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真大儒,但生不逢時

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真大儒,但生不逢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瞿鴻禨是最後一代拜相的科舉儒臣,可以說生不逢時。他在庚子後入值軍機,面臨的任務等於是階級自殺:廢除科舉,推行新政,辦理立憲。他和岑春煊結成聯盟,反對慶親王和袁世凱。

從儒家的傳統觀念看,瞿鴻禨代表清流,袁世凱代表濁流。因爲前者是翰林出身,珍愛儒家價值觀;後者不是兩榜正途,喜歡以利祿驅使豪傑。

在反腐方面,瞿鴻禨比較積極。袁世凱則更重視實際辦事能力,多多少少認爲消極的操守不是最重要的。但從改革的積極性和可行性方面考慮,袁世凱比他更有責任感。

1906年的官制改革使雙方短兵相接。瞿鴻禨知道舊制度已經不可能保全,但仍然希望在變法中多少保留一些遺產,例如用經濟特科取代科舉,在保留軍機處的基礎上推行責任內閣制。袁世凱的官制改革計劃比他徹底得多,準備乾脆取消軍機處和科舉,擁戴慶親王爲內閣總理大臣,實行徹底的內閣負責制。

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真大儒,但生不逢時

京師百官震動,對袁世凱羣起而攻之,迫使他狼狽不堪地返回天津任所。軍機處改組後,瞿鴻禨權傾朝野,但好景不長。丁未政潮(1907年)迫使瞿鴻禨辭官還鄉,永遠退出了政壇。

這次事件的真實原因至今難以確定,慈禧太后提出的正式理由是:瞿鴻禨向《泰晤士報》泄露機密,企圖利用國際輿論實現驅逐慶親王的目標。民間的謠言則認爲:袁世凱派他的黨羽蔡乃煌僞造了瞿鴻禨-岑春煊私通康有爲的材料,欺騙了太后。慶親王-袁世凱集團暫時勝利,但慈禧太后一死,也被攝政王趕走。雙方的改革方案同時落空,責任內閣在武昌起義後才得以成立,那時已經爲時太晚。

瞿鴻禨隱居長沙,頗有士大夫的風骨,閉門作詩,修身養性,拒絕一切政治事務,跟袁世凱“釣翁眼底小王侯”的所謂隱居形成鮮明對比,說明清流與濁流的說法並不是儒生的自吹自擂。

辛亥革命後,他不食周慄,流亡到“首陽山”(上海租界)。湖南軍政府對他極爲不滿,藉口籌餉,奪走了他的積蓄。此事的不公正在於:他在晚清是比較清廉的人,反對民國完全出於“忠臣不事二主”的個人操守,並不是反對共和主義理念;袁世凱集團大多不如他清廉,投靠民國完全是機會主義行徑,根本不是熱愛共和國的原則。

民國當局收買機會主義者,懲罰清高之士,玷污了自己的原則。許多遺老反感民國,其實主要是反對機會主義。鄭孝胥就說共和國是美事,符合堯舜三代的宗旨,但大清的臣子既然已經蒙恩食祿,就不能對不起大清。真正的士大夫永遠不會忘記他不是普通老百姓,要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瞿鴻禨就是這種真正的士大夫。

袁世凱把他的隱居解釋爲留念君主制,以爲洪憲復辟就能讓他滿意,卑辭厚禮請他出山,卻遭到拒絕,因爲“事二夫(士大夫對待君主猶如女子對待丈夫)”比投靠民國更可恥,投靠民國或許還真是因爲偏愛共和國的緣故,投靠新皇帝就說明你什麼原則都沒有:如果你愛君主制,爲什麼要背棄施恩於你的大清?如果你愛共和國,爲什麼要投靠袁皇帝?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還能勉強解釋成共和國天下爲公;自己做皇帝,那就變成欺騙孤兒寡婦的奸臣和欺騙國民的國賊了。黎元洪、徐世昌等人都在大清做過官,可以根據前一種理由投靠民國;但如果第二次倒戈,就沒法解釋自己的行爲了。袁世凱一稱帝,就等於宣佈他的臣子都是可恥的機會主義者,同時得罪了新派和舊派,這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

法統重光以後,黎元洪大總統佩服瞿鴻禨的節操,再次請他出山。他仍然拒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觀。這位隱士的晚年生活非常簡樸和節制,令人難以想象他曾經身居相位。他以作詩和育兒爲樂,身後只留下大量的藏書,結果產生了大學者瞿同祖。在遺老們看來,他和袁世凱的生平證明了他們的觀念或偏見:無論多麼美好的事業,都經不住投機分子的玷污。英國人熱愛君主,美國人熱愛共和國,都是美好和正當的,但中國的革命一次又一次解放了投機分子,毀滅了正人君子,使得任何主義本身的優劣都變得不太重要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