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本站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備與諸葛亮: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關鍵因爲他的背叛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1)劉備迫不及待要稱帝

小混混出身的劉備中了稱帝的心魔。

公元221年,曹丕篡漢建魏後,劉備迫不及待地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過去,劉備一直高舉匡扶漢室的“招牌”,圈粉無數,成爲三國時代的頂流。

討伐漢賊曹操,攻打江東集團,不是中興漢室麼,怎麼自個稱帝了,把老臉”啪啪啪“打成了胖饅頭。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連後世的和尚朱重八都徵求學士朱升意見,制定出平定天下的戰略方針,9個字至今越品越有味,做人最好要低調。

業餘表演藝術家劉備知道韜光養晦,可是他憋氣拉硬屎沒得辦法,公元161年出生的他已經58歲,黃土埋到了脖頸處,公元219年,他決定稱王,抵達人生巔峯。

可是幹了幾年覺得不過癮想稱帝,因爲再不稱帝這輩子就再無機會了,好歹背北面南幾年,撈個蜀漢開國皇帝名頭,也不枉這些年的東奔西跑。

從內心講,劉備有實力以匡扶漢室的名義統一中國,當個像模像樣的中興大帝,可是時間咔咔咔跑得太快,真的不允許了。

他跟漢高祖流氓劉邦一樣,憑着鍥而不捨、屢敗屢戰的革命精神建立蜀漢帝國。這時他已是61歲的花甲老人,比高祖劉邦革命成功當年還大6歲。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第2張

劉邦起兵時是47歲,花了約7年的時間,建立大漢帝國。劉備起兵時是23歲,花了38年的時間,只是佔據了一小部分地盤。

出名要趁早,當皇帝也得趁早,否則吃屎都撈不着熱乎的。從一出道,劉備貌似高舉匡扶漢室的旗幟,實際上一直做着帝王夢。

劉備得了漢中,馬上稱漢中王,其私心顯而易見。老實說這個王稱得心急了,稱王后就得論功封賞。封賞後,手下那幫人要美金要大House要美女,心態就變了,還北定什麼中原,決心和鬥志早躺平了,及時享樂的念頭鑽滿一腦子。

從另一方面講,早稱王也導致了東吳孫權集團的猜忌,劉備老小子搞甚搞,孫劉聯盟還能走多久,攜手革命的大旗還能打多長時間,這是個很大疑問。

高層一懷疑,手下就行動。在這個階段,孫權的大將呂蒙就成了曹操同謀,背後對關羽發動了猝然襲擊,引發後來的一系列敗局,白帝城成爲劉備的人生絕唱。

連中山先生都強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劉備都稱帝了,他的手下努哪門子力。不得不說,封建帝王有其歷史侷限性。如果“緩稱王”,歷史就會重新書寫,劉備會有更厚實的一筆。

魯迅先生談到陳壽的《三國志》時,認爲陳壽在美化劉備,對劉備是“故意隱其惡”。

(2)“魚水君臣”在理念上產生衝突

諸葛亮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文韜武略,博古通今,忠勇堅貞。

羽扇綸巾的他27歲出道前,曾花費好多精力研究政治、軍事、天文、地理及周易八卦玄學等。

他有匤扶漢室的遠大理想,適逢亂世,之所以放棄曹操、孫權這幫有權有勢有錢有地盤的大咖,而選擇輔佐窮得叮噹響甚至連塊根據地都沒有的劉備。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第3張

其根本原因,就是諸葛亮看中了劉備匤扶漢室的志向和決心,而義無反顧地輔佐劉備。

可是,諸葛亮沒想到的是,突然有一天,主公稱王稱帝了,匡扶漢室、討伐漢賊早扔在了腦後。

就像本山大叔說的你大媽已經不是你大媽了,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亳無疑問,想幹一番大事業的諸葛亮,在劉備稱帝后,內心會有些失落,進爾產生一些變化。從本質上講,劉備很現實,重視利益、講求實際。諸葛亮理想遠大,有家國情懷。

如果早看出劉備是個帝王迷,甭說三顧茅廬,就是十顧他也不屑於看一眼。

於是,兩人的理念不可避免地發生衝突。一般來說,理想主義者的目標比較遠大,現實主義者的目標比較近小。比如在當個大學裏,“要拿獎學金、成爲優秀畢業生”是理想主義者;“60分萬歲、能拿畢業證就行”是現實主義者。

兩者從政,即會產生政客與政治家的區別。毫無疑問,諸葛亮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就在於政治家有理想,政客眼裏只有利益。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第4張

起初,劉備也有理想,也不乏熱血,但得到荊州和益州後,思想上便發生了微妙變化。鬧了三十多年革命圖個啥,此時的劉備心裏裝滿了利益,理想卻化爲雲煙,這才幹下不伐魏而伐吳的糊塗事。

“漢賊不兩立”這塊牌子,不過是稱王稱帝的遮羞底褲,興致索然是革命的情趣內衣,興致寡然就是塊擦桌子的抹布。

劉備選擇了故意淡忘,諸葛亮選擇了牢記在心。比較尷尬的是,這種微妙變化誰還都不能給說穿了。

劉備要裝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高姿態,諸葛亮也不能遭人嫌的提醒。倆人都懂的,心照不宣而已。

一邊是諸葛亮忠於職守,埋頭苦幹老老實實做好分內的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諸葛亮一直負責幕後事務,包括劉備的家事和大軍中糧草的督辦以及郡縣的治理工作。以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的定位,是不甘心只做行政工作的。

一邊是劉備依靠龐統和法正等人,攻打地盤,擴大江山,攫取更多更誘人的利益蛋糕。

倆人看似無甚變化,理念卻愈走愈遠,一個滑向越來越豐厚的利益,一個仍然堅守匡扶漢室的初心。

事一人,忠一生。儘管如此,但諸葛亮仍然忠於劉備:“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

(3)劉備與諸葛亮的“魚水關係”

雖然,倆人被描寫成後世君臣關係的典範,但在現實中,君臣關係永遠是君臣關係,即使有可以像朋友的時候,也是十分有限的短暫時期。

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諸葛亮說了番感人肺腑的話。

備曰:“今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諸葛亮由是感動,說出“亮願效犬馬之勞”的貼心話。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第5張

三顧茅廬之後一段時間,是劉備和諸葛亮的“蜜月期”,倆人無話不談、互爲知音,關係非常好。甚至關羽和張飛都嫉妒,劉備說自己有了諸葛亮,就像魚有了水。那個時候,前途很迷茫的劉備,非常賞識諸葛亮給他的戰略規劃。

後來諸葛亮到東吳,更是發揮出卓越的外交才能,促成了孫劉聯盟,令劉備眼前一亮。

蜜月期過後,劉備和諸葛亮漸有疏離,不再像以前“如魚得水”。加上劉備麾下人才漸多,諸葛亮不再像以前不可或缺。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相信劉備有匡扶漢室的決心,所以才肯出山相助。

但是,人是會變化的,後面諸葛亮發現劉備並非真心想匡扶漢室,而是想自己當皇帝,這和諸葛亮一心想匡扶漢室的初衷相悖的。

後來,劉備也不再像以前那麼信任諸葛亮了,特別是在關羽死後。以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的定位,他應該是不甘心只做行政工作的。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第6張

但是,當時形勢沒辦法,江湖格局變了,蜀漢集團內能堪大任者屈指可算,劉備最信任的關羽、張飛、法正都死了,論能力、論威望,諸葛亮是最合適的人選,於是纔有劉備臨終託孤。

(4)劉備託孤諸葛亮的考量

《三國志》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不是說和諸葛亮如魚得水嗎?諸葛亮忠貞不二難道他不清楚?劉備這樣說,就是逼諸葛亮表態,其厚黑術相當高。

當年對身陷曹營的關羽亦是如此。

“備與足下,自桃園締盟, 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君必欲取功名、圖富貴,願獻備首級以成全功。書不盡言,死待來命。”

這封信可謂句句扎心。關羽若不棄曹歸劉,就是貪圖榮利、不忠不義不仁之徒。

正如乾隆在《御批通鑑輯覽》中批註:“昭烈於亮平日以魚水自喻,亮之忠貞豈不深知,受遺時何至作此猜疑語,三國人以譎詐相尚,鄙哉!”

站在乾隆皇帝的角度,他認爲劉備此舉表現出來的就兩個字:譎詐,這體現出劉備對諸葛亮的猜忌和不放心。

諸葛亮未出前,先後曾投靠公孫瓚、陶謙、呂布,而後走歸曹操、袁紹、劉表,沒得一塊地盤。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第7張

後來,諸葛亮出道,策劃聯孫抗曹,於赤壁大敗曹操後,才改變了寄人籬下的苦日子,並得以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規劃,跨有荊(一部分)、益二州,實力突然崛起,給曹、孫以極大的壓力。

然而,劉備在赤壁大戰後,不太倚重於諸葛亮,而是信任龐統、法正等人,諸葛亮是聰明人,自然曉得進退之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打敗曹操奪取了益州咽喉漢中,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了襄陽、樊城戰役,水淹七軍、斬龐德、降於禁,打得曹操幾乎遷都。

此時,諸葛亮儼然已退出核心決策層,很少在作戰指揮上發聲。

劉備卻沒想到,曹操和孫權竟然穿一條褲子,在二者聯合下,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江陵、公安,關羽敗走麥城被殺。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第8張

兩年後,劉備稱帝后忿而起兵,在夷陵慘遭失敗,辛辛苦苦累積的精銳力量幾乎一空。

臨嚥氣前,囑咐劉禪將諸葛亮視爲父親,同時提拔李嚴爲副手,並告訴諸葛亮說馬謖 “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之所以安排諸葛亮接手蜀漢,也是因爲蜀漢集團缺乏大才,只有諸葛亮有能力支撐這團亂麻。

公元223年6月10日,劉備駕崩於永安宮,享年六十三歲。

倘若劉備經夷陵之敗後,學一學曹操赤壁之戰後“付之一笑”的精神,養精蓄銳數年,同諸葛丞相併肩作戰,與曹魏一決雌雄,或許一戰可復漢室江山。

(5)諸葛亮爲何北伐不止

諸葛亮作爲政治家,始終把消滅割據混戰,實現全國統一,建立鞏固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政權作爲已任,一生都在爲實現這一目的奮鬥不止。

《隆中對》中,諸葛亮就從統一全國的根本目的出發,爲劉備制訂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

他認爲曹操擁有"百萬之衆",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沒有相當有利形勢的條件下,是不能與之"爭鋒";至於孫權,雖然也是完成統一大業的障礙,卻暫時不能與他爲敵。

曹、孫之間也存在矛盾,所以可以利用這個矛盾,確立聯吳抗曹的基本戰略。諸葛亮的一生,一直都是按照“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開展的。

諸葛亮也很重視建立一塊穩固的根據地,因爲這是完成統一事業的基本條件。根據當時的客觀情況,諸葛亮把這個根據地選擇在了荊州和益州。這既符合劉備當時的處境和力量,又符合客觀實際。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第9張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協助劉備創建了自己的戰略基地,這才讓劉備有了與曹操抗衡的條件。

有了根據地後,怎麼鞏固和發展,是一個重要問題。諸葛亮制定了"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的政治綱領,在內政上推行法家路線,恰當地處理了外來士族與土著地主之間的矛盾,使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得到了緩和。

在軍事上,諸葛亮堅持“以法治軍”,主張"明賞罰之理,興賞賜以勸其功,行誅伐以防其僞",所以蜀軍的戰鬥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爲之後的北伐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很可惜,後來的天下形勢沒有按照諸葛亮設想的那樣發展。東吳襲取荊州,以及後來的彝陵之戰,讓蜀國的實力受到重大損失。

諸葛亮一直沒有等到“天下有變”的有利條件。

但諸葛亮不改初心,進行了七次北伐戰爭,雖沒取得預期成功,但表現了諸葛亮主動進攻,爭取統一全國的志向。

從“魚水君臣”到“觀念分野”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爲何會這樣 第10張

諸葛亮的戰略,終極目標是消滅分裂割據,實現統一全國。

可惜的是,諸葛亮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戰略目標卻還是沒實現,但這不影響他成爲優秀軍事家的歷史地位。

主席認爲:軍事家可以分爲戰略家、戰術家和軍事理論家三種。

諸葛亮從戰績上看或許不夠出色,但在戰略上、軍事理論上以及軍事發明上,都堪稱優秀的軍事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