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生橫跨六朝整個“五代”,藥元福是如何在亂世中戎馬一生的

一生橫跨六朝整個“五代”,藥元福是如何在亂世中戎馬一生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藥元福,名、號不詳,以字元福傳世。五代太原晉陽人氏,生於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卒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一生經歷唐末至宋初的整個“五代”的混戰時期。

一生橫跨六朝整個“五代”,藥元福是如何在亂世中戎馬一生的

五代歷朝,四代源出軍國重鎮太原,每位創業之帝均有在太原生存、發展、拼搏、征戰的經歷,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郭威,無一例外。生於太原、長於太原的“五代”戰將藥元福,自小尚武,擅長騎射,及長從軍行武,殺戮疆場,由軍卒小校起家,後唐時累遷至天平軍(駐唐明鎮)內外馬軍都指揮使,後晉天福年間擢任深州剌史,成爲攜軍政大權於一方之大吏。開運元年(944),年逾六旬的藥福元,在契丹大舉南侵,狼主耶律德光親率大軍10萬,陷貝州(今河北南宮),圍魏郡(今河北大名),兵臨澶州(今河南濮陽),勢不可擋之際,以千牛衛將軍之銜,領兵卒強據澶州之東。時契丹兵衆將勇,列陣於澶州城北,東西軍陣連營,掩延城之兩隅。登澶州城北望,只見契丹大軍黑壓壓一片,不見邊際,人嘯馬嘶之聲,貫天徹地。爲攻佔黃河浮橋,契丹軍精銳置澶州城不攻,直向城外東部藥元福駐地撲來。

一生戎馬疆場、野戰經驗豐富的藥元福,早已料到敵有此舉,遂與慕容鄴將軍各領死士200鐵騎,不待敵軍攻入防地,即主動迎敵,衝躍格鬥,左右馳突,靈活機動,鐵騎衝到之處,所向披靡。敵雖衆卻難以施展,頓成潰退之勢。若爲常人,敵衆我寡,奇兵突襲,敵軍既潰,窮寇不追,必然乘勝收軍。而元福卻是乘勝急追,挾勇再上,直衝契丹大營。耶律德光見後晉之軍,兵不懼死,銳不可擋,遂率軍北退,鎩羽而歸。此次澶州城外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奇勝敵的殊死戰鬥中,藥元福三匹重騎均中流矢,身中創傷多處,出帝石重貴對他大加褒獎,賞賜名馬,升任原州剌史、旋改遷泰州剌史。

一生橫跨六朝整個“五代”,藥元福是如何在亂世中戎馬一生的 第2張

開運二年(945),契丹再犯。藥元福受命在陽城(今河北安國)禦敵,爲右廂排陣使。到達陽城後不久,北面都招討使杜重威也自定州退至。藥軍與杜軍合兵一處,與南侵之契丹軍交戰數個回合,並在白團衛村設建行寨以爲抵禦契丹軍的堡壘。契丹軍則以兵多勢重,將行寨團團包圍,切斷糧道,實行長困久圍之策,以待晉軍糧盡彈絕而殲之。被困晉軍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兵馬飢渴交加,軍心波動。當此危急關頭,天公不作美,終日東風大起,契丹軍則趁風縱火揚塵,火燒行寨。面對強敵之火攻,杜重威主張待風勢減弱後,觀敵進退,再作定奪。諸將亦追隨杜意,力主候風緩後再戰。藥元福則以爲,應出敵不備,立馬組織-,或有破敵可能;一候風定塵息,敵衆我寡,無勢可借,則難破重圍,頓成釜魚俎肉,任人宰割,無勝算可言。衆軍以爲藥之福之見,頗合時情,遂在藥的帶領下,以奇兵突擊行寨西門,順風勢殺入敵營。契丹軍根本沒有想到處於劣勢的晉軍會忽然進攻,倉促應戰,-後撤,軍序大亂。晉軍則乘風沙蔽日,昏暗如夜,佔據上風,力拼死戰。藥元福身先士卒,高聲呼喊,躍馬揮槍,連挑敵將數人。在晉軍困獸拼命、勢如破竹的奇襲突殺下,契丹大軍,兵敗如山倒,潰敗北竄。晉軍則一鼓作氣,連追20裏,大獲全勝。此次陽城之戰,藥元福料敵如神,指揮若定,敗中取勝,名聲大振,因軍功而擢升威州(今甘肅靈武)剌史。

開運三年(946),朔方節度使王令溫,橫徵暴斂,不能安撫西北羌胡等少數民族,激起衆怒,引得党項等族兵變。三部酋長拓拔彥超、石存、也廝褒率所屬部衆,合攻靈武(朔方節度駐節之地)。後晉朝廷接王令溫告急文書後,急命河陽節度使馮暉移鎮朔方,並詔藥元福統帥關右騎兵,配合作戰。哪知藥元福則率軍至威州土橋,與拓拔彥超的7000兵馬遭遇。雙方混戰50裏,晉軍殺敵千餘,俘獲30餘人,乘勝而進朔方。

朔方距威州700餘里,中隔被稱“旱海”的大漠荒野,晉軍行至耀德(今甘肅武靈南)時,軍糧告罄,後繼不及。党項酋長拓拔彥超已率數萬之衆,佔控水泉,以逸待勞,橫列三營,扼守要道,嚴陣以待。與藥元福同行的河陽節度使馮暉,眼看敵衆我寡,敵盛我疲,敵逸我勞,力量懸殊,遂派使前往酋營,以金帛求和。拓拔彥超假意允諾,從早到晚使者往返四次,卻只見敵營嚴陣如敵,毫無撤動之意。藥元福見狀,遂悉知強敵毫無和談誠意,假意應允,乃爲拖延時間,困厄飢渴交迫之晉軍,以便相機全殲。

一生橫跨六朝整個“五代”,藥元福是如何在亂世中戎馬一生的 第3張

既已識破拓拔彥超詭計的藥元福,還發現拓拔軍雖兵多勢大,但精銳不足,軍紀渙散,經與馮暉合計,親率精騎奇襲依山佈陣之敵營。迅猛的鐵騎,以摧枯拉朽之勢,撼動敵軍一部,引起全軍潰亂。藥元福則高舉黃色旗幟、依預定之策,示意馮暉引軍合擊。此一戰,拓拔彥超大敗,狼狽逃竄,棄屍遍野。藥元福與馮暉之軍兵駐靈武,解朔方節度使王令溫之軍倒懸之危。

逮後漢取代後晉,藥元福順應大勢,歸劉知遠所屬。乾祜元年(948)季春,河中、永興、鳳翔三鎮,舉王景崇爲首反叛。時後漢重兵集結魯豫,無暇顧及西境。受命於危難之際的藥元福,將寡兵稀,不足萬人,而王景崇則南聯後蜀,依託三鎮之兵,志在一鼓盪滅後漢藥元福之軍。初始,兩軍對峙於寶雞一線。王景崇依山列陣,高屋建瓴,藥元福則駐軍坡下,設柵死地,意在“置軍死地而後生。”果如其所料,大戰開始後,後漢軍沒有退路,拼死殺敵,作猶鬥之困獸,先敗後蜀援軍,直追至大散關,殺敵十之六七。再重創三鎮叛兵,使其丟盔棄甲,望風而遁。很快三鎮之亂被平,鳳翔、永興、河中地歸後漢,藥元福又徙升爲淄州刺史。

廣順元年(951),郭威取後漢而代之,建立後周。劉承斌餘黨、後漢徐州剌史楊溫拒命,割據一方。郭威乃任命能征善戰的藥元福爲行營兵馬都督,與王彥超一齊討伐楊溫。楊溫有膽拒命,不歸順後周,卻無能率軍,與藥元福抗衡,僅用數月便被藥打得一敗塗地,命喪黃泉,徐州之叛被平,藥氏又升任爲陳州防禦使。

一生橫跨六朝整個“五代”,藥元福是如何在亂世中戎馬一生的 第4張

郭威稱帝后,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劉崇,拒不用命,以河東節度使、北京太原留守之職,以太原爲都,控河東十州,建立北漢,與郭威分庭抗禮。不久又趁後周初建,政局不穩之機,借契丹之兵,與漢軍合兵一處,分五路討伐後周,進攻晉州(州治今山西臨汾)。郭威遣王峻督統大軍進討,命藥元福爲西北面都排陣使。藥元福不辱使命、趁當時天降大雪,非作戰天時,出其不意,雪大夜裏突襲北漢契丹聯軍,迫其“燒營夜遁”。隨後,兵不卸甲,馬不停蹄,親率騎兵尾追,直至兵家必爭之地霍邑(今山西霍州)。時與藥元福同時追擊敵軍的康延澤等將軍,深恐孤軍輕進,後續不繼,畏懦不追。眼看前功盡棄、將給敵喘息之機,藥元福力勸康延澤等:“劉崇悉發其人,挾胡騎而來,志看晉、降。今氣衰力憊,狼狽而遁,不乘此剪撲,必爲後患。”(見《舊五代史》)主張一鼓作氣,乘勝追擊。然康延澤等都不願繼續追進,主張窮寇勿追,此時,全軍督統王峻也下令制止,藥元福孤掌難鳴,只好放棄己意,隨衆班師。

之後,元福還先後參加平息泰寧節度使慕容彥超之亂,平定定、序、曹三鎮之叛。均以大捷凱旋而歸,先後因軍功而擢升建雄節度使,官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師。

綜觀藥元福戎馬一生,參戰無數,多是野戰奇襲,不拘成法,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從無敗績,誠爲一代戰將、長勝之軍,叱吒於五代數十年間,直至77歲時,無疾而卒,壽終正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