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歐陽修將王安石比作李白韓愈,王安石回覆十四個字

歐陽修將王安石比作李白韓愈,王安石回覆十四個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有所成的王安石於慶曆二年(1042年)離開江寧府,去汴梁參加決定一生命運的科舉。在汴梁城,王安石結識了赴試的同鄉曾鞏。

彼時、二人都是白丁,卻惺惺相惜從此結爲知己。

當曾鞏看過王安石的文章之後,不禁擊節歎賞,拿了王安石的文章去請自己的恩師、當時執文壇牛耳的前輩歐陽修點評。在宋仁宗慶曆初年,歐陽修的文名已經是遠播中外。如果文章可以得到歐陽修的認可,作者立刻就會名揚四海。

果然不出曾鞏所料,歐陽修一見王安石的文章,驚歎不已、頻頻點頭。

歐陽修將王安石比作李白韓愈,王安石回覆十四個字

網絡配圖

歐陽修把這位青年俊彥比作李白、韓愈,贈詩讚道: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歐陽修本是希望這位後起之秀可以繼承李白、韓愈的功業,一洗凡馬萬古空的。哪知道王安石志不在此,而是以忝列亞聖門牆爲幸事,所以他在答詩中寫道——

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

通過答詩,王安石委婉、明確的表達了他的志向所在,對於歐陽修這樣成名已久的大家賞識,他的表現讓人難以理解的同時,進而會令人生出此人不識擡舉之感。

王安石這是怎麼了?

王安石,直到今天仍是一個無法蓋棺定論的歷史人物。後世一些人出於政治需要刻意把他列入了法家人物行列,對儒家大加鞭撻,似乎王安石是一個奉法反儒的急先鋒。

公允地講,王安石是一個深受孔孟文化影響的儒派人物。如果強要往法家上靠的話,至多可以說爲一個援法入儒的新儒。也可以視爲融儒、釋、道三家之學爲一身的新派宋儒。

王安石認爲:聖人並非是生而知之的,而是後天的學養形成。之所以是聖人,完全是在學習中勤于思考的原因。王安石以爲:“萬物莫不有至理焉,能精其理則聖人也”。

歐陽修將王安石比作李白韓愈,王安石回覆十四個字 第2張

網絡配圖

在王安石看來,即使是普通的販夫走卒,只要是精通其理,同樣是聖人。他這種驚世駭俗的思想,在那些自詡爲孔孟傳人的腐儒眼中看來完全是一種離經叛道,自然是無法容忍的。

其實,王安石身上有許多的行爲是時人無法理解的。

在建康讀書的同時,王安石非常注重社會調查,儒家經典外的學問也是他學習的範圍。對農夫、女工他一樣虛心請教,藉此印證聖賢之學的正確可靠與否。在對社會現實有了深刻理解與認識之後,更堅定了他刻苦讀書的決心。

難能可貴的是,王安石對於傳統儒家文化,並不是墨守成規的奉爲圭臬,對孔孟之道他持批判繼承的態度。對於聖人之學,王安石也大膽提出了自己看法。直抒已見:“言而無理,雖周、孔所不敢從”。並用不拘泥於前人傳注,大膽思考、發前人所無,師古而不泥古。這樣一來,日久形成了自己在學術上的認識與深刻理解。

這也是他各方成就超過許多同時代人的重要原因。飽受非議,則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罷了。

歐陽修將王安石比作李白韓愈,王安石回覆十四個字 第3張

網絡配圖

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身,其次立言。歐陽修以爲王安石是個立言的人,但是王安石的目標卻是:立德。

只有聖人才能立德。王安石的目標就是成爲聖人。孔孟之後的第三聖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