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近代名人 >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 著名思想家朱執信簡介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 著名思想家朱執信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執信(1885—1920年),原名大符,字執信,漢族,原籍浙江紹興府蕭山縣(今杭州市蕭山區),1885年10月12日生於廣東番禺(今廣州市越秀區)。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思想家。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 著名思想家朱執信簡介

父啓連,是當地有名學者,精通琴律,人稱“琴王”,曾任張之洞幕僚。1904年官費留學日本,結識孫中山、廖仲愷等革命黨人。1905年8 月,他被選爲中國同盟會評議部議員兼書記。先後擔任過《民報》、《建設》等刊物的編輯,從事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宣傳工作。1920年9月21日,他在虎門被桂系軍閥殺害。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朱執信,1885年10月12日生於廣州番禺城內豪賢街(今廣州市越秀區豪賢路)“汪氏隨山館”內。父親朱啓連是當地有名學者,精通詩詞和古琴,人稱“琴王”,曾任兩廣總督張之洞的幕僚,母親汪若昭出身書香門第。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後,3年內父母因病相繼去世,他和弟妹便由住在廣州的舅父撫養。

私塾唸書

朱執信童年進私塾唸書,酷愛文藝著作,又從舅父汪仲器學習數學。《辛丑合約》刺激朱執信關心國事。1901年12月,他作《讀辛幼安南渡錄感嘆題後》一文,闡發自己反抗清政府鎮壓人民的思想,被廣州著名學府廣雅書院擬取爲文學第一名。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資產階級維新派在廣州的新型學校——教忠學堂,後又同胡漢民、古應芬等人組織“羣智社”。在教忠學堂和羣智社的兩年中,朱執信除了閱讀梁啓超主辦的《新民叢報》外,還讀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盧梭的《民約論》、孟德斯鳩的《萬法精理》等西方資產階級名著,這些書中所包含的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對朱執信影響很大。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 著名思想家朱執信簡介 第2張

赴日留學

1904年,朱執信應廣東省留日考試,名列第一,以官費東渡日本留學,進入東京法政大學速成科攻讀經濟。他主修法政經濟,並攻數學、醫學,通英、日兩種外語,這時期的勤奮學習,爲後來所從事的理論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他在東京結識孫中山及許多留學革命青年,接受了反清的革命思想。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7月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爲同盟會最早的會員之一和重要骨幹,被選任評議部議員兼書記,擔任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主要撰稿人,在《民報》上發表了一系列政論文章,闡發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駁斥保皇黨的改良理論,並鼓吹民生主義,肯定社會革命不可避免,主張用革命手段推翻賣國的清政府,創建獨立的“中華共和國”。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歸國,先後在廣東高等學堂、法政學堂及兩廣方言學堂等校任教。積極從事聯絡,與新軍中的趙聲、倪映典等人經常祕密策劃反清鬥爭,發動民軍進行武裝起義。是年與楊道儀女士結婚。1906年1月,朱執信寫了《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一文,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翻譯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的片段。他評價《共產黨宣言》,說“馬爾克(馬克思)之事功,此役爲最”。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 著名思想家朱執信簡介 第3張

廣州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1907),返國後先後任教於廣東高等學堂、政法學堂及方言學堂,並以此爲掩護,積極宣傳革命,發展革命組織,聯絡發動新軍、綠林和會黨,投身武裝起義。宣統二年(1910)二月參加策動廣州新軍起義。翌年四月參加辛亥“三·二九”廣州起義,發動順德一帶民軍響應,並參加“選鋒”(突擊隊),與黃興等進攻督署,激戰中負傷,流亡香港。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先後去世,人心浮動,朱執信決心發動廣州起義。他與趙聲、鄒魯等計議:由鄒策動防營首先發動,朱即集合民軍,趙策動新軍響應。預定12月13日前正式發動,不料期前8日鄒分發會票給防營同志時消息泄漏,致被迫完全放棄原來計劃,同志中有被捕者,幸均未供出朱、鄒姓名,故朱等仍安然無事。1910年2月的廣州新軍之役,朱執信負責發動順德一帶民軍支援。1911年4月27日(陰曆三月二十九日),在舉世聞名的黃花崗起義中,他既是黃興在統帥部的得力助手,又是負責圍攻兩廣總督衙門的“先鋒”隊(敢死隊)的領導成員。該日下午,他匆匆趕到小東營五號參加突擊隊,操起一把剪刀,拿起兩枚炸彈,同黃興等人一道撲向兩廣總督衙署。進攻中,炸彈用盡,又從犧牲同志身上撿起短槍,與敵巷戰,負傷仍繼續戰鬥,經過一番激戰,朱執信帶領20餘人擊斃敵人,但敵軍漸多,寡不敵衆,彈盡援絕,只得撤退。他帶着傷痛,混入清軍,鎮靜地折入橫巷,繞至雙門底(今北京路)附近的林氏書塾,然後悄悄,地乘船離穗赴香港。此後,又多次參加革命武裝行動,每次臨行之前都給家人留訣命書,以示義無反顧的決心。

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朱執信在廣東發動民軍會攻省城,迫使清水師提督李準投誠,對於促成廣東“兵不血刃”而光復,起了重大作用。之後,擔任廣東軍政府總參議,着手裁撤民軍,編練軍隊,整頓軍紀,準備北伐。並幫助姚雨平從民軍團體挑選精英,迅速組成一支萬餘人的精幹的“北伐軍”開赴前線。南北和議達成後,任廣東都督胡漢民的審計院院長兼廣(州)陽(江)軍務處(後改稱綏靖處)督辦。在廣東審計院長任內,清貧廉潔,一絲不苟,嚴格執法,不徇私情。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 著名思想家朱執信簡介 第4張

民國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朱執信與廖仲愷前往日本,參與孫中山領導的反袁鬥爭。翌年10月返粵後,與鄧鏗策劃廣東反袁鬥爭和驅逐龍濟光的軍事行動。其間,又奔走南洋各地爲革命籌款。1914年9月奉命返粵,在廣州及東莞、陽江、雷州等處,參與策劃一系列武裝鬥爭,協助鄧鏗主持廣東的討袁軍事,並受鄧委派前往新加坡、馬來亞等地籌款,繼又主持驅逐袁世凱心腹、粵督龍濟光的軍事活動,由於所聯絡的各路民軍舉義時不一致而失敗。他還爲《民國》雜誌撰寫了《暴民政治者何?》、《開明專制》、《革命與心理》等政論,揭露袁世凱賣國獨裁的真面目。

1915年11月,奉孫中山召請赴日本籌商討袁軍事,正式加入中華革命黨;12月受命爲中華革命軍廣東司令長官,負責廣東方面軍事,得到孫中山撥給的大批經費,由張發奎、薛嶽、李揚敬等人協助,在澳門祕密設立討龍軍事指揮機構,同時積極擴展中華革命黨組織。 次年1月,在惠州等地舉兵討伐袁世凱。

革命宣傳

與此同時,朱執信仍堅持理論宣傳活動,爲《民國》雜誌撰寫了許多捍衛共和、反對袁世凱專制的政論。在《無內亂之犧牲》、《暴民政治者何?》及《革命與心理》等文中,揭露了袁世凱禍國殃民的罪行,駁斥了當時反動分子把革命者及其主張詆譭爲“暴民”和“暴民政治”的謬論,反覆指出“民心惡袁”,堅信民主革命必然勝利。

民國6年(1917年)夏,按孫旨意撰寫《中國存亡問題》一書,反對參戰。1917年7月,朱執信擔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的軍事聯絡及掌管機要文書的職務,隨孫中山率北京政府起義海軍南下護法,從事黨務、政治、軍事和宣傳等方面的工作,協助孫中山以陳炯明統率的廣東省長親軍爲基礎,編練成援閩粵軍,佔據汀州、漳州地區,發展革命武裝。,1918年5月,由於滇、桂軍閥破壞,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孫辭去大元帥職。朱執信隨其離開廣州到上海,協助辦理海外僑胞捐款事宜,並擔任與福軍及陳炯明軍的聯絡,準備驅逐竊據廣州的桂系軍閥。朱執信並多次往返廣東、福建和上海之間,積極從事驅逐桂系軍閥的軍事活動,爲喚起民衆,他還在上海創辦《民國日報》副刊《星期評論》和《建設》雜誌。“五·四”運動期間,協助孫中山撰寫《建國方略》,發表《革命黨應該如何》等文,熱情歌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同時,奉命在上海創辦《民國日報》副刊《星期評論》和《建設》雜誌,擔任編輯撰述工作。

轉戰南方

1920年夏,孫中山決心驅逐桂系軍閥,“統一南方”。爲此,朱執信於6月下旬再次被派赴漳洲,敦促駐紮該地的粵軍西進討桂。旋又不避艱險前往廣州,聯絡國民黨舊部和民軍響應討伐桂系軍閥的行動。1920年8月間,朱執信受孫中山派遣,參與“粵軍回粵”之役,對付佔據廣東的桂系軍閥。8月下旬,粵軍攻抵東江一帶,桂系軍閥莫榮新將其主力全部調至前線增援。粵軍由於連續作戰,十分疲勞,加上兵力還不及桂軍,“忽遇強敵,全線爲之一阻”。於是雙方在東江流域的惠陽、河源、龍門一線呈膠着狀態,誰勝誰負,難見分曉。這時,朱執信舊部、虎門要塞的肇軍表示願意脫離桂軍,要求他到虎門主持一切。爲使粵軍擺脫困境,朱執信冒險進入虎門。在他的策動和民軍紛起的壓力下,虎門要塞司令丘渭南宣佈獨立。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 著名思想家朱執信簡介 第5張

不幸犧牲

1920年9月21日,朱執信到虎門調停駐軍與東莞民軍衝突時被桂系軍閥殺害。朱執信犧牲的消息傳來,孫中山悲痛地說:“執信是革命的聖人”。“執信忽然殉折,使我如失左右手”。1920年12月15日,朱執信烈士靈柩由寶璧兵艦運回廣州。1921年1月16日葬於廣州東郊東沙馬路駟馬崗(即今先烈路),孫中山親自步行執紼,他的墓建於一九二二年。一九三六年,因墓地有白蟻,將遺骸遷到墓南的執信中學,原墓則爲衣冠冢。軍政府公祭大會,孫中山與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聯名致祭文,並親自出席追悼大會。大會決定建立執信學校以爲紀念,孫出席執信學校(今廣州執信中學)成立會,親臨致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