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陶淵明和謝靈運之比較 揭祕陶淵明自號什麼

陶淵明和謝靈運之比較 揭祕陶淵明自號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淵明與謝靈運同時東晉傑出的詩人,同樣嚮往追求隱居、自由自在的生活。陶淵明與謝靈運的詩歌成就雖不分伯仲,但二人選取的詩歌題材、風格等還是有所差異的。陶淵明是田園詩歌的創始者,而謝靈運是山水詩歌的創始者。  

陶淵明和謝靈運之比較 揭祕陶淵明自號什麼

陶淵明與謝靈運

陶淵明擅長寫田園生活類的詩歌。陶淵明的詩歌源泉來自於他閒適的生活,描寫了“一個農民”耕耘閒餘生活所經歷的一切。陶淵明歸隱田園生活後,每日晨興而起日落而歸,勤奮的耕耘自己的幾畝良田。閒暇之時,三杯兩盞淡酒,伴着落日餘暉細賞菊花海,如此生活好不愜意。謝靈運擅長寫山水類的詩歌。謝靈運熱愛大自然風光,經常遊歷各地欣賞山河之美,所以謝靈運的詩歌都是描寫他在遊歷中所看到湖光山色,山河美景。

陶淵明詩歌的風格樸質簡潔、直率單純,描寫的詩歌貼近生活;描寫詩歌的語言樸素,情感自然親切。陶淵明的詩歌能帶給人悠閒自在、平凡美好的感覺,讓你迷戀它的平凡卻又不平凡的樂事。謝靈運詩歌的風格清新明麗、精雕細刻,描寫山水景色的語言辭藻華麗、大氣。閱讀謝靈運的詩歌,就好像把人帶入了一個又一個美不勝收的景象當中,讓人震撼、流連忘返。

陶淵明與謝靈運的詩歌題材選取、風格雖然不同,但都是描寫自己的所感所悟,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生活經歷寄情於筆、抒發於詩。

  南朝宋初期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被世人成爲靖節先生,家鄉位於潯陽柴桑。他是東晉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頗爲著名的偉大詩人、辭賦家,擁有衆多優秀作品流傳於世。陶淵明曾踏入仕途,先後出任過江州祭酒、建威參軍等官職,最後一次出仕擔任的是彭澤縣令這一官職,上任八十幾天後就辭官離開,就此歸隱田園。  

陶淵明和謝靈運之比較 揭祕陶淵明自號什麼 第2張

陶淵明

陶淵明的家境最初並不差,畢竟從關於他父親擁有小妾的歷史記載來看,他的家境不會差到哪裏去,而自他父親去世後,他們家才逐步走向沒落。從陶淵明的詩作中可以發現到了他二十歲的時候,他們家的生活已經相當貧寒了。

陶淵明自小就學習儒家經典,喜好悠閒寧靜的環境,早年陶淵明曾受過儒家和道家的教育與思想薰陶,因此他曾身懷遠大志向,也曾非常向往自然,這爲他之後辭官歸隱田園打下基礎。陶淵明在二十歲的時候踏入官場,開始他爲官生涯,以求生計。而在官場動盪欺負十幾年,喜好自然悠閒生活的陶淵明早已厭倦了那種充滿利益算計的官場生活,最終還是選擇辭官歸隱田園,遠離塵世官場。

陶淵明的成就並不在官場,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文學方面。陶淵明在文學方面的才華極高,所著詩作文章皆是極爲優秀的作品,他所著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的共有137篇,其中詩歌125首,文章12篇,被後世之人編集成《陶淵明集》。

  陶淵明《飲酒(其五)》文章賞析

《飲酒·其五》是陶淵明創作《飲酒十二首》詩中的第五首詩。這首詩是陶淵明在隱居田園生活之後著作的,主要體現隱居田園生活的樂趣,表達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歡喜及對大自然的讚歎。  

陶淵明和謝靈運之比較 揭祕陶淵明自號什麼 第3張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這首詩的宗旨是迴歸自然,在意境方面可分爲兩層。

第一層是前四句:“結廬在人境……心遠地自偏”。此四句描寫陶淵明終於擺脫黑暗的官場生涯,擺脫了令人厭惡的塵俗紛擾的感受,突顯詩人鄙視仕途之路、不與朝臣統治者等同流合污的情感。看似簡單的四句話,其中蘊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誡我們,人是可以自我陶冶的,只要心中有理想又追求,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情趣。

第二層是後面六句:“採菊東籬下……欲辨已忘言”。後六句描繪了夕陽下照映下的南山美景,詩人從中體會到了無限的生活情趣,也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隱居生活的熾愛和純潔的品德操行。“採菊”的悠然與“南山”的美景、落山的夕陽與歸巢的飛鳥相互映襯,讓詩人體會到別樣的深意,想要說出什麼,卻陶醉在此山此景中不能自拔,給讀者留下一絲懸念,引發讀者的思考。

這首詩詩句描寫簡單明瞭,富有理趣,但又不枯燥乏味。形式與內容完美的結合達到高度的統一,短短的幾句詞不僅寫出了悠然自在的心情,還描繪了幽靜淡美的景,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又包含了自然萬物各得其所的哲理,意味深長。

  揭祕陶淵明自號什麼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也是一位芳名流傳千古的隱士。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在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中就有記載陶淵明自號的來歷。  

陶淵明和謝靈運之比較 揭祕陶淵明自號什麼 第4張

陶淵明畫像

陶淵明自號取自隱居時屋邊的五棵柳樹,而陶淵明本身性子也像柳樹那般飄逸自然,以樹木爲號,也足以彰顯陶淵明自然剔透的性情。陶淵明在年輕的時候也曾追逐過功名利祿,從江州祭酒開始,到彭澤縣令爲止,在擔任彭澤縣令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陶淵明就拋下了自己的仕途,選擇了另一條歸隱田園之路。

陶淵明從小便喜歡閱讀一些儒家經典,喜歡安靜的環境,喜歡自然萬物,不願像個平常人一般生活。衆人的志向都是爲了當官爲了功名利祿爲了錢財滿盈,而陶淵明從小便想着過上恬靜無爲的生活,但是因爲種種原因卻總是事與願違。陶淵明有一個比他小三歲的妹妹,他們的父親還有一個小妾,因此陶淵明小時候的家境還是蠻不錯的。但是他們的父親在陶淵明八歲的時候便去世了,之後更是家道中落,爲了謀生便只能去做官。

陶淵明同時受着儒家與道家的影響,信奉儒家,因此想要在官場一展宏圖,信奉道家,因此也向往無爲無慾的生活。但是很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的,陶淵明一生都沒有做過什麼大官,在公元405年的時候,陶淵明出任了他爲官生涯中的最後一個官職,不到三個月便辭官回家,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隱居生涯。也就是在這段隱居歲月裏,陶淵明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辭賦詩篇,儘管之後也有多人勸他出仕,但早已習慣田園生活的陶淵明統統拒絕了。陶淵明死後,人們私諡他爲“靖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