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還是罪臣?如何評價他?

歷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還是罪臣?如何評價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還是罪臣?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李斯是怎樣的人?他是楚國人,他能成爲秦國至秦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是秦國自秦孝公起用商鞅變法以來,堅持沿用其餘六國人才爲己用的政策延續造就出來的現象,根據李斯的經歷來看,在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中,李斯功不可沒,但秦朝的二世而亡,同樣有李斯的功勞。

歷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還是罪臣?如何評價他?

一:李斯學成帝王術後入秦,用一篇《諫逐客書》奠定了在秦國的位置

李斯並非出身於豪族家庭,但李家也不能說是貧寒,他讀過書,曾在家鄉擔任過小吏,後來又遠赴齊國,求學到荀子門下(儒學思想家,但其思想學說接近法家),在兩千年前,這種讀書、求學和做吏的經歷,不是赤貧家庭能辦到的事,起碼也得是富農。

史載,李斯“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既然學會了偏向於法家的帝王術,縱觀各國,也只有秦國纔有他發揮的餘地,於是,李斯也和前輩商鞅、張儀等一樣,來到了秦國尋找飛黃騰達之路,先依附於秦相國呂不韋,得機被秦王嬴政賞識。

李斯被嬴政賞識的原因是,他鼓動嬴政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這個建議正好跟嬴政的理想一致,且李斯還向嬴政獻上了離間六國君臣的計策,提出了一統天下要先滅韓國的方略,種種謀劃都觸動了嬴政的雄心,於是,他被嬴政拜爲客卿(在本國做官的外國人)。

但李斯在當上客卿後不久,就遇到了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機,秦國要消滅六國,但在國內卻充斥着大量的山東六國人員,包括官員、商人等等,其中難免有六國委派的間諜,爲了守住秦國的內政和軍事機密,也因爲大量的外國人來秦國當官,擠佔了秦國人的位置,在一些秦人的鼓動下,嬴政準備驅逐所有在秦的外國人。

如果秦國真的驅逐外國人,李斯的雄心壯志就將化爲烏有,於是,就有了李斯寫的那篇著名的上書《諫逐客書》,李斯從春秋時期幫助秦國稱霸的百里奚談起,一直談到商鞅、張儀等幫助秦國強大的所有外國人,闡述六國人才對秦國的重要性。

李斯用《諫逐客書》成功的打動了嬴政,促使他放棄了驅逐外國人才的行爲。不但保住了自己在秦國的前途,也保住了秦國能統一天下的根本,這算是李斯的首次鋒芒畢露,李斯也因此被嬴政提拔而“官至廷尉”,至此,外來人李斯才真正在秦國站穩了腳跟。

二:李斯在維護中央集權制上有功,但也提出過“焚書”的建議

歷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還是罪臣?如何評價他? 第2張

秦國統一天下,變成秦朝後,因爲原本的丞相王綰主張延續分封制,這個政策並不符合秦始皇嬴政的心意,於是,主張郡縣制的李斯替代王綰成爲新的大秦丞相,從入秦時依附呂不韋,到被嬴政賞識成爲客卿,再到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自己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李斯終於走上了巔峯。

成爲丞相後的李斯,提出並幫助秦始皇執行了一系列有益於維護大一統王朝的中央集權制的政策,包括廢除分封制,執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秦、漢時期盛行的隸書就是李斯主張推廣開來的)和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全國的車軌大小和長寬,在全國大修馳道等等。

這些主張和政策都是遺澤千年的好政策,李斯作爲建議者和執行者,不僅僅是爲了維護秦朝的統治有功,對後世各大一統王朝能始終堅持統一政策也是有功勞的。如果李斯後來沒有跟趙高矯詔立胡亥,秦朝的統治能多延續百來年,李斯在歷史上的地位肯定不一般,在名相中也能排個前三。

秦始皇被後世稱爲暴君的一項主要行爲是“焚書坑儒”,而“焚書”的建議者也是李斯,秦始皇三十四年,齊國人、儒學博士淳于越建議秦始皇恢復分封,以古法的經驗治國,這個建議讓提出郡縣制的丞相李斯相當不滿,於是,李斯提出了“焚書”,《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

“今陛下並有天下,別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學乃相與非法教之制,聞令下,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爲名,異趣以爲高,率髃下以造謗。如此不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令到滿三十日弗去,黥爲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爲師。”始皇可其議。

不過,李斯的這個建議首先是迎合秦始皇的心意而發出的,因爲秦始皇本就堅持廢除分封制和堅持以法家治國的理念,其次,李斯的這個建議也未必完全錯誤,漢武帝時期提倡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這個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對待非儒家的學說,沒有這麼極端而已,因此,李斯建議“焚書”的功過很難說好壞。

三:私心誤國,李斯晚節不保,功勳丞相沒能善終

是人就有私心,李斯當然也不例外,就如他早先在秦國展露鋒芒寫《諫逐客書》時,既是爲秦國的未來着想,何嘗不是因爲他自己就是外國人,也爲了自己的前途一搏。成爲秦國重臣後,因爲害怕秦始皇重用韓非,影響到自己的地位,因而害死韓非,也是李斯私心極重的重要體現。

不過,害死韓非這個競爭對手並不影響全局,秦國強大後,大把的人才投奔昔日的蠻夷之國,秦國不缺少人才,搞掉韓非也不耽誤秦國統一天下。但秦始皇駕崩時,李斯因爲私心,贊同和勾結胡亥、趙高奪位的行爲,就是徹底把秦朝送進了深淵,也爲自己晚年的悲慘境遇打開了大門。

秦始皇意外駕崩後,除了留下召長子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的含糊詔書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這給了胡亥和趙高奪位的機會,而要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離不開丞相李斯的許可,趙高也知道怎麼說服李斯,只需要讓李斯覺得,扶蘇繼位後,他的丞相位置不保就行,《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趙高對李斯說:

歷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還是罪臣?如何評價他? 第3張

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必用蒙恬爲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明矣。

就這麼一個理由,李斯被趙高說服,這個時候的李斯,在行爲上完全沒有了寫《諫逐客書》時的公私兼顧,只有保住相位的私心,於是,他跟趙高合謀,將胡亥送上了皇位,把扶蘇、蒙恬送上了死路,李斯得以繼續當丞相,但權力卻慢慢移交給了趙高,一山不容二虎,李斯的生命也進入了倒計時。

胡亥時期的李斯,似乎失去了年輕時的銳氣和謀略,趙高明明白白的隔絕內外,獨掌宮廷權柄(任郎中令,掌管所有宮廷侍衛),李斯沒有任何反對的舉動,雖然史書沒有記錄爲什麼,但我想,李斯如果反對,應該還是有效果的,他好歹是丞相。李斯的妥協,讓他自己被趙高陷害謀反時,因爲見不到胡亥的面而毫無還擊之力。

李斯最後的死法很慘,是被腰斬而死,他臨死前痛罵胡亥是無道昏君,說自己:“吾以忠死,宜矣”,可結果是誰造成的?他在配合趙高、胡亥奪位時,也早已失去了對秦朝的忠心,不過,他死前最後的斷言還是很正確的:“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爲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麇鹿遊於朝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