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真實丘處機:女真人的順民屢受金國封賞

歷史上真實丘處機:女真人的順民屢受金國封賞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芒果臺新版《笑傲》的熱播告罄再次說明,“千年蟲”只要爬出來就會有人看,武俠劇從來就不缺人氣,尤其是金庸系列,七分虛構三分真。如果說有“三分真”的話,那就是少許的文史背景。

歷史上真實丘處機:女真人的順民屢受金國封賞

網絡配圖

觀衆們不會相信世間真有摧枯拉朽的“降龍十八掌”,更不會相信還有“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高科技”。可是,若劇中出現了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則情形自會不同。譬如宋遼和平近百年,是喬峯之功乎?南宋宰相丁大全,外號“丁青皮”,是拜楊過所賜乎?當落霞與孤鶩齊飛,我們相信王勃的描寫是真的……筆者無意詆譭金庸先生,亦並非成心跟武俠劇製作方過不去,當歷史與武俠合璧,只想將細節處還原一些歷史的真實。

 可否不再“銀子控”

這個“硬傷”不光只是武俠劇纔有,幾乎所有的古裝劇都存在。

稍有歷史常識的朋友都知道,白銀正式成爲法定貨幣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也就是說,令狐沖使用銀子買酒喝,那是可能的,喬峯、郭靖、楊過、張無忌等大俠動輒掏出白花花的銀子,則絕無可能。

中國秦漢時期實行的是單一貨幣,就是制錢,如刀幣、五銖錢等。唐代開始錢帛並用,錢幣有“開元通寶”等,大宗交易則使用“綾”、“綃”等絲織品(帛)。白居易詩裏提到的例子很多,如“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等。兩宋貨幣也是以制錢爲主,中後期又增加了紙幣,即交子、會子和關子,但結算單位還是論“貫”(一貫等於1000文制錢)。元朝曾鑄行過少量銅錢,但貨幣流通主要靠紙幣,其鈔法經歷了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三個階段。

以上朝代的金銀並不在市場上流通,而是作爲國家儲備、鑄成各種金銀器皿以獎賞臣下或收藏的。如《唐書》裏常見皇帝賜某人金銀器若干;宋代則出現金瓜子、金葉子、金錠、銀錠等形狀各異的金銀鑄品;南宋名將張俊也曾將搜刮來的銀子鑄成巨大的“沒奈何”存放在家裏,目的就是爲了防小偷。

在《天龍八部》裏,小阿紫身上攜帶大量銀子,不知何用?在射鵰三部曲裏,大俠們使用銀子的鏡頭比比皆是,說編劇導演爲“銀子控”,可真沒有冤枉他們。

丘處機是金國順民

丘處機在武俠劇裏的形象,一直就是個抗金的死硬分子。然而在歷史上,丘處機跟金國皇帝合作蠻愉快的,說他是順民也成。

歷史上真實丘處機:女真人的順民屢受金國封賞 第2張

網絡配圖

丘的師傅王重陽,做過金國天眷元年(1138)甲科進士,很有才華,卻因效忠無門,感嘆“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遂出家修道,死後葬陝西終南山劉蔣村故庵。金章宗賜庵名爲靈虛觀,元太宗時加封爲重陽萬壽宮,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還追封王重陽爲全真開化真君。

丘處機的順民歷史跟他的師傅如出一轍。從1174年(金大定十四年)8月開始,丘處機先後在寶雞和龍門山一帶潛修近13年,隨後即於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3月應金世宗召,赴燕京(今北京)塑王重陽、馬丹陽(時已去世)像於官庵,並主持“萬春節”醮事,爲金世宗祈禱,還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誡。1191年(金明昌二年)秋,丘處機回老家山東棲霞建道觀,金章宗爲表彰丘處機的功德,特賜匾額“太虛觀”。

 林震南賄賂餘滄海?

原著裏的這個橋段,原本是有依據的。林平之家開的福威鏢局,乃營利機構。其父林震南向各地的幫會送點錢、拋個媚眼啥的,不過是圖個平安而已,符合叢林法則,誰叫你實力不如別人呢?

但在新版《笑傲》裏,林震南的身份變了,“硬傷”也就出現了。林平之居然在對白裏稱其父爲“朝廷命官”,不知是臺詞有誤,還是導演的有意爲之?讓風清揚出來給年輕人上感情課,我不怪你,但讓一當官的給黑社會送禮,起碼顯得無知。

按照一般的歷史常識,朝代更替之際,政權的控制力往往較弱,官員初到地方,可能會對當地的豪強士紳(包括幫會)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協,以便政令通達,不至出亂子。從權術角度看,純屬利用。

如南宋末年呂文德固守襄陽,就曾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其中就有會道門。金庸筆下的郭靖協守襄陽故事,其藍本或出於此。《續資治通鑑》裏也提到一個故事,說太祖時有官員入蜀,聘一叫花子頭兒當捕快,利用“丐幫”的意圖很明顯。

歷史上真實丘處機:女真人的順民屢受金國封賞 第3張

網絡配圖

令狐沖生活的時代,按照金庸先生的說法,應在正德、嘉靖時期,大明朝已運行快170年了,地方官施政熟稔,官威早成,民畏之如虎。如果林震南是福建省的“朝廷命官”的話,他不盤剝當地百姓,已經燒高香了,焉能向遠在四川的青城派行賄?驢脣不對馬嘴。在原著裏還有一個涉官的橋段,衡山派劉正風爲金盆洗手而花錢捐官,當地有司亦派員前來捧場,卻是可信的。

拍武俠劇不宜顛覆歷史常識

如文章開頭提及的宋遼和平,得益於寇準主導下的“澶淵之盟”,與喬大俠可沒啥關係。景德元年(1004)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隨後真宗親征,抵達澶州,射殺遼軍先鋒撻覽,得與遼簽約,固兩國和平百餘年。再說理宗朝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的丁大全,史書上說他“生時有異相,面呈藍色”,被楊過所嚇云云,只是小說家言罷了。還有就是韋小寶作爲欽差大臣所籤的“尼布楚條約”,這事兒也是真真假假。真正的欽差、中方首席代表是索額圖。

金庸先生寫小說,一般都會在文末作簡要的史實交代,以提醒讀者加以區別,這無疑是個治學良習!電視劇組在翻拍武俠劇時,也應學習金庸先生的做法,涉及較爲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和常識,可用字幕的形式加以解說提示——機械照搬情節不可取,肆意顛覆歷史也是不可取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