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明朝滅亡是因爲崇禎誅殺了魏忠賢?

揭祕:明朝滅亡是因爲崇禎誅殺了魏忠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強盛的朝代,清朝官方評價明朝“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全盛時期的大明朝,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北伐蒙古,南下西洋,威震東亞,名揚四海。德國學者貢德·弗蘭克在他的《白銀資本》一書中說:“如果說在公元1800年以前,有些地區在世界經濟中佔據支配地位,那麼這些地區都在亞洲。如果說有一個經濟體在世界經濟及其‘中心’等級體系中佔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麼這個經濟體就是中國。”

   

揭祕:明朝滅亡是因爲崇禎誅殺了魏忠賢?

網絡配圖

   中外學術界公認,明朝時期的中國財富佔當時全球財富總量的1/3強,工業總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2/3。明晚期國力依然強盛,經濟進步,文化繁榮,尤其江淮一帶商業昌盛,經過張居正的新政之後萬曆朝成爲明代最富庶的時期。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強大實力的赫赫帝國,竟突然間轟然倒下,說亡就亡了!

誅殺魏忠賢

明朝爲什麼會突然滅亡?很多人認爲,崇禎皇帝誅殺魏忠賢是一個重要原因。魏忠賢市井出身,爲賭債所逼自閹入宮,倚仗天啓皇帝寵信升爲司禮監秉筆太監。由於天啓皇帝酷愛木匠工作,不事朝政,魏忠賢得以專權擅政,並逐漸形成明代勢力最大的閹黨集團。閹黨對朝廷另一大勢力集團東林黨進行了血腥鎮壓,殘殺了左光斗、楊漣等一大批朝廷重臣,時東林黨人“累累相接,駢首就誅”。

崇禎帝

 

揭祕:明朝滅亡是因爲崇禎誅殺了魏忠賢? 第2張
 

網絡配圖

   以現代心理學理論分析,崇禎皇帝屬於典型的缺乏非整合能力的人格。所謂非整合能力是指人們承受、認知情緒上的複雜性的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個體能夠容許矛盾的信念、情感同時存在,並不會感到不適。這樣的人對待人和事都更寬容,更能夠接受不完美和變化。而欠缺非整合能力的人,會對複雜的矛盾的認知產生極大的精神壓力,容易走極端,傾向於對人和事的絕對信任或絕對不信任。

   崇禎皇帝在即位之初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徹底剷除了魏忠賢及其餘黨,卻使東林黨一黨獨大,難以約束。對於袁崇煥,崇禎皇帝由於他“五年平定遼東”的誇大之詞,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大明王朝的安危都託付給了他一人,這是何等的天真和兒戲?袁崇煥當時就對質疑的大臣私下說過,皇上對於評定遼東的期望太大,所以他只是暫且用“五年平遼”之說來安慰皇帝的心罷了。問題是,還不到五年,才三年多,崇禎就因爲袁崇煥擅殺毛文龍和援救京師策略而親自下令將他凌遲處死。這是典型的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人格。作爲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這種性格缺陷不僅僅危害個人,而是會危害整個國家。因此,明亡於崇禎,必然性多過偶然性。

從國家統治的角度來看,制度的作用和人的作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崇禎皇帝因循先祖慣例,不打破內廷與外廷的政治平衡,是不是明就不會亡?事實上,這種政治平衡被打破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爲內官外官互相制衡的政治體制,到晚明時期已經使黨爭愈演愈烈,超出了合理的度,平衡遲早要被破壞。換句話說,無論誰當皇帝,明都會亡,區別只在時間早晚。

  

揭祕:明朝滅亡是因爲崇禎誅殺了魏忠賢? 第3張

網絡配圖

   但是,制度是人制定的,制度應該是爲人服務的。崇禎皇帝如果能夠積極地打破平衡的體制機制,而不是消極地打破體制機制內的平衡,那麼大明王朝和崇禎本人的結局都可能會是不一樣的。然而歷史不能假設,我們只能從歷史的教訓中不斷汲取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