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蘇東坡曾寫《賈誼論》:調侃賈誼氣量太小

蘇東坡曾寫《賈誼論》:調侃賈誼氣量太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夢溪筆談》曾記載安徽省寧國縣有一種蛇,叫做“枳首蛇”。據沈括所言,此蛇長得像蚯蚓,身體兩端皆有頭,往往幾十條羣居在一個洞穴裏。可是,今人認爲,蛇有雙頭,在自然界雖存在,但那是基因變異的結果,不可能是羣體性共有的特徵。不獨蛇類,其他一切動物,包括人類,也有這種特殊存在的個體。

照今人看來,枳首蛇根本就不是雙頭蛇,只是其尾部的“造型”像一個蛇頭而已。但枳首蛇的確俗稱“雙頭蛇”,一般無毒,屬於遊蛇科。而遊蛇科是蛇類的“第一大宗”,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蛇屬於此科。

蘇東坡曾寫《賈誼論》:調侃賈誼氣量太小

網絡配圖

沈括一筆帶過的雙頭蛇,乃中國傳統觀念中的一個“惡獸”,只要見過它的人,非死即傷。西漢初期的大文豪賈誼,就在其《新書》裏,講過春秋時期楚國名相孫叔敖與雙頭蛇的傳聞。說有一天,年幼的孫叔敖外出旅遊,回來後卻很鬱悶。原來他在路上遇到一條雙頭蛇。常言道,見雙頭蛇者必死。他的母親卻只是問他蛇怎麼樣了。他說因爲怕其他人再次碰見這種惡蛇,便當機立斷,將其殺之。母親便堅持認爲沒事,總是爲別人着想,乃積陰德之舉,上天不僅不會降災於孫叔敖,反而會眷顧他。

孫叔敖這才釋然。賈誼寫孫叔敖兒童時代的這個故事,有怎樣的微言大義呢?人與一般的蛇相遇,在古典文獻的很多記載中,有時是福,有時是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反覆覆,莫衷一是。但碰見雙頭蛇,則結論很肯定,絕對是攤上大事了。可孫叔敖是一個特例,他不僅遇見,還滅之,反而一點事都沒有,長大了還做了楚國的丞相。

要知道,古人殺蛇,造成家破人亡的記錄非常之多,更何況孫叔敖殺的可是傳說中的雙頭蛇。足可見,上天的確是對他相當垂青。也難怪,小小的一個孩子,既能深諳殺雙頭蛇將付出慘重的代價,又能反其道而行之,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爲民除害。

賈誼寫雙頭蛇,恐怕是在深深地欽羨孫叔敖的傳奇。亞聖孟子所言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舉了很多由屌絲變爲“大師”的例子,其中一位曾“舉於海”的牛人,便是他。當年的海邊,可不是今天先富起來的沿海地區,反而相當於是偏遠貧困山區。孟子是否有所誇張,孫叔敖是否就真的曾慘到這個地步,這都不重要了。關鍵是,這位小時候就有殺雙頭蛇壯舉的同志,被楚莊王慧眼識英才,提拔做了國相。君臣相得益彰,千載難逢。孫叔敖是當年諸侯各國搞民生工作的第一高手,而雄才大略的楚莊王,有了他的輔佐,真的就不飛則已,一飛沖天,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蘇東坡曾寫《賈誼論》:調侃賈誼氣量太小 第2張

網絡配圖

反觀賈誼,就非常悲催了。他生活在漢文帝時期,當時漢代的統治思想,依然延續着黃老無爲而治的路數。雖然早在漢高祖劉邦時期,就有儒家學者想要扭轉乾坤,搞儒家那一套,但都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賈誼也是儒門人士,他堅持認爲無爲而治讓很多人都“無法無天”了,必須大彰孔孟之道。漢文帝雖贊同賈誼的主張,兩人的交情也頗深,但漢文帝做不了楚莊王,賈誼也做不成孫叔敖。

漢初,黃老哲學的地位相當穩固,而漢文帝也不是一個有魄力的霸主,他只是一個守成之君而已。漢文帝待賈誼不薄,讓他做了小兒子樑懷王的老師。樑懷王劉勝是漢文帝最疼愛的幼子,可偏偏在做賈誼的學生時,騎馬摔死。賈誼自責萬端,竟也跟着鬱悶而死。後來北宋的蘇東坡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賈誼論》,來探討賈誼的非正常死亡。蘇大才子認爲,賈誼之死,並非僅僅是因爲樑懷王的意外事故,而是他本人氣量太小,憤怒過大,不死纔怪。

蘇東坡曾寫《賈誼論》:調侃賈誼氣量太小 第3張

網絡配圖

蘇東坡還說,賈誼其實沒必要如此,一個有才華的人,如果被欣賞並委以重任,那當然是好事。但如果終身懷才不遇,那也只能說明這個世界有問題,而不是人才有問題。既如此,就沒有必要鬧情緒了,可以慢慢等待機會。即便到死都沒等來“戈多”,那也是天命如此,該喝酒吃肉,照樣吃喝不誤。

正所謂,得之我幸,不得我亦不哀。如果一千多年前的賈誼聽到蘇東坡這番教誨,肯定要反脣相譏:你姓蘇的是站着說話不腰疼。的確,蘇東坡活着的時候就是享譽九州的大文豪,死後更是被推爲古典全能型才子第一人。你要別人等,你自己等等,看是個什麼滋味。蘇東坡是後來人,不知他是否殺過雙頭蛇,反正賈誼只能拿更早的孫叔敖作爲偶像。大抵賈誼連單頭蛇都沒有殺過。要不,他怎麼會滿腹經綸,卻抑鬱而亡呢?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