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將功成萬骨枯:號稱“人屠”的白起殺了多少人

將功成萬骨枯:號稱“人屠”的白起殺了多少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核心提示:以上還只是有史料可考的殺人數字,而據梁啓超先生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所殺人數就佔二分之一。

古人有句話說得好:“一將功成萬骨枯。”人們往往只看到戰場上功臣名將表面的榮耀,卻忽視了這榮耀背後戰死的無數英魂。後人無法準確評價這些銳不可當、戰無不勝的將軍們,因爲他們既偉大,又殘暴。

將功成萬骨枯:號稱“人屠”的白起殺了多少人

網絡配圖

白起爲何是“人屠”

時間回到兩千多年前那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戰國末期,在那個以殺人掠地爲主要內容的時代裏,秦國的白起無疑是將軍中“男一號”。從歷史上看,他是當之無愧的戰神,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實際奠基者之一,但從另一面講,他一生殺伐過重,是天生的屠夫。

衆所周知,戰國時期最慘烈的戰爭是秦、趙間的長平之戰,這場大戰趙軍全軍覆沒,四十萬降兵被秦軍活埋,加上戰死和被斬首的人,趙國軍隊大約損失了四十五萬,基本失去了和秦國爭霸天下的能力。而這場大戰的指揮者及坑殺命令的直接下達者,便是白起。

四十五萬忠烈慘死!要知道,那時趙國全國的總人口,也不過三百五十萬左右,這樣的死傷比例何其巨大!

然而這四十五萬白骨,在白起的殺人賬本上,還只是一小部分。請看白起的殺人簡歷:

在伊闕斬首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在鄢城決水灌城淹死楚軍數十萬;在華陽斬首魏軍十三萬;在黃河淹死趙軍二萬;在陘城斬首韓軍五萬;在長平殺害趙軍四十五萬。

以上還只是有史料可考的殺人數字,而據梁啓超先生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所殺人數就佔二分之一。

更可怕的是,在白起的軍事生涯中,從未有過失敗的記錄。換句話說,只要六國軍隊和他相遇,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秦趙上黨之爭

白起的少年時代未見諸史書,據說他行伍出身,靠着勇猛作戰一步步爬到高位。在最初的戎馬生涯中,白起攻韓、伐魏、拔趙、破楚,在一連串的勝利中佔領了近九十座城池,斬首了百萬之衆,自己的爵位也從左庶長一路升遷至武安君,不僅控制了秦國的兵權,還擁有了自己的領地,成爲大諸侯中的小諸侯。同時,白起運用自己“殲滅戰”的戰略沉重打擊了魏、韓、楚等國,極大削弱了秦國的幾個主要對手,爲秦國東進開闢了道路。

彼時,六國之中,還有實力與秦一爭高下的,只有趙了。

趙國,在樂毅、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人的輔佐下,一時國富民強,掠土搶地。趙奢和廉頗兩位將軍只要聯手上陣,就連不可一世的秦軍也要蒙羞。

爲了加快擴張的步伐,徹底征服六國,秦國任用了范雎,並推行了他“遠交近攻”的新戰略。這一戰略,使秦完全掌握了外交的主動權,確保了秦“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戰術的成功。

將功成萬骨枯:號稱“人屠”的白起殺了多少人 第2張

網絡配圖

公元前280年,秦向鄰居韓國首先發起猛烈進攻,並曾派白起深入上黨,攻取了光狼城(今高平康營村),扼住了韓國咽喉。由於時勢不利,秦軍最終撤了回去。但因上黨有着極重要的戰略位置,秦國心有不甘,就在公元前262年再次逼近上黨,並很快將這個地方重重包圍起來,並在總攻之前,由白起攻滅了附近援軍,斷絕了韓國國內大部分交通要道,切斷了上黨和外界的一切聯繫。

上黨郡守馮亭知道處境艱難,而韓國軍隊又無能爲力,便連夜想出了個主意:準備將上黨獻給趙國,並派人火速將消息傳達給了趙王。馮亭必是這樣考慮的:如果趙國接受上黨,秦國必然大怒,定會揮師攻趙,這樣,趙國便會被捲入對秦戰爭,不得不和韓國並肩作戰,兩軍聯合抗秦,想必可以抵擋住秦國的虎狼之師。

趙王得到消息,覺得這件事不好辦,便與平陽君、平原君商議,平陽君說:“大王還是不要接受的好,接受了會得罪秦國,失去的遠比得到的多啊。”平原君卻勸趙王接受,他說:“平陽君多慮了,上黨可是個好地方,多少人出動軍隊都得不到的地方,現在有人親手送上,這麼好的事,爲什麼不要?”趙王貪慾作祟,也覺得這麼大的便宜不佔白不佔,就同意了馮亭的請求,派兵接受了上黨。

趙國虎口奪食,秦王如何不怒?如此一來,秦韓之間的戰爭間接轉變爲秦與趙的對決。

秦王的目標本是韓國,對於倉促攻趙沒有準備,因此先按住心中憤怒,在國內做了兩年的蓄力。兩年後,秦王在范雎的建議下,傾全國之師,分兵兩路,再次奪取上黨。這也意味着,秦對趙的正式宣戰。

由於準備不足,趙軍一路退敗,只好放棄上黨,退守長平。

就這樣,戰國期間規模最大,傷亡最爲慘重的長平之戰打響了。

廉頗老矣,趙括爲禍

退守長平後,負責鎮守的是趙國老將廉頗,他知道秦軍長途跋涉,必欲速戰速決,而趙軍實力略弱,不宜正面對抗。於是他採取了以逸待勞,以守爲攻的戰術。

廉頗築起高壘、堅壁,每日只在壁壘內操練士兵,任秦兵怎樣挑戰,都堅決不出戰,如此對峙,三個月很快過去了。

廉頗雖老,但是帶兵打仗的策略依然勝人一籌。他本想用這一“打不死蒸不爛”的招數徹底拖垮秦軍士氣,等秦軍疲憊之時再出兵反擊,一擊制勝。此想法雖然高明,可廉頗的上級——趙王卻不認同,趙王非但沒能明白廉頗的用意,反而認爲他作戰不利,故意拖延,拿着軍餉過退休生活,因此多次責備他。

秦國軍隊也很鬱悶,他們本以爲能早點打完仗回家過春節,可沒想到拖了這麼久,一點轉機都沒有,朝野上下也都很着急。

就在這個時候,秦國兩個關鍵人物站出來了,他們接下來的所作所爲,將改變歷史。

首先站出來的是秦相范雎,范雎有辦法。他先派人帶着大量的金錢來到趙國境內,收買一些貪財的官員和百姓,讓他們四處散佈流言,對趙國人說:“這次長平之戰打了這麼久還沒結果,知道爲什麼嗎?因爲趙國不會用人,他們不知道秦國最怕的、最難對付的將軍是趙括,那個老傢伙廉頗早就不中用了,你看他除了躲起來還能幹什麼?說不定啊,他自知不敵秦軍,早圖謀叛變了。”

結果這話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到了趙王的耳朵裏,趙王本就很反對廉頗的堅壁高壘戰術,又對他屢戰屢敗損失兵馬的現狀不滿,早有換帥之心,只是遲遲下不了決心。這下聽了范雎的反間之言,他便更下定決心,當即用趙括取代了廉頗。

臨陣換將,是兵家一大忌。

這個趙括,是名將趙奢之子,趙奢曾經率軍戰勝過秦國。據說趙括從小就很喜歡研讀兵書,談起帶兵打仗來滔滔不絕,連趙奢都說不過他。別人都誇讚趙括,唯獨趙奢說:“上陣打仗那是要拼命的,這小子總以爲打仗很簡單,這點很危險。將來趙國要是讓他當將軍啊,肯定是要失敗的。”

將功成萬骨枯:號稱“人屠”的白起殺了多少人 第3張

網絡配圖

趙括受命前,他的母親也反對他上陣打仗,可是趙王不聽。

一聽到趙括上任的消息,秦國另一個“隱形炸彈”便站了出來,他就是這場戰爭的主角——白起。

白起接替秦軍原主帥的消息,當時是被嚴密封鎖的,秦軍中甚至有軍令,誰敢把白起接任的消息泄露出去,殺無赦!爲什麼呢?因爲秦國怕趙王因爲白起的百戰百勝而反悔,再將老辣的廉頗換回來。

趙括一到軍中,便全部推翻了廉頗的策略,改爲以攻爲守,全力出擊。

這一策略在起初好像頗有成效,因爲一向奮勇作戰的秦軍主力遇到趙軍,交鋒不過幾回合,就敗了下來。

趙括求勝心切,看到秦軍狼狽之相,興奮地令趙軍全力追趕。於是四十多萬大軍離開了自己的壁壘,浩浩蕩蕩追擊秦軍去了。

這個書呆子萬萬沒有想到,這是秦軍設下的一個陷阱,他更沒想到,白起事先已經派出了兩支奇兵跟在趙軍之後,準備隨時斷絕他們的後路。

秦軍且戰且退,一路將趙軍引至己方的營壘跟前。趙括見已經打到秦軍大本營了,更是

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命令軍士全力攻打秦國營壘。

那營壘豈是一般堅固?趙軍兵士劍再利,弓再強,也難以攻破秦軍營壘,不但如此,驍勇善戰的趙國壯士們,也因爲攻擊營壘而精疲力竭了。

正當趙括考慮原地休息之時,四面忽然喊聲大起,跟隨趙軍的那兩支秦國奇兵合力殺到,迅即將趙軍圍得水泄不通。一面是營壘,一面是敵軍,趙軍進退不能。幸好人數衆多,趙軍還沒有到無法抵抗的地步,趙括只好下令停止進攻,原地築起防禦工事,等待援兵。

將功成萬骨枯:號稱“人屠”的白起殺了多少人 第4張

網絡配圖

就在趙軍建築工事的時候,白起又派出五千輕騎兵割斷了趙軍的糧道。如此一來,趙軍連飯都沒得吃了,四十多萬人徹底成了甕中之鱉。

秦昭王聽說戰局有了轉機,勝利就在眼前,立即發動附近所有十五歲以上的壯丁到長平助戰,以幫助白起截斷趙國援軍,繼續阻塞糧道。

趙軍被圍困了四十六天,糧草斷絕,軍心渙散,最後竟然互相殘殺以充飢。這一個多月時間裏,趙軍也多次分爲四隊,輪番出擊,試圖衝破包圍圈,但都不能成功。最後一次突圍,主帥趙括親率精銳戰鬥,奮勇殺敵,不幸被秦軍射殺,一命嗚呼,只爲世人留下了“紙上談兵”這個成語。

主帥趙括一死,被圍的四十萬趙軍全部投降。

白起接管降兵以後,也曾爲如何處置俘虜而犯難。經過反覆權衡,他認爲趙軍反覆無常,終究不可信任,如果收編他們,將來遲早是要作亂的,乾脆來個斬草除根,只留二百多個年紀小的回國報信,其餘全部坑殺罷了。

白起的將令一下,四十萬鐵血男兒成了“戰神”座下的累累白骨。

當時的長平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長平之後,貴爲武安君的白起再無大戰,晚年的白起疏於爲臣之道,時常違抗命令,得罪秦王,因此君臣矛盾日益深化。再加上才能雖高,但心胸狹窄的秦相范雎不允許白起比自己功勞高,又常進讒言於秦王,白起在秦王心中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最終,白起被貶爲普通士兵,秦王賜劍,令他自裁而死。

白起死前捧着劍大聲問道:“我因爲什麼得罪了上天而遭此厄運啊?”過了很久,他才又自言自語道:“我本該死,長平一戰,我坑殺四十萬將士,這就足以讓我去死了。”

話音未落,白起劍落氣絕。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