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對陶淵明人生的再次理解,真正的陶淵明是怎樣的呢?

對陶淵明人生的再次理解,真正的陶淵明是怎樣的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淵明,東晉末到南朝宋初期傑出詩人、辭賦家、散文家,田園詩派的鼻祖,被稱爲“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起陶淵明,沒有人會想到他的烏托邦桃花園,也沒有人會從他“採摘東籬下的菊花,舒舒服服地看南山”中採摘那種自己的自由如風與優雅明媚,也許陶淵明是一個靜謐、淡泊、自然的形象,在世人心中,他們認爲在那座名叫南山的山脈腳下所盛開的朵朵黃菊自然而然會讓陶淵明有一種超過凡人的精神狀態,而詩意的安逸和自由自然會讓他成爲一個寧靜而深遠的人。那麼真正的他又是什麼樣的呢?

可那南山註定是堵礙在陶淵明的人生方向上的屏障,陶淵明想要前行,無奈的卻無法踏步。那種讓他特別無可奈何的人生和那讓他感到心碎的殘忍惡劣的現實世界都沒有疑問地將陶淵明變成了那個時代最令人難解的一個生活在巨大矛盾中的人。他需要我們對他的人生再次理解。

對陶淵明人生的再次理解,真正的陶淵明是怎樣的呢?

世人眼中的陶淵明遵循道家消極厭世之理

看淡名利世俗一直都是陶淵明的性格。他在天下很多文人心中也總是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世人戴給他的這頂帽子——田園詩的鼻祖,這稱號可不是隨意蓋的。然而,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這卻只是一個虛名,不過是世人給他僞裝的虛華外表,世人怎麼能從他的內心看到生活的無奈和矛盾呢?

陶淵明無疑是一位儒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相信儒家加入官場的道路。還記得當年那個29歲的小夥,滿懷希望且天真地步入他夢中那個純潔的官場,本來他想着要憑藉自己的能力來讓天下的百姓生活安康,但是,爲了人民利益的計劃被黑暗和腐敗的時代無情地扼殺了。這讓他感覺心就像被冰冷的無情的刀劍給刺傷着,他十分難過,但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黑暗的官場註定容不下淡泊清雅的清官陶淵明,因此他退隱到山林中。他過着超凡脫俗的生活,這可能是陶淵明最適合的條件。作爲隱士,有一些人認爲陶淵明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因此在他們看來,他的思想充滿了消極超然的頹廢之感,將進入官場當官看作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因而他進入了那與世間隔絕的山林,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他一生所學到的爲官之道。筆者認爲這無疑是對陶淵明最大的曲解。也許他也自己說過“性本愛丘山”,可這正是他無奈地違背內心的真實理想,說給自己,讓自己聊以自慰的可悲之舉。

對陶淵明人生的再次理解,真正的陶淵明是怎樣的呢? 第2張

而人們卻藉着陶淵明許多歸隱詩句而片面地指責他只會躲避,卻不去嘗試改變那個黑暗的世界。可,世界是那麼容易就被你所改變嗎?自己沒有改變世界,且沒讓世界改變自己已不失爲一個很好的結果了。重要的是,雖然陶淵明幾次歸隱山林,可道家思想只是在他向世人或者向自己刻意展現的一面,而這卻不能改變他骨子裏那一份儒者才擁有的風範。

性本愛丘山 陶潛隱居的真面目

我所理解的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殘酷黑暗的世界摧毀了他統治國家和世界的理想,不斷摧毀了他對政府和公衆的信心。他別無選擇,三次走入官場,又只好放棄三次這樣的機會,你說他的心該有多痛呀!這並不是說他想利用道教的消極態度來逃避一切,而是世界的腐敗和無情讓他的信心不再增長,黑暗的時代容不下一個熠熠發光的火焰在那兒獨明,準備燎原。

一切的一切,是一個讀書人的悲哀,更是一個儒者的無奈。因此,陶淵明不得不選擇隱居,做一個自然而自由的人,享受大自然給他的舒適和安全。於是,陶淵明終於不顧內心的真實想法,向道家出世前進,一個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陶淵明就這樣橫空出世了,刻意僞裝自己成功了,也許他真的是“誤落塵網中”,可“性本愛丘山”卻只是他無奈的自我安慰吧!

陶淵明是一個半儒家半道家的人,這是後人非常欽佩他的地方。世界如此骯髒,但她從來沒有污染過它。遠離塵世,獨處是明智的一步,也許陶淵明最終會意識到,他早已與大自然相連,成爲了真正的隱士,因爲這是他最好的生活。

對陶淵明人生的再次理解,真正的陶淵明是怎樣的呢? 第3張

從詩中探討陶潛的隱居心

作爲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陶淵明晚年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說他們之間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卻未必盡然。筆者在此並不贊同大多數人對陶淵明的這種帶有誤解性的看法。

仔細研讀陶淵明詩歌,瞭解詩人生平的人都會知道,陶淵明是一位外表平靜、內心溫暖的無神論者。他年輕時雄心勃勃,接受儒家思想,希望憑藉自己的能力,在政治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在正式任期結束後,他卻對現實感到十分失望。好像這樣的從官生活並不像之前自己在心中所想的那樣。他不想與統治者接觸,所以他選擇了一種退出並重返農業的方式。

這時他又受到老莊哲學的影響。因爲他有過以往文人多不曾有過田園生活,並且親自參加了勞動,與勞動人民有了接觸,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啓發,因而在崇尚駢儷陳舊文風的晉代,能創造出有獨物風格的田園詩的新形式,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從年輕時的"野心縱橫天下"到晚年的"野心依舊存在",從來沒有忘記過這個世界,他的名著"桃花園"正是他對遠古原始人類自力更生的"幸福快樂"社會的憧憬,,他的隱居和酗酒是在當時的背景下進行分析的,這也包含了表達某種程度的不滿和對當時黑暗統治的抵抗的重要性。

當然,陶淵明是一個有學問的官僚,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在他的思想和詩歌中,不可能有太多消極的東西,比如生活在貧困中,享受時光,但後世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和選家出於自己的階級偏愛,多着重欣賞和讚揚他這方面的特點,認爲這纔是陶詩的精華所在。

這是對陶淵明詩歌的一種誤會。陶淵明作爲一代詩派,在他死前和死後的一段時間裏都不爲人們所欣賞。後來他長期被曲解和誤會,現在是對陶淵明及其詩歌進行正確、全方位的評價和欣賞的時候了。

多方面看陶淵明所取得的成就

對於這樣一位博學的人來說,從他的成就來看,他是成功的。他是第一位成爲農民的學者。他真實、自然、放肆的性格使他成爲田園詩的始祖,但從政治成就的角度來看,陶淵明的成就是不可恭維的。

他29歲開始從官,但因爲受不了官場的黑暗不會巴結上官,在當官的22年漫長歲月裏,一直都沒有被領導升職。我不能說他在政治上無能,但既然他有遠走高飛的強烈野心,他必須有一顆幫助救濟世界的偉大貢獻的心,但陶淵明的官只是爲了“公共國家的利益,和足夠數量的酒”這兩項世俗的不能再世俗的東西,這也讓我十分懷疑他的野心。

對陶淵明人生的再次理解,真正的陶淵明是怎樣的呢? 第4張

既然他關心人民,他就應該做他的政績。他向州長鞠躬有什麼好說的呢?當官員的目的是同時幫助普通人。 如果我不是陶淵明,誰能擔任這個職務?他這22年的時間似乎都白花了。他時而出家去做官時而又被官場打擊回山林隱居。他無法做出決定,性格方面的角色決定他的命運。但他又不能改變自己的性格。陶淵明註定要成爲一個偉大的隱士。

從詩文中看陶潛

在這篇《歸去來兮》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陶謙家裏有很多年輕的幼兒和老人,他們都依靠自己來幫助他們吃飯以及生活。我無法想象一個年輕人爲了種地養家餬口,竟然連除草種植苗子這樣簡單的農活都要依仗外物。只有仁慈大度的人才能給予他人大愛,但我只能從他的文章中看到,陶淵明致力於隱居、修煉和自給自足,如果我處在他的位置,我就不能爲我的國家和家庭做出如此不負責任的決定。

這就是爲什麼我認爲陶謙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這樣的人必須有童心才能欣賞風景。然而,這種性格也意味着他不會在他的公職生涯中取得巨大成就。他只能成爲一個自由樸素的優秀學者,能夠洗刷嚮導,清除鏽跡。然而,讓大多數男性同胞來看待他的這個行爲,絕大多數人不能理解他是在放棄自己的生命,同時他也鄙視自己離開家庭的自私行爲,即使他想保持自己的獨立。

筆者手下的陶淵明

太陽的腹部略微暴露在東方,薄霧覆蓋着薄紗,水蒸氣靠近河岸。一個步伐輕鬆、悠閒自在的農民來到農田開始了他的農場生活。他的豆子長得非常茂盛和綠色,但雜草比他周圍的高,隨風搖擺。很長一段時間,他彎下腰,仔細地砍掉雜草。他看到普通的豆莖在風中搖曳,擦了擦頭上的汗水,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對陶淵明人生的再次理解,真正的陶淵明是怎樣的呢? 第5張

山腳下,菊花遍地,五顏六色,露珠晶瑩剔透,散發着迷人的香氣。這是因爲這位農民每天早上起牀收集乾淨的露水來澆灌它。他在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外出到農田裏忙農活,等太陽落山的時侯又從田間回到自己的小家休息,他與山中的昆蟲、鳥獸、太陽和月亮都當做自己好朋友。日落在西邊是金色的。那朵充滿詩意的菊花在溫暖的秋風中展現出自己的傲然微笑。他拿起袖子,擦去額頭上的汗水,看看南山上的雲彩。他笑着嘆息,覺得舒服,讓他站起來,跌入官場,世界艱難而危險,可這些都已隨着風遠離他現在的生活了。

他頭上的天是天藍色的;他腳下的花是黃色的,這些迷人的景色是他用汗水和勞動換來的。他走進了五片牧場環繞的草屋。一個不向五斗米飯低頭的人怎麼會注意到我這個外行呢?

他討厭官場生活,然後他來到農村,開始自己的農場生活,享受自己的田園生活。我知道他,他不在乎貧窮或財富,也許他相信某件事並因此而折服,纔會有必須去做的打算。他經常寫文章來讓自己開心,要不然他怎麼還能忍受南山的寂寞呢?因爲世人的天真,幸福早已從這個塵世中抹去。我知道,他一個人看南山只是爲了遠離喧鬧的城市。他在南山腳下享受田園生活,過自己的生活。

陶淵明先生,他是在用你勤勞的雙手去割荊棘,用他的辛勤勞動來裝飾生活。他用智慧的頭腦和高尚的人格塑造了無數精彩的人格,照亮了並啓發着世人的智慧,淨化了世人的心靈,綻放了五彩繽紛的花朵。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