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探索陶淵明的農民生活,他的農耕生活過得怎麼樣?

探索陶淵明的農民生活,他的農耕生活過得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 ,世稱靖節先生,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田園詩人,也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爲“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後人編爲《陶淵明集》。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陶淵明的生活吧。

近代思想家梁啓超先生曾說過:“淵明一世的生活,真算得最單調的了。老實說,他不過廬山底下一位赤貧的農民,耕田便是他唯一的事業。”

的確,陶淵明毅然辭官歸隱,逃脫久居的樊籠,隱匿於山野鄉間,過上了真正春種秋收的農耕生活。

陶淵明自幼喜歡研讀儒家經典,有着儒家入仕報國的理想;同時他又深受道家思想影響,喜愛閒靜,嚮往大自然的閒適自由。但是在他少年時父母就相繼辭世,家道中落,不得已,他必須放棄自在遊歷的夢想,開始遊宦生涯。

然而他的仕途並不順利,職位多爲低級官吏,俸祿微薄且忙碌繁瑣。看上去毫無生機的仕途生涯,讓他更加思念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於是他毅然辭官,去追逐自己的田園夢,一組《歸園田居》描繪了他最真實的田園生活,雖然清貧辛苦,卻意趣盎然、自在逍遙。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此刻的心中有着無限感慨,他終於回來了,回到了最愛的田園。他後悔把那美好的幾十年光陰浪費在了爾虞我詐的官場中,那些曲意逢迎、勾心鬥角只會污濁了自己的心。哪如回到淳樸的山村,居草屋八九間,守耕田十餘畝,悠然自在,雖苦尤甘。

探索陶淵明的農民生活,他的農耕生活過得怎麼樣?

房前屋後有榆柳遮陰,春暖花開時有桃李爭豔。日暮時分,淡淡的炊煙升起,那是等待農人歸來的呼喚。深巷中偶爾傳來幾聲犬吠,桑樹蔭裏也有雄雞在啼鳴。庭院中再沒有凡塵雜事來干擾,可以獨自躲在安靜的室內,享受着寧靜和安閒。這都是在官場那個樊籠裏享受不到的悠閒。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歸隱田園的陶淵明,將自己真正融入到農事、農耕中。他居住在鄉野間,沒有市井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門外沒有車轍馬跡,甚至少有人經過,清新的就像他筆下的桃花源。

在這裏不用循規蹈矩地坐在衙門裏,擺出不屬於自己的笑臉。他可以隨心所欲的生活,即使在大白天,也可以掩起柴門,在幽室裏或臥或坐,亦或揮毫寫下自己喜愛的詩篇。

無聊時,東家走走,西家串串,和鄉鄰們一起討論今年桑麻的生長,果木的優良。“唉,今年天兒這麼冷,不會提前下霜吧?那桑麻可就遭殃了。”像極了村裏的日常。

這時的陶淵明心是清明的,眼是澄澈的,像是有一張濾網,過濾走了往日裏所有的塵雜和迷茫。

探索陶淵明的農民生活,他的農耕生活過得怎麼樣? 第2張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晨曦微露,天還沒有大亮,幾顆睡眼朦朧的星星還掛着天邊,陶淵明就已經起牀出發了,今天他要去南山下爲豆苗鋤草。地裏的豆苗長勢並不好,稀稀拉拉地,被茂盛的荒草簇擁着,顯得那麼單薄。或許陶淵明並不擅長耕種,但這一切並不影響他鋤草的熱情。

一日的辛勤勞作終於結束,清冷的月亮已經升起,扛起自己的鋤頭,踏着過膝的荒草往回走,草上的夕露沾溼了他的衣角。不過,這些都無所謂,只要遵循着自己的心願而行,些許辛勞又有何妨。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杇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農耕空閒時,陶淵明帶着子侄們一起出外漫遊,去拜訪那些故舊老友,敘一敘舊日友情。然而,曾經的宅院如今卻是一片荒蕪,蒿草中還有井竈菸灰的痕跡,殘敗的桑枝、枯竹也依然挺立在殘垣斷壁旁邊,可昔日的老友去了哪裏呢?

剛好有打柴人經過,他趕忙上前詢問老友去向。打柴人告訴他:“早已都死光了,也沒有後代留下。”陶淵明聽了十分傷心,昔時舊友就這樣陰陽兩隔了,多麼讓人傷感。也是,他們一別就是幾十年,漫長的時光足以改變世間一切。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場虛幻的夢,無論繁華還是悽清,最終都將歸於虛無。

探索陶淵明的農民生活,他的農耕生活過得怎麼樣? 第3張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辛苦勞作了一天,陶淵明獨自一人手持扶杖,順着崎嶇的山路向家中走去。寂靜的山路,讓人感到一絲寂寥,忽而又覺得有一抹悵然。或許是因爲前幾日得知老友過世,心中尚存悽惋。

路邊有清澈的山泉流過,泉水叮咚,像是對陶淵明的召喚,他不禁想:“何不讓這清涼的泉水濯我之足呢?《滄浪歌》中曾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我偏要用這清澈的水濯足。”

陶淵明像個孩子一樣調皮的將腳踏入水中,頓時一股清涼傳遍全身。哦,來時的那種惆悵,頓時消失地無影無蹤,世間彷彿全化爲這一彎清泉,清澈透明,無一絲雜塵。

回到家中,恰遇鄰人來訪。過濾好新釀的熟酒,再燉一隻雞,一霎那,屋內香氣四溢,酒香混着菜香,散發着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息。

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

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

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

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

問君亦何爲,百年會有役。

但願桑麻成,蠶月得紡績。

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

在東邊高地上種滿了禾苗,禾苗長得十分茂盛,陶淵明看着自己辛苦勞作的成果,覺得心滿意足。在此刻,所有的辛勞都化爲了喜悅,他只盼望桑麻農事興旺,蠶事紡績順遂,用豐收譜寫快樂的田園交響曲。

六首《歸園田居》形象地地描繪了陶淵明在鄉間生活的愜意與滿足。雖然不乏辛苦,但裊裊炊煙中有妻兒等待,陋室茅屋裏有新釀的濁酒解乏,紅塵煙火中還有幾位老友偶爾一聚,人生如此就已足矣。

他在鋤頭和翰墨狼毫共同演繹着平凡而又富有詩意的農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