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大殺建文帝重臣,黃子澄四個兒子怎麼躲過一劫的?

“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大殺建文帝重臣,黃子澄四個兒子怎麼躲過一劫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大殺建文帝重臣,黃子澄四個兒子怎麼躲過一劫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爲國“靖難”爲名,誓師出征,史稱“靖難之役”。

一個王爺造反,自古以來還從來沒有成功過的先例。比如說晉朝的“八王之亂”,比如說漢朝的“吳楚七王之亂”,造反的王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明朝就是一個創造奇蹟的朝代。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參加反元的義軍,後來終於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大明王朝。

清代歷史學家孟森在《明史講義》中說得很明白:“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爲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自始皇以來,得國正者,唯漢與明”。

這意思就是說,草根揭竿而起,沒有憑藉政治身世、門閥之威,僅僅是爲了爲民除害;他們沒有謀權篡位的意思。

朱元璋和劉邦比起來,出身更加低微。劉邦好歹還做了一個亭長,朱元璋純粹就是一介平民,大明江山就是他一點一點力拼下來的。

“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大殺建文帝重臣,黃子澄四個兒子怎麼躲過一劫的?

建文帝

老爺子能創造奇蹟,兒子就不能創造奇蹟?所以說,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當時造反,也是抱着這股不服輸的念頭,專門和他老子較勁來的。

果然是天隨人願。經過短短三年的奮鬥,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一舉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攻下南京後,朱棣就迫不及待的於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

爲了表明他不是繼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所以,他廢掉建文年號,立即恢復建文帝時期所改的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此以表明他起兵目的在於恢復祖訓。

歷來皇帝稱帝繼位,安定民心是他們的首要任務。此時已大功告成的朱棣,非常明白這個道理。

“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大殺建文帝重臣,黃子澄四個兒子怎麼躲過一劫的? 第2張

靖難之役

當初,朱棣率大軍從北平出發時,他的高參姚廣孝,就曾經給他提過建議:“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殺他。殺了方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朱棣點頭應承。

爲什麼姚廣孝這麼再三的叮囑?因爲方孝孺是當時的文壇泰斗、明朝大儒,在讀書人心中有着極高的地位。

現在自己稱帝了,朱棣開始盤算起來,既然方孝孺在文人的心中,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何不利用他的名望,來給自己即位的合法性背書?

於是下令,將方孝孺召到朝堂上來。但方孝孺的人還在殿外呢,悲切哀慟的聲音就傳入朝堂。

朱棣一看此人悲痛欲絕的樣子,走下龍椅還安慰他說:“先生不要自取憂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輔佐成王的方式。”

但誰知道方孝孺根本不承這個情,一陣脣槍舌劍的抗爭後,終於惹惱了朱棣,此時已經翻臉的朱棣猙獰着面孔威脅道:“難道你不怕我誅你九族嗎?”

他以爲這一句話就能把對方嚇住,要知道,古代“誅九族”那可是非常殘酷的刑罰,就是要斬草除根了。

誰知道方孝孺全然不懼,給予朱棣出人意料的回答:“就是株連十族又何妨?”

這一回答讓朱棣是徹底咆哮了!

“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大殺建文帝重臣,黃子澄四個兒子怎麼躲過一劫的? 第3張

方孝孺

公元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絕命之詞:

“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鳴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明史·方孝孺傳》。

方孝孺感嘆道,上天降下戰亂憂患啊,誰知道其中的緣由,奸邪的臣子如了願啊,求取國柄耍弄計謀。忠正的臣子憤怒悲怨啊,血淚淌流;以此血淚爲君殉葬啊,還有什麼企求?嗚呼哀哉的悲鳴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

後來他的門生、德慶侯廖永忠的孫子廖鏞與其弟廖銘收拾他的遺骨,掩埋在聚寶門外的山上。

但關於誅十族,受他牽連共株873人的說法,是後來的野史傳說,正史中的記載是“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說明只是殺了方孝孺父系一族。

就這也夠觸目驚心的了!

“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大殺建文帝重臣,黃子澄四個兒子怎麼躲過一劫的? 第4張

九族譜系

所謂是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現在朱棣已經徹底瘋狂了,誰也阻止不住了。他下令大力搜索齊泰、黃子澄這兩個“首惡”,另外還點名了建文帝時期朝臣五十餘人。

這邊大肆搜捕,那邊還要做表面文章,在南京城向軍民發佈了公告:“固守封地的藩王因左班奸臣挑唆導致骨肉被其殘害,所以不得不起兵誅殺他們,以此來扶持江山社稷和保安親藩。今次擬定的京城奸臣,有罪者不敢赦免,無罪者不敢誅殺,如若誤傷受到牽連又禍及到傷亡,絕非靖難本意。”

“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大殺建文帝重臣,黃子澄四個兒子怎麼躲過一劫的? 第5張

刑場

其後,屠刀舉起來了,建文帝朝力主削藩和對燕王朱棣用兵的齊泰、黃子澄,都被凌遲處死,誅滅三族 ,妻女入教坊司爲妓女。戶部侍郎卓敬,凌遲,誅滅三族。

監察御史王度滿門抄斬,姻親連坐一百五十五戶無一倖免。

刑部尚書侯泰滿門抄斬。

尤其是兵部尚書鐵鉉死得太悲壯。他兵敗被俘後,朱棣親自審問,鐵鉉背立庭中,大罵朱棣叛逆無道,被割掉耳鼻後煮熟,喂到他的嘴裏,朱棣問:"好吃嗎?"

鐵鉉答:"忠臣孝子之肉,哪能不好吃!"

鐵鉉被凌遲處死後,朱棣又吩咐左右架起油鍋把鐵鉉炸了,大殿上頓時充滿了焦煳氣。

朱棣惡狠狠的說:“活着的時候你不朝拜我,炸成骨頭灰你也得朝拜我!”

“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大殺建文帝重臣,黃子澄四個兒子怎麼躲過一劫的? 第6張

黃子澄

這些忠臣被滅族,真的乾乾淨淨,一個後人都沒有了嗎?

其實,黃子澄的四個兒子被忠貞大臣給救下來了。

南京城破之前,黃子澄的妻子許氏與兒子黃圭、黃玉、黃潤、黃澤從老家來到蘇州府,決心與黃子澄共赴國難。

蘇州知府姚善和黃子澄是八拜之交,他見局勢難以挽回,有意要爲他留下血脈,就開始了搶救行動。

他利用自己的職權,更改了他們的姓名、戶籍與身份。

黃圭改名爲田立微,戶籍改在蘇州府崑山縣,身份是位道士;二兒子黃玉改名爲田彥修,身份是崑山縣一農村的里正;三兒子黃潤改名爲田彥溫;四兒子黃澤當時還年少,但也被改名換姓。

這四個兒子都學會了崑山的方言,忠良之後終於躲過這一場大屠殺。

黃子澄的四個兒子雖然倖免於難,是黃子澄的骨血。但是他們,包括他們的子孫,在此後,此後的此後,永遠和黃姓沒有了瓜葛,已經是別姓的後裔了。

黃子澄如果在地下知道這個情況,是應該感到欣慰呢,還是感到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