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偉業的一生有多坎坷?他留下哪些詩作?

吳偉業的一生有多坎坷?他留下哪些詩作?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偉業,明末清初著名詩人,他的一首《臨終詩》充滿了糾結和悔恨。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吳偉業的一生,和大家一起分享。

忍死偷生廿載餘,而今罪孽怎消除?

受恩欠債應填補,總比鴻毛也不如。

——《臨終詩》吳偉業

吳偉業本是明朝探花郎,卻做了大清祭酒官;他心念大明,感恩崇禎皇帝,卻又迫於清政府淫威,不情不願地入仕清廷。他的後半生就一直在這種鬱悶糾結的情緒中忍死偷生。

吳偉業的一生有多坎坷?他留下哪些詩作?

明朝萬曆三十五年,吳偉業出生於江蘇太倉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中。據說,他出生時,母親夢到有紅衣使者前來,所以大家都認爲這個孩子將來必會大有出息,加之吳家人丁不旺,這個男孩更是受到全家人的關注。父親給他起名叫“偉業”,號“梅村”,也是暗含了那份期冀,希望他長大以後能夠建功立業,光耀門庭。

吳偉業果真不負衆望,從小聰穎好學,寫得一手好文章。當時著名學者張溥看到他的文章後感嘆道:“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並將他收於門下悉心教導。

崇禎四年,他參加會試,獲第一名。之後的廷試,又高中一甲第二名。接連告捷,讓有些人心生嫉妒,誣陷其考試作弊。主考官不得已將他的卷子上呈御覽,沒想到,崇禎皇帝看後,直接批覆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字。這不僅堵住了悠悠衆口,也使得吳偉業聲名鵲起,一時間成爲大家談論的焦點人物,這一年他才二十三歲。

初入仕途的吳偉業被授翰林院編修,年紀輕輕就成爲天子腳下的近臣,讓他一時間有些飄飄然。他將自己和歷史上兩位出色的大文人相比:“陸機詞賦,早年獨步江東;蘇軾文章,一日喧傳天下”,足見其當時春風得意的情形。

更讓他高興的是不久後的欽賜歸娶。當時的明朝早已沒有了曾經的繁盛,朝廷內部黨派林立,紛爭不斷,初入仕途的吳偉業,一不小心就捲入黨爭的漩渦之中。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崇禎帝批准了他回家娶妻的請求,並“賜馳節還里門”。

吳偉業的一生有多坎坷?他留下哪些詩作? 第2張

他不僅躲開了黨爭之禍,又獲得皇帝欽賜的歸娶,真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孝弟相成靜亦娛,遭逢偶爾未懸殊。

人間好事皆歸子,日下清名不愧儒。

富貴無忘家室始,聖賢可學友朋須。

行時襆被猶衣錦,偏避金銀似我愚。

——《送吳駿公歸娶》張溥

就連他的師傅張溥也說“人間好事皆歸子”。的確,此時的吳偉業真是喜事連連,恩寵不斷,讓天下士子們豔羨不已,他自己更是感到榮耀無比。他將崇禎皇帝在試卷上題字誇獎和賜假歸娶看作是曠世恩典,銘刻在心,終其一生都念念不忘。

崇禎五年春天,吳偉業與吳地名門大族的鬱氏成婚。據說,他的婚禮轟動了整個太倉城,前來致賀的客人絡繹不絕,夜裏燈火璀璨,亮如白晝。更有數不清的文人墨客寫詩文祝賀、讚歎。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就曾賦詩云:

年少朱衣馬上郎,春闈第一姓名香。

泥金報入黃金屋,種玉人歸白玉堂。

北面謝恩才合巹,東方待曉正催妝。

詞臣何以酬明主,願進關雎窈窕章。

——《吳駿公歸娶》

婚禮的熱鬧、隆重,吳偉業的春風得意,還有友人的殷殷祝福及期望,都在詩文中展示得淋漓盡致。作爲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文人,在二十多歲就能如此風光,古今沒有幾人。

吳偉業的一生有多坎坷?他留下哪些詩作? 第3張

然而,如今他有多風光,日後就有多糾結。生不逢時的他,未能風光幾時,就迎來了大明朝的滅亡。聽到崇禎皇帝煤山自縊的消息時,他頓覺山崩地裂、痛徹心扉。他要“君死臣隨”,用崇禎帝的死法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母親看到後,緊緊抱住他,哭着說:“你死了,讓我這個老人怎麼活?”

看着白髮蒼蒼的老母,他沒有了死的勇氣。但是他也不想入仕清廷,他只想做個避居山林的隱者,平淡地過完餘生。無奈,剛剛立足中原的清政府,怎能容許他這種聲名赫赫的先朝遺老安穩度日。

在清政府多次施壓後,他只好於順治十年被迫北上。但在乘船到達南京時,他又做了最後一次掙扎,懇請兩江總督馬國柱向朝廷奏明自己體弱多病,家中雙親年事已高難以遠行等情況,希望朝廷網開一面,不要再徵召自己。

同時,他還寫了二首七律《投贈督府馬公》呈送馬國柱。其中一首中寫道:

十年重到石城頭,細雨孤帆載客愁。

累檄久應趨幕府,扁舟今始識君候。

青山舊業安常稅,白髮衰親畏遠遊。

慚愧薦賢蕭相國,邵平只合守瓜丘。

他用低入塵埃的姿態,依然沒有換來自己想要的自由,他最終還是來到了京城,成爲大清朝的祕書院侍講,後又升國子監祭酒。

雖然此舉保全了自己及家人的安危,可同時也褻瀆了他一直以來遵循的道德準則,他的心情極度的矛盾、自責。

落木淮南雁影高,孤城殘日亂蓬蒿。

天邊故舊愁聞笛,市上兒童笑帶刀。

世事真成《反招隱》,吾徒何處續《離騷》。

昔人一飯猶思報,廿載恩深感二毛。

登高悵望八公山,琪樹丹崖未可攀。

莫想《陰符》遇黃石,好將《鴻寶》駐朱顏。

浮生所欠只一死,塵世無繇拾九還。

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

——《過淮陰有感二首》吳偉業

吳偉業的一生有多坎坷?他留下哪些詩作? 第4張

他自認爲明崇禎帝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可是在明亡後,他苟且偷生,又被迫仕清,這種恥辱讓他痛不欲生。可是優柔猶豫的性格又使得他沒有史可法誓死抗清的氣節,也沒有劉宗周的寧可絕食而死也不仕清的勇氣,他只能在悔恨和糾結中度過餘生。

此時的清政府雖然剛剛建立不久,可朝廷內部已是派系林立、黨爭激勵。他眼看着身邊一個個友人被無端牽連,撤職的撤職,發配的發配,有的甚至丟了性命。本就爲屈節仕清歉疚懊惱的他,此時更是悔恨難當。終於在順治十三年底,他以丁憂南歸,從此再不復出。

幾年後,好友之子吳兆騫因科舉案牽連發配寧古塔時,他賦詩相送:

人生千里與萬里,

黯然銷魂別而已,君獨何爲至於此?

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悲歌贈吳季子》

這不是詩,是他悲憤無助的吶喊,是他傷心無奈地痛哭。

因他的心情一直處於抑鬱之中,他的身體日漸羸弱。康熙十年夏天,江南酷熱,吳偉業舊疾發作,他預感到自己時日不多,便留下遺言:“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刻不歷艱險,無一境不嘗艱辛,實爲天下大苦人。吾死後,斂以僧蓑,葬吾於鄧尉靈巖相近,墓前立一圓石,曰:‘詩人吳偉業之墓’。”

幾個月後,這個糾結的詩人病逝家中。家人按照他的遺願,墓碑上只寫着“詩人吳偉業之墓”。他不屑在墓碑上寫明官銜,只願以詩人自居。就像近代文學家宗源瀚所說:“苦被人呼吳祭酒,自題圓石作詩人。”

他只是詩人吳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