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明明是陳勝吳廣先起義,到後面卻只見項羽劉邦?

爲什麼明明是陳勝吳廣先起義,到後面卻只見項羽劉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陳勝攪亂大秦之後很快被滅,而同樣是土包子的劉邦卻能夠笑到最後,成爲大漢天子?

原因自然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陳勝是先造反者,“槍打出頭鳥”,矛頭自然指向他;陳勝眼界不夠廣闊,犯了小富即安的大毛病,等等。

這些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認爲:“打鐵還需自身硬”,最重要最關鍵的還是“人”,說白了,陳勝雖率先攪亂大秦天下,但因爲始終沒有貼心的“人”可用,所以最後導致孤立無援而亡。

相反,劉邦自始至終都有一幫貼心的“兄弟”,雖一敗再敗,但終難“亡”,待力量積聚足夠強大時,遂笑傲江湖。

比如,我們說到劉邦時,會自然想到蕭何樊噲曹參夏侯嬰等;說到朱元璋時,會自然想到徐達常遇春胡大海沐英等;說到劉備時,會自然想到關羽張飛趙雲等;縱便是孤傲的項羽,手下還有英布季布龍且鍾離昧等一干強將;唯獨說到陳勝時,絞盡腦汁也只能想到吳廣一人而已。

爲什麼明明是陳勝吳廣先起義,到後面卻只見項羽劉邦?

這就是最大的差距。

正如俗語所言: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卻難折。五人團結一隻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天下得。

熬下去,再加上正確的戰略戰術,及吸納新的人才,組建成更強大的“兄弟團”,成功是遲早的事。

換句話說,打天下也是“持久戰”,是“馬拉松”,只有底子夠好,纔可能最終問鼎。

總而言之,得兄弟者得天下。劉邦如此,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如此,三國曹操、劉備、孫權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如此,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亦如此。

我們先來看陳勝。

和劉邦一樣,陳勝也自小很有抱負,很早就發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慨,而且也是有一幫老兄弟的。公元前209年,他以“屯長”的身份,率領900名窮苦農民日夜兼程趕往漁陽戍邊。可惜天降大雨,把他們阻隔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寺坡鄉)。

按照秦律,凡戍邊兵丁,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者,一律處斬。

反正是死,不如拼死一搏!陳勝毅然決定起義,唯一認可他的“兄弟”吳廣表示贊成。

令陳勝意外的是,大秦居然猶如朽木,他沒費多大勁就攻下大片地盤,包括故陳國首都陳縣,當然,這裏也曾經做過楚國的國都,當時還是比較繁華的。

不僅僅地盤,還有了衆多兵丁。據史書記載,等到陳縣的時候,陳勝已經擁有了六七百輛兵車,幾千騎兵和上萬的步兵。

陳勝一下成了暴發戶,六國舊貴族紛紛前來投靠,一時風雲無左。

但是,陳勝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兵很多,將也不少,來依附的人更多,但除了吳廣,沒有一個貼心的部下,沒有一個真正輔佐他的人——即便是吳廣,也不是老兄弟,而是戍邊路上才結識的。史書記載,兩人多少有些芥蒂。

爲什麼明明是陳勝吳廣先起義,到後面卻只見項羽劉邦? 第2張

這個時候,陳勝是有時間組建自己的核心隊伍的。比如劉邦,芒碭山起義後,第一件事就是打回老家沛縣,把一幫兄弟組成基本班底。

比如,光武帝劉秀的班底,雲臺二十八將,亦基本都是其生死弟兄。

比如朱元璋,在郭子興手下都做了絕對的副手,並且娶了郭子興的義女爲妻,已經擁兵數萬了,他仍然毫不猶豫地放棄這支部隊,回老家招小夥伴組建新的隊伍——原先的隊伍再大,也是郭子興的,只有自己的兄弟組成的隊伍,纔會忠於自己。讀史可以發現,朱元璋的武將班底基本都是從老家出來的:徐達、胡大海、周德興、郭英等是朱元璋的少年玩伴,朱文正是其親侄子,李貞是其姐夫,李文忠是其外甥,另有沐英等三位養子。

爲什麼明明是陳勝吳廣先起義,到後面卻只見項羽劉邦? 第3張

比如李世民,這樣的皇二代,也是有自己的班底的。我們熟悉的秦瓊、徐茂公、程咬金、尉遲恭都是後來收到賬下的,他的最初班底是大舅子長孫無忌、妻舅高士廉、堂兄弟李孝恭、老部下杜如晦等,這些人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比我們熟知的秦瓊、程咬金等都靠前。

再比如三國,劉備集團,核心就是異性兄弟;孫權集團,所用大將也都是周瑜這類姻親、鄉衆。

“唯纔是舉”的曹操呢?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實際上,曹操重要的武將也多是自家人:曹仁、曹彰、夏侯惇、夏侯淵等(曹操的父親系由夏侯過繼的,所以夏侯家族與曹操是一家)。

而司馬家之所以能夠奪得曹家江山,也因曹丕自斷臂膀: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除去早年戰死的曹昂和早夭的外,曹丕稱帝后,在世的尚有13人,其中包括和曹丕同母的曹植曹彰。曹植能文,曹彰能武,二人堪爲曹丕的左膀右臂,兄弟三人若能齊心,必能光大曹魏基業。但是,曹丕卻把二人視爲最大的敵人,不惜置之於死地。同時,爲避免諸侯王覬覦皇位,曹丕還想出一個毒招:非詔令,藩王不得從政,更不得私下交往。

於是便再無人可制衡受到重用的外姓人,尤其是司馬懿。最終,合羣的司馬家族輕鬆奪取力量早已支離破碎的曹氏江山。

爲什麼明明是陳勝吳廣先起義,到後面卻只見項羽劉邦? 第4張

再說陳勝,本來是有機會組建自己核心隊伍的,但虛榮心毀了他。據史書記載,有老兄弟聽說陳勝當王了,來投靠他,他起初也很高興。但聽見有不少兄弟總揭他老底,說陳勝當年怎樣怎樣時,就惱了,殺了幾個。由是,陳勝的老鄉老朋友都嚇跑了,自此再沒有老鄉或老朋友親近他。

此時的陳勝被暫時的輝煌矇蔽了,將當年所說的“苟富貴,勿相忘”的話拋到了九霄雲外。試想,如果陳勝用了當年的弟兄,歷史上會不會多幾個知名的將軍?不要說不可能,要知道,劉邦手下的兄弟,原先也都是泥腿子,並不比陳勝的兄弟高哪裏去。

可能很多人會說,一味地強調用親也是謬論,比如洪秀全,就很典型,把草包哥哥封成王,結果弄得太平天國烏煙瘴氣。

但是,這主要是洪秀全的“眼界”問題啊。況且,他也是受害者,如果他當年的好兄弟馮雲山不死,堂兄弟洪仁軒不流亡海外,有人制衡住東王楊秀清,還會有太平天國自相殘殺的悲劇麼?洪秀全也是怕了,才啓用自家草包兄弟的,否則,他幹嘛不早點啓用?此時,在洪秀全心裏,兄弟再草包,至少是會幫他守江山的。

再說陳勝,本來只有一名“兄弟”吳廣,還被他派去啃最硬的骨頭——西進咸陽,消滅大秦。結果,纔到滎陽就給困住了。

這時,你倒是快去救他啊,但陳勝沒有,坐看吳廣被消滅。

陳勝唯一的“兄弟”就這樣掛了。其他人呢?雖投靠陳勝,但心底是看不起這個泥腿子的。如果有實力,比如後來的劉邦,大家雖心裏罵劉邦泥腿子,但還不得不依靠劉邦。劉邦自然也知道別人只是表面恭維自己,他無所謂。

因爲劉邦知道,只有實力纔是最重要的。所以,後來韓信要挾他封假齊王時,他直接說,當什麼假齊王,要噹噹真的,直接封韓信爲齊王,避免了韓信的背叛——此時的劉邦心裏不爽至極,但他曉得其中的厲害所在。

陳勝表面強大,實際成了光桿司令,尤其是吳廣死後,大家更看清楚陳勝的本質,凡是有點能力的,都紛紛自行稱王:

領兵往東的葛嬰部隊,離開陳勝沒多久,就把一個叫襄彊的楚懷王之後立爲楚王,脫離陳勝的節制;

領兵向北的武臣,在拿下邯鄲後,自立爲趙王;

率軍北上攻打燕地的韓廣也很快自封爲燕王;

攻佔魏地的周市將魏咎立爲魏王,自己當了魏國丞相;

田儋也自立爲齊王。

我們知道,除了這麼多自立的“王”,當時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領比如項梁、劉邦、英布、彭越等人,也是奉陳勝爲王的。

但是,這都是虛的,除非你繼續有實力。

就這樣,一時間,原本依附陳勝的人,在陳勝那裏拿到糧草兵馬及將令後,紛紛自立爲王,和陳勝平起平坐了。而他唯一的兄弟吳廣,被派去啃最硬的骨頭,結果掛了。

陳勝成了孤家寡人,當秦朝派出章邯大軍去陳縣攻打他時,已經沒誰來救他,結果被自己的車伕給殺死了——顯而易見,這個車伕心底也是看不起陳勝的。

再看劉邦用的馬伕是誰?夏侯嬰!一起廝混的兄弟;護衛軍是誰?樊噲!一起廝混的兄弟;搞後勤保障的是誰?蕭何!還是一起廝混的兄弟。

爲什麼明明是陳勝吳廣先起義,到後面卻只見項羽劉邦? 第5張

當然,劉邦也拜了韓信爲大將軍,這可是外人。

是的,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光有一堆老兄弟還不行,還要能夠吸納新兄弟,擴大自己的“班底”。劉邦能力排衆議用韓信,朱元璋知人善用常遇春,李世民收了秦瓊程咬金尉遲恭。——這裏也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把武將當做兄弟,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所以,韓信在最強大的時候,都沒有背叛劉邦,對勸他自立爲王的人說,當年劉邦與我同吃同寢,把我當兄弟,我不能負他!

一句話,只要放下面子,降低身段,待武將以兄弟,武將基本忠心耿耿跟定你。

對待文臣謀士,就更簡單了,給足他們面子就夠了,比如劉邦,如此一個粗人,對誰都罵罵咧咧,唯獨對張良言必稱先生。朱元璋也是這樣,無論是對劉伯溫,還是李善長,打天下的時候都是按“老師”之禮對待的。再比如李世民收服魏徵,無非也就是給魏徵面子,讓他有了臺階下。

一句話,武將也好,文臣也罷,只要給足面子就夠了。

總之,無論是打天下,還是幹別的,最關鍵的是要先打造一支“核心”團隊。因爲核心團隊是生存下去的基礎,是走向勝利的必要條件,然後再加上領導者的個人素質、戰略眼光、用人手段,以及天時人運等條件,纔可能最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