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朝歷代是如何評價長孫無忌的?他爲唐朝典章制度的制定做出貢獻

歷朝歷代是如何評價長孫無忌的?他爲唐朝典章制度的制定做出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孫無忌,字輔機,唐初時期宰相、外戚官員,他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兒子,文德皇后同母兄,生母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長孫無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爲姻親。唐高祖起兵後,長孫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成爲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歷任左武候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晉王李治,太宗臨終前任命他爲顧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後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冤殺吳王李恪,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爲皇后。顯慶四年(659年),他被中書令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元年,追復官爵,陪葬於昭陵。

評價

總評

長孫無忌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爲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爲貴戚,權重而不專,對大唐皇室忠心耿耿,盡智盡力,爲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貢獻。

歷朝歷代是如何評價長孫無忌的?他爲唐朝典章制度的制定做出貢獻

歷代評價

李世民:①無忌聰明鑑悟,雅有武略。②昔黃帝得力牧而爲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爲三王祖,齊桓得管仲而爲五伯長。朕自居藩邸,公爲腹心,遂得廓清宇內,君臨天下。③司空、齊國公無忌等,並策名運始,功參締構,義貫休慼,效彰夷險,嘉庸懿績,簡於朕心。④無忌善避嫌疑,應對敏速,求之古人,亦當無比;而總兵攻戰,非所長也。⑤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李恪: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陷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

許敬宗:①無忌與先朝謀取天下,衆人服其智,作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謂威能服物,智能動衆。 ②無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馬懿之流也。

呂溫:①昔者舜以九官致理,周以十亂反正,高皇以三傑祚漢,光武以二十八將中興,若夫錯綜勳賢,牢籠今古,雄四代而高視者,其唯聖唐乎?……長孫趙公,舉大義,除二兇,安宗廟,定社稷,以振我丕赫無疆之休,此則周公之匡救也。②趙國之先,發祥朔土。乃祖乃父,受天之祜。有女而聖,爲天下母;有子而賢,爲唐室輔。聖賢同氣,千載一睹。丕顯趙公,允文允武。克忠克仁,實有大勳。高祖受命,太宗歸尊。翼翼乾乾,恪居於藩。羣孽亂嗣,爭窺神器,鴻業將墜。公揭大義,一匡天地。人到於今,家受其賜。帝將傳聖,爰有顧命。汝忠汝誠,莫與汝京。爲我聖子,守唐太平。公相高宗,有太宗遺風。刑措財豐,八荒來同,和氣大融。妖星襲月,禍起中宮。公將正之,以王帝躬,力屈羣邪,誠阻天聰。黜非其尤,令問無窮。

劉昫:①無忌戚里右族,英冠人傑,定立儲闈,力安社稷,勳庸茂著,終始不渝。及黜廢中宮,竟不阿旨,報先帝之顧託,爲敬宗之誣構。嗟乎!忠信獲罪,今古不免;無名受戮,族滅何辜!主暗臣奸,足貽後代。②趙公右戚,兩朝宣力。功成不去,竟逢鬼域。 ③無忌、遂良銜不協之素,致千載之冤。永徽中,無忌、遂良忠而獲罪,人皆哀之。殊不知誣陷劉洎、吳王恪於前,枉害道宗於後,天網不漏,不得其死也宜哉! ④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皆以才高辯悟,爲長孫無忌忌嫉,離間父子,遽爲豺狼,而無忌破家,非陰禍之報歟?

歷朝歷代是如何評價長孫無忌的?他爲唐朝典章制度的制定做出貢獻 第2張

宋祁:①無忌與遂良悉心奉國,以天下安危自任,故永徽之政有貞觀風。帝亦賓禮老臣,拱己以聽。綱紀設張,此兩人維持之也。②高宗之不君,可與爲治邪?內牽嬖陰,外劫讒言,以無忌之親,遂良之忠,皆顧命大臣,一旦誅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剛,撓陽之明,卒使牝咮鳴辰,祚移後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戎間唐而興,雖義士仁人抗之以死,決不可支。然瑗、濟、義琰、儀四子可謂知所守矣。噫!假使長孫不逐江夏、害吳王,褚不譖死劉洎,其盛德可少訾乎!

曾鞏:當房、杜之時,所與共事則長孫無忌、岑文本,主諫諍則魏鄭公、王珪,振綱維則戴胄、劉洎,持憲法則張元素、孫伏伽,用兵征伐則李勣、李靖,長民守土則李大亮。其餘爲卿大夫,各任其事,則馬周、溫彥博、杜正倫、張行成、李綱、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勝數。

張唐英:無忌其後卒被流竄死於黔南,天下以爲寃,然而亦疑其誣殺吳王恪之報應也。

範祖禹:①君臣以道相與,以義相正者也。故先王以羣臣爲友,有朋友之義,非徒以上下之分相使而已。太宗欲聞過於無忌,而無忌納諂以悅之。君好直而臣不忠,其罪大矣。 ②高宗欲廢后而立妾,故官無忌妾子,又重賂以悅之,誘之以利,非德賞也。而無忌受其官與賜,豈未之思乎?夫大臣欲以義正君,而先沒於利,不足以爲重矣。無忌苟辭其官、反其賜而不受,使其君知大臣之不可誘以利,亦足以格其非心而益見憚矣。無忌不知出此,卒使武后怨其受賜而不助己,奸臣得以入其謀,高宗無足譏焉,惜乎無忌之不學也!

張燧:長孫無忌、褚遂良之死,世鹹悲之。餘以爲二子均有死道。夫吳王恪,太宗愛子也,太宗立高宗爲太子,又欲立恪。無忌以舉棋不定爲諷,似矣。而其後也,竟以房遺愛獄誣構吳王,陷之重闢。劉洎,太宗直臣也,洎性疏致禍,理固應耳,而罪不至死。遂良誣以“伊霍”一語,必欲斃之,雖馬周強諍不少解。夫此二子者,所謂太宗心膂臣也,一殺其愛子,一貽其主以殺直臣之名。由此觀之,武氏之禍,猶爲晚也。

丁耀亢:無忌以內戚佐太宗有天下,稱元勳焉。死於陰人之手,不亦枉乎?至其誣恪一事,足以感動天帝,而後知古來英雄之死,別有陰報,不必爲之扼腕也。故曰:大輿多塵,君子有以慎其終矣。

歷朝歷代是如何評價長孫無忌的?他爲唐朝典章制度的制定做出貢獻 第3張

王夫之:①長孫無忌曰:“太子仁恕,實守文之德。”此佞者之辯也。太宗不能折之,遽立治而不改,唐幾以亡。仁恕者,君德之極致,以取天下而有餘,況守文乎?無忌惡知仁恕哉!不明不可以爲仁,不忠不可以爲恕。……故仁恕者,君子之大德,非中人以下所能居之不疑者也。高宗竟以此而不庇其妻子,不保其世臣,殃及子孫,禍延宗社。長孫無忌之惡足以知仁恕哉?挾仁恕之名以欺太宗,而太宗受其罔,故曰佞者之辯也。 [49] ②夫長孫無忌之決於誅殺,固非挾私以爭權,蓋亦衛高宗而使安其位爾。乃衛高宗而不恤唐之宗社,則私於其出,無忌之惡也。原其所自失,其太宗之自貽乎!承乾廢,魏王絀,太宗既知恪之可以守國也,則如光武之立明帝,自決於衷,而不當與無忌謀。如以高宗爲嫡子而分不可紊,則抑自決於衷,而尤不當與無忌謀。疑而未決,則在廷自有可參大議之臣,如德宗之於李泌,宋仁宗之於韓琦,資其識以成其斷。唯無忌者,高宗之元舅也,而可與辨高宗與恪之廢立乎?房玄齡、褚遂良之贊立高宗,義之正也;太宗之疑於立恪,道之權也;無忌之固請立高宗,情之私也。挾私而終之以戕殺,無忌之惡稔,而太宗不灼見而早防之,不保其子,不亦宜乎!

愛新覺羅·弘曆:無知者或以無忌爲能安嫡,而不知其實爲唐室之罪魁,甥舅之庇猶其過之小者耳!

龔煒:武氏之亂,成於徐世勣“陛下家事”一言,而其原實由於長孫無忌之私其甥。當承乾之廢,無忌等力贊晉王,太宗尋悔之,欲更立吳王恪。夫再易太子,誠非美事;然爲宗社大計,又不得以常理論。雉奴懦恪類己,知子莫若父矣。無忌以恪非長孫氏出,力諫而止。高宗立,遂有聚麀之恥。未幾,而遂有奪攘之禍。無忌早已不保其身,世勣亦一傳而覆其宗。人臣一念之私,兇於爾國,害於爾家,可懼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