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爲什麼韓信能調動四十萬大軍?

揭祕:爲什麼韓信能調動四十萬大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韓信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韓信是西漢名將,號稱“兵仙”。他與“人屠”白起、“戰神”李靖、“武聖”岳飛一起,並稱爲“兵家四聖”。

劉邦曾經問韓信:“我能帶多少兵?”

韓信回答:“陛下能帶10萬大軍。”

揭祕:爲什麼韓信能調動四十萬大軍?

劉邦又問:“你能帶多少兵?”

韓信回答:“多多益善。”

劉邦笑了:“既然你帶兵多多益善,怎麼會被我逮住呢?”

韓信見說錯話了,連忙拍馬屁:“陛下雖然帶兵不多,但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啊。”

韓信情商確實不高,但他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在古代名將中能排到前三。在決定楚漢命運的垓下之戰中,韓信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部隊,達到40多萬,對項羽的10萬大軍形成了絕對優勢。最終,韓信率軍擊敗了雄心勃勃的項羽,並對項羽殘部窮追不捨,迫使項羽自刎於烏江邊。

揭祕:爲什麼韓信能調動四十萬大軍? 第2張

其實,動不動就調動數十萬以至於百萬大軍,是秦漢隋唐時期很常見的現象。

秦朝名將王翦在滅楚之戰中,出動了60萬大軍。秦始皇征伐嶺南,派出了50萬大軍。秦朝末年,劉邦攻佔西楚都彭城時,所率領的諸侯聯軍達到了56萬。隋朝時期,隋煬帝攻打高句麗,更是一度出動了100萬之衆,還不算擔任後勤保障的200多萬民夫。

可是,到了清朝時期,將領們能夠指揮調動的兵力大幅度下降。有清一代,幾乎沒有一次性出動10萬大軍的戰例,更別說數十萬清軍一起出現在戰場上血拼了。

清朝晚期的湖南人左宗棠,以書生帶兵,身經百戰,躋身歷代名將之列。1859年,左宗棠被曾國藩派到家鄉湘陰招募軍隊。左宗棠當時在湖南已經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裏,就招募了5000餘人。左宗棠將這5000餘人命名爲“楚軍”。

在經過短暫的訓練後,左宗棠率領楚軍開啓了一生的事業。

左宗棠打了20年仗,期間他所指揮的軍隊不過一兩萬人馬。哪怕是打激烈的收復新疆之役,左宗棠號稱8萬人馬,實際上也只有5萬人。這5萬人中,參與前線作戰的約4萬人。其中,劉錦棠率領的老湘營屬於主力部隊,僅有2.2萬人。

秦漢時期的全國總人口,不過數千萬人。清朝時期的全國總人口,達到了4億人。清朝時期人口總量增長了10倍,生產力水平也大爲增加,爲什麼能夠徵集的軍隊數量不升反降呢?

揭祕:爲什麼韓信能調動四十萬大軍? 第3張

一方面,是因爲在秦漢隋唐時期,國家沒有常備武裝力量。平時,青壯男丁都在家裏務農,從事生產。到了戰爭時期,國家就臨時召集他們入伍作戰。這種徵兵制度既解決了農業生產的問題,又解決了行軍作戰的問題。國家還不用負擔常規部隊的日常訓練和後勤保障——甚至連士兵使用的武器裝備,國家都不管,得由士兵自己籌備。這樣一來,國家召集軍隊就沒有多大的壓力。

而到了清朝時期,國家組建了常備武裝力量:八旗軍和綠營。國家不但負責軍隊的日常訓練、武器裝備,還得給官兵發薪水。如果軍隊的數量太多,將會對國家財政形成巨大的負擔。所以,不光是左宗棠,就連康乾盛世時期的年羹堯、嶽鍾琪等人,指揮作戰的部隊也僅有數萬人馬。

另一方面,與將領的個人風格有關。韓信喜歡大兵團作戰,帶的兵自然越多越好。“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左宗棠則信奉“兵在精不在多”,不願意帶更多的軍隊。在收復新疆之戰中,左宗棠爲加強戰力、節餉減糧,對西征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裁減,從12萬人裁減到5萬人。結果,西征軍的戰鬥力不降反升,只用了一年半時間就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