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明朝時期掌印太監和內閣首輔是什麼職位?權利如何

在明朝時期掌印太監和內閣首輔是什麼職位?權利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本站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比較明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和內閣首輔誰的權力最大,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明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稱爲“內相之首”,內閣首輔稱爲“外相之首”,比較這兩個職位誰的權力最大,也就是比較明朝內廷和外廷,誰的權力最大的問題。

明朝是歷史上一個最爲特殊的朝代。有一種說法,明朝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皇帝,唯一能夠拿得出來說的,也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明朝前面的幾個皇帝,比如明成祖朱棣、仁宗和宣宗幾位皇帝。從朱祁鎮開始,明朝的皇帝就不像樣了。此後的每一個皇帝,都有許多非常荒唐的事情。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天啓皇帝都是多年不上朝,萬曆皇帝甚至三十年不上朝。

但就算明朝皇帝都不像樣,但明朝的江山在很長時間裏,依然非常穩固。這其實也說明,明朝權力最大的,還是皇帝。

因此,我們在討論大臣們的權力哪個最大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在討論皇帝最信任誰的問題。皇帝最信任的,權力就最大;皇帝比較提防的,權力就有限。

內閣的產生,實際上就是皇帝提防大臣權力過大的結果。

不得不說,朱元璋雖然是一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民,但他是一個天才型的人物。歷史上出過兩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民皇帝,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劉邦和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對有權的大臣都非常忌憚,都一門心思地殺功臣。

在明朝時期掌印太監和內閣首輔是什麼職位?權利如何

但是,朱元璋顯然比劉邦要高一籌。劉邦把功臣殺了以後,並沒有解決政治制度的問題,朝廷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朝廷,軍隊應該交給誰來指揮,都沒有明確的制度建設。當然了,也是劉邦沒有時間來搞這個事情。他在平定了英布之亂之後,就因爲受傷太重,過早去世了。而朱元璋不但解決了功臣的問題,而且還進行了制度建設。最大的制度建設,就是廢除宰相職位,由皇帝直接統管六部。朝廷中只有一箇中心,就是皇帝。

這種做法,有點相當於在一個公司裏,沒有總經理,直接由董事長來管理各個部門。

朱元璋雖然破天荒地取消了宰相職位,進行了非常特殊的政治設計,但是他沒有想過,這種政治設計的前提條件是,皇帝必須是一個精力旺盛、十分勤政,而且能力卓著的皇帝。這顯然就是朱元璋政治設計的侷限性。

實際上,任何一個成功的政治設計,不能只爲優秀的統治者設計,而要爲所有的統治者設計,尤其要爲平庸的統治者設計。也就是說,必須要讓平庸的統治者統治的時候,都不能出問題。朱元璋取消宰相職位的做法,就不是給平庸的皇帝設計,而只是給優秀的皇帝設計的。只有皇帝特別勤政同時能力卓著,才能保障這套制度的正常運行。

實際情況是,還沒有等到平庸的統治者出現,朱元璋自己就受不了了。很快,他就設置了內閣。

當然了,畢竟他是害怕身邊人奪權。所以他明確規定,這些內閣只是皇帝的顧問,幫皇帝參考意見,或者幫皇帝傳達旨意。總之,朱元璋把內閣嚴格限定爲祕書的角色,其官銜也是非常小的,遠遠比不上六部。

總之,朱元璋時期的內閣,就是一些跑腿的,或者參謀的角色,跟宰相是搭不上邊的,也沒有內閣首輔的說法。

但是內閣發揮作用,乃至發揮重要作用,是順理成章的事。

一是內閣是皇帝的祕書,他們和皇帝的關係很近。儘管他們是傳遞皇帝旨意的,儘管他們是給皇帝當顧問的。但是皇帝幹不了那麼多事情,他們幫皇帝幹,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傳達皇帝旨意的時候,也可能傳走樣。不再是皇帝原先的想法。只要這個皇帝不再像朱元璋那樣勤政能幹,內閣他的權力和地位就會直線上升。

而且當內閣權力直線上升的時候,內閣首輔自然也就出現了。皇帝很勤政,他來主持內閣會議,最終由他來拍板。但假如皇帝不勤政。不太喜歡幹這種事情了,或者皇帝昏庸,比較糊塗,那麼皇帝的這些祕書們,就必須有一個人來主持開會,並且由這個人最終拍板定奪。

明朝的內閣首輔,是在明英宗第二次當皇帝的時候產生並定型的。明英宗還算是比較能幹的皇帝,但是從朱見深開始,皇帝就越來越不喜歡幹事情。朱見深的內閣首輔萬安,甚至給朱見深進獻春藥,讓朱見深專心在後宮玩兒,從而讓內閣權力變大。此後,內閣首輔就基本定型了,也就有了宰相的意味。

在明朝時期掌印太監和內閣首輔是什麼職位?權利如何 第2張

但是宰相的出現,顯然是不符合朱元璋當初進行政治體制設計的初衷的,後世的皇帝雖然糊塗貪玩,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也害怕,自己玩着玩着,被謀朝篡位了。所以,他們不可能讓內閣發揮太大的作用,尤其不想讓內閣變成宰相。也因此,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就在這個時候產生了。

朱元璋在進行最初政治制度設計的時候,對太監也是嚴格限制的。他明白,太監對皇權的危害,雖然沒有宰相直接,但是在歷朝歷代中,太監確實有過很壞的影響。尤其是唐朝和漢朝後期的太監。雖然唐朝和漢朝是歷史上很強盛的朝代,但是這兩個朝代最終依然被太監給搞壞了。所以朱元璋明確規定,太監只能管後宮的事情,不能干涉前朝的事情。

但當朱元璋取消宰相職位,讓皇帝直接面對六部以及其他朝廷官員的時候,實際上就爲太監發揮作用,奠定了基礎。

前面我們說了,朱元璋這套制度要能夠發揮作用,皇帝必須是一個非常勤政的人。但皇帝怎麼可能那麼勤政呢?所以慢慢的,明朝就出現了票擬和批紅制度。

所謂“票擬”,就是當奏章交到皇帝手裏前,先由內閣對這些奏章提出回覆意見。但內閣不能直接把這些意見寫在奏章上,而是寫在一張小票上,交給皇帝,作爲皇帝的參考。這有點兒相當於現在祕書給領導寫講話稿的味道。

本來內閣只是參考意見,但皇帝太懶,因此就乾脆直接寫在上面。但既然皇帝太懶,因此,他們連寫在上面這件事都懶得做,於是找人來寫。找誰呢?自然就是找太監。太監把大臣小票上的意見寫在奏章上,這就叫做“批紅”。這樣的太監,就叫秉筆太監。

但就算太監幫助皇帝把意見填在奏章上,皇帝也懶得也難得進行最後的定奪,最後定奪的這件事,依然交給太監來幹。最後定奪的這個太監,就叫掌印太監。掌印太監同意,纔會把皇帝的大印蓋在批紅上,只有蓋上打印的批紅,纔有法律效力的。

在明朝時期掌印太監和內閣首輔是什麼職位?權利如何 第3張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臣的一道奏章,最後要能生效,司禮監掌印太監是把握了最後一道程序的人。顯然,掌印太監作用是最大的。

明朝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內閣首輔,莫過於張居正。張居正當內閣首輔的時候,萬曆皇帝還只是一個孩子,因此朝中大小事情,都是他主持在幹。但就算張居正主持朝政,他依然害怕掌印太監馮保。馮保不給他蓋章,他的那些命令也不能夠生效。而張居正之後,內閣首輔地位,再一次急劇下降。掌印太監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以至於出現了魏忠賢這種既管後宮又管前朝的大太監。

明朝的這一系列的制度設計,雖然能夠讓大臣們互相制衡,而不能做大。皇帝很輕鬆。但是效率卻變得非常低。以至於最終崇禎皇帝上臺時,雖然他想發揮點皇帝的作用。但是他總是指揮不動那些大臣們。最終,明朝亡在後金和農民起義軍手裏。

崇禎皇帝去世的時候,非常憤怒地說,他不是亡國之君,但是他的手下都是亡國之臣,所以國家才亡了。但實際上,崇禎皇帝沒搞明白,不是大臣們不行,是制度不行。而這套糟糕的制度,是他祖宗們設計的。他死後不是無臉去見列祖列宗,而是應該直接打他祖宗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