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興之戰以4萬人大敗魏國7萬大軍,諸葛恪是怎麼做到的?

東興之戰以4萬人大敗魏國7萬大軍,諸葛恪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恪是三國時期東吳的一位權臣,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三國時代幾次大戰基本都是以少勝多,比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石亭之戰等等。其實在後三國時代,孫權死後,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曾以4萬人大敗魏國7萬大軍,也是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

公元252年10月,孫權病亡,年僅10歲的太子孫亮繼位。孫權遺詔諸葛恪、孫峻等人輔政,孫亮登基後拜諸葛恪爲太傅,吳國政權實際掌握在諸葛恪手中。諸葛恪是吳國大將軍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親侄子。而當時魏國掌權的是司馬懿(251年去世)的兒子司馬師。早年,孫權令作濡須塢,又於東興(今安徽含山西南)濡須水上築堤,以阻擋魏軍。諸葛恪主政後,諸葛恪在東興徵集人力,重建以前未完成的大堤,左右依山各築城一座。派留略、全端分守東、西兩城,各帶兵千人,自己則率兵返回建業。

魏國方面認爲吳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司馬師正好想借孫權新亡,吳國政局不穩之際乘機攻吳,於是派出三路大軍共15萬人伐吳。十二月,以毌丘儉率領伐吳的中路軍,進攻武昌;以王昶率領伐吳的西路軍,進攻南郡並;令安東將軍司馬昭爲監軍,統率徵東將軍胡遵、鎮東將軍諸葛誕率步騎七萬攻東興,欲毀壞大堤。吳國軍情告急,諸葛恪親自率領四萬援軍到東興。諸葛恪派冠軍將軍丁奉和呂據、留贊、唐諮等人爲前鋒,從山的西面攻上。

東興之戰以4萬人大敗魏國7萬大軍,諸葛恪是怎麼做到的?

丁奉算是東吳的“四朝老將”了,但是之前一直沒有什麼耀眼的功績,這次將是丁奉留名史冊的機會。他對部下說:“現在各部隊行動遲緩,如果魏兵佔據有利地形,就難以與他爭鋒交戰了,我請求快速攻上。”於是讓各路軍馬從道路上避開,丁奉親自率領屬下三千人快速突進。當時正刮北風,丁奉揚帆行船兩天就到達了東關,隨即佔據了徐塘。當時漫天飄雪,十分寒冷,胡遵等人正在聚會飲酒。丁奉見魏軍前部兵力稀少,就對手下人說:“求取封侯賞爵,正在今天。”

丁奉居然下令讓士兵們都脫下鎧甲,丟掉長矛大戟,只戴着頭盔拿着刀和盾牌,裸身爬上堤堰。魏兵看見光着身子的吳兵,都大笑不止,沒有立即整兵對敵。吳兵爬上之後,立即擊鼓吶喊,攻破了魏軍前部營壘。恰逢呂據、唐諮、留贊等人也相繼趕到,魏軍驚恐萬狀四散奔逃,爭相搶渡浮橋,浮橋毀壞斷裂,魏兵自己跳入水中,互相踐踏着逃跑。魏將韓綜、樂安太守桓嘉先後遇溺,死者數萬人。另外兩路毌丘儉、王昶等得知東興兵敗,皆燒營退走,並留下大批軍需物資,被吳軍繳獲,吳軍大獲全勝!

諸葛恪憑藉此戰,威望和權力達到巔峯,受封陽都侯,加領荊揚州牧,都督中外諸軍事。丁奉憑藉“雪中奮短兵”也一躍成爲東吳後期重要的將領。戰後魏國方面,司馬師並沒有怪罪別人,而是把責任自己承擔起來,將弟弟司馬昭新城鄉侯的爵位削奪。東興之戰是諸葛恪一生最輝煌的時刻,然而此戰過後,諸葛恪開始輕敵、專權。後來興師動衆伐魏,遭遇慘敗,被政敵孫峻殺死,迅速隕落。

諸葛恪聰明伶俐,才思敏捷,起家騎都尉。後來輔佐太子孫登,說明孫權是非常喜歡這個孩子的。有幾個故事可以看出來。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面孔狹長像驢的面孔。一天,孫權召集大臣們,差人牽一頭驢來,在驢的臉上掛一個長標籤,寫上:諸葛子瑜。諸葛恪跪下來說:“乞求給我一隻筆增加兩個字。”於是任憑給他筆。諸葛恪接下去寫了:“之驢。”在場的人都笑了。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東興之戰以4萬人大敗魏國7萬大軍,諸葛恪是怎麼做到的? 第2張

又有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問他:“你的父親和你的叔父(指諸葛亮)誰更優秀?”諸葛恪應聲回答:“我的父親更優秀。”孫權問他原因,諸葛恪說:“我的父親知道應該服侍誰,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親更優秀。”這類表現諸葛恪才思敏捷、善於應對的事還有很多。其實從諸葛恪年幼時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固然他有些小聰明,但其實也是性格缺陷的。比如他有些賣弄,多少有些阿臾孫權,這樣的人能有一番作爲,但是也會輕忽大意,所以註定結局不好。

東興之戰的功勞是屬於諸葛恪和丁奉兩個人的,諸葛恪指揮調度得當,而丁奉作爲先鋒大將,擊潰了魏軍的前方部隊。戰陣之間,瞬息萬變,牽一髮而動全身,丁奉突破之後剩下的就是摧枯拉朽了。三國後期,魏國和吳國的對峙是主旋律。剛剛掌權的司馬師,面對孫權去世的吳國,想要趁機有所作爲,結果卻遭遇了失敗,不得不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