發漫長無聊的時光。招屈亭是屈原弟子宋玉等人爲其師招魂而建。劉禹錫跟屈原命運很像,都是前半生意氣風發準備大幹一場,都是中道受挫一蹶不振。不同的是屈原跳了河,劉禹錫沒跳。

劉禹錫後來作詩道:昔日居鄰招屈亭,楓林橘樹鷓鴣聲。一辭御苑青門去,十見蠻江白芷生。

劉禹錫在朗州一呆就是十年。經濟上的困窘和精神上的壓抑讓他痛苦不堪,“眸子不運,坐陵虛無,歲更周流,時極慘舒”。唐代司馬專爲貶謫之人而設,劉禹錫雖然官爲司馬,其實並不幹事。同事們知道他得罪朝中大佬,避之唯恐不及,以免引火燒身。所以他形單影隻,孑然一身,終日呆坐,宛若行屍,只有眸子間或一攏,方知他是一個活物。

被貶永州(今湖南零陵)的柳宗元一首《江雪》非常形象的描述了這種孤寂生活: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探索劉禹錫的一生,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跌落塵埃 第2張

但是劉禹錫慢慢適應了下來,比柳宗元狀態好點。這也是一直順風順水之人一大優點,他們只是一開始接受不了這種巨大落差,一旦適應,反而比別人能看開。一來曾經牛逼過,不枉此生。二來可能再次牛逼,時日可待。

士悲秋,宋玉逢秋必悲。但是劉禹錫眼中的秋天卻並不悲涼,反而秋高氣爽,比春天強多了。如果人的一生分爲春夏秋冬四季,那麼年已44歲的劉禹錫,已經進入秋天。

《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否極泰來。元和九年(814年)初冬,天降瑞雪,朝廷終於徵召劉禹錫等人還朝。故友重逢,劉禹錫欣然作詩:彩仗神旗獵曉風,雞人一唱鼓蓬蓬。銅壺漏水何時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但是劉禹錫顯然高興的太早了。此時的朝堂已沒有他們鑿的杏核,他們的時代早已過去了。翌年三月,桃花盛開,一幫好友相攜前往長安城南崇業坊玄都觀賞花,劉禹錫觸景生情,賦詩一首: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詩導致劉禹錫等人再次遭難。不管劉禹錫是否有意“譏諷執政”,意思現在朝中新貴皆非十年前舊人,但是執政武元衡聽了很不爽,遂將劉禹錫等人再次貶謫。柳宗元被貶柳州(今廣西柳州)刺史,劉禹錫被貶播州(今貴州遵義)刺史。劉禹錫上有八十老母,被貶無人贍養,只能帶着一起走,而老母根本經不起一路顛簸。劉禹錫悔恨交加,正在一籌莫展之時,柳宗元給朝廷上書,希望能跟劉禹錫換一下,他去播州,讓劉禹錫去柳州。

此時朝中大佬裴度伸出援手,跟唐憲宗說,劉禹錫雖然有錯,但是上有高堂,情有可憫。唐憲宗說,既然他知道上有八十老母,平時說話辦事就得注意點,不要管不住自己這張賤嘴,連帶老母一起受累。由此而言,劉禹錫罪加一等。裴度說,您也上有高堂,我怕您侍奉太后時想到劉禹錫。唐憲宗思慮良久,嘆息一聲,罷了,改授連州刺史。

元和十一年(816年)仲夏清晨,日出薄曉,宰相武元衡被藩鎮李師道派遣刺客暗殺於上朝途中。劉禹錫和武元衡曾經是很好的朋友,由於政見不合,終至分道揚鑣。這回再次遭貶,武元衡出力最多。現在老友不幸遇難,劉禹錫心情複雜難言。“今守遠服,賤不可以誄,又不得爲歌詩聲於楚挽”,遂借武府佳人之口作詩悼念。

寶馬鳴珂踏曉塵,魚文匕首犯車茵。適來行哭里門外,昨夜華堂歌舞人。

秉燭朝天遂不回,路人彈指望高臺。牆東便是傷心地,夜夜流螢飛去來。

元和十四年(819年)初春,乍暖還寒,柳宗元去世,劉禹錫悲痛欲絕,“絕弦之音,悽愴徹骨”。初夏,知了聲聲,韓愈去世,劉禹錫非常傷感,“鸞鳳一鳴,蜩螗革音”。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晚秋,黃葉紛紛,劉禹錫途經西塞山,撫今追昔,慨然作詩: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爲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初春,落英繽紛,劉禹錫返回洛陽,途徑金陵城,只見晉時豪族,已成廢墟,感慨不已: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初秋,落葉飄零,劉禹錫在揚州與老友白居易不期而遇。白居易意氣消沉,醉後作詩:爲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爲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作詩安慰: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白居易和劉禹錫都是54歲。白居易心有不甘,大發牢騷,這輩子活的太憋屈,除了混個詩名,別的啥都沒撈着。我也知道,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經歷點挫折在所難免,可是我特麼經歷的也太多了吧,簡直比搓板上摺子都多。劉禹錫安慰他,我也比你好不到哪兒去,咱倆一對難兄難弟。咱倆雖然老了,但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這些前浪在死在沙灘之前,可以培養一下後浪嘛。

探索劉禹錫的一生,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跌落塵埃 第3張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劉禹錫回到洛陽,此時他已經垂垂老矣,不復往日意氣風發。翌年三月,花開時節,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舊友凋零殆盡,只剩孑然一身。玄都觀滿眼淒涼,桃樹一株不剩,滿園皆是兔葵燕麥,在風中搖曳,望之恍若隔世。

劉禹錫再次作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晚秋,秋風蕭瑟,涼氣逼人,落葉紛紛,劉禹錫撒手人寰,白居易哭之甚慟,作詩悼念: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

微子便是元稹,當時元白二人以詩名並稱於世,劉禹錫還差點。白居易在悼詩中將劉禹錫拉進二人組,合成三人隊,既是對老友最好的交代,也是對老友最高的評價。

畢竟“文章千古事”,如果能將詩名流傳後世,便會千年不朽,生前得失榮辱,也就無介於懷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