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中國古代是否有一種酒杯,它倒滿酒後,客人喝酒時,杯中的酒永遠喝不“幹”?

中國古代是否有一種酒杯,它倒滿酒後,客人喝酒時,杯中的酒永遠喝不“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座上客常滿,尊中酒不幹——這是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對聯,中國古代是否有一種酒杯,它倒滿酒後,客人喝酒時,杯中的酒永遠喝不“幹”?

很多讀者看到這裏,又以爲小編在說醉話,其實小編是一個滴酒不沾的人,而且說得都是明白話。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李白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鸕鶿勺,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明朝的劉炳,也曾經寫過《荊門賦》,裏面有紅剝鸕鶿勺,翠消鸚鵡杯。的句子。

李白和劉炳的詩中,都有一個關鍵詞:鸚鵡杯——鸚鵡杯在歷史記載中,就是那種“永遠”也喝不完酒的酒杯。

有讀者說,咱們不提劉炳,專門說李白,李白就是李大白話,他寫的白髮三千丈;仙人撫我頂,結髮授長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些詩句不都是沒有影子的事嗎?

可是唐詩中描寫的物件,有些看似不合理,其實是真實存在的。比如:白居易的《繚綾》詩中,這樣任性地寫道:“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霜。”

中國古代是否有一種酒杯,它倒滿酒後,客人喝酒時,杯中的酒永遠喝不“幹”?

繚綾是一種服裝,它怎麼能如煙、如月、如水(瀑布)又如霜?可是馬王堆辛追夫人的素紗襌衣出土後,當代的人才知道,在這件世界最輕、最透明,最飄逸的衣服面前,白居易的詩詞怎麼描寫都不過分。

不管是考古學家,還是古文學家,他們都有一個強烈的心願,那就是在萬幸之中,在某座古墓中出土一件鸚鵡杯,讓大家搞明白此杯“酒水不斷,常喝常有”的祕密。

這個機會終於在1965年被等到了,南京有一座象山,象山下有多座古墓,爲了避免盜墓賊的迫害,南京的文物部門,組織人力,就對這些古墓展開了保護性的發掘。

在這些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價值最大的就是王興之夫婦墓,從他們的墓誌瞭解道:王興之本是琅琊臨沂都鄉南仁裏的人,曾任東晉的中下層官吏,亡於鹹康六年十月十八日。

王興之墓出土了一批晉代的文物,其中有兩件文物值得一提,一件就是王興之夫婦的墓誌銘碑刻。有人這樣稱墓誌銘上的書法:方正遒勁,凝重韻致。筆力挺拔,行氣疏朗,盡顯古拙。

這塊墓誌銘,亦成爲我國書法界,研究晉代書法的極好樣本。

接下來纔是本文的重點,那就是一個殘破的海螺。這個海螺已經碎掉了一半,露出了海螺尾部一格又一格的內腔。在並非沿海城市的南京古墓中,出土一個海螺就是件不尋常的事兒,更不尋常的是,海螺的螺殼之上,還鑲嵌着一個完整光滑的銅邊——這個海螺器物是幹啥的,一時間竟將在場的古文物專家們全都難住了。

一個人不明白,不代表南京市各行各業的專家們都不明白,南京市博物館隨後開了一次“諸葛亮”會,南京的海洋生物學家,知名作家、還有文史專家,考古學家齊聚南京市博物館,大家暢所欲言,目的是搞清這個海螺的具體用途。

文史專家說:這個海螺,應該是一件樂器,法螺,螺號都是樂器,不用海螺做樂器,還能做啥?

考古學家說:這個海螺,是不是盛放什麼東西的容器?

而作家說:我覺得這個海螺後面大有文章……

中國古代是否有一種酒杯,它倒滿酒後,客人喝酒時,杯中的酒永遠喝不“幹”? 第2張

最後,海洋生物學家站起來發言,他告訴大家,這個海螺不尋常,它的名字叫鸚鵡螺,原產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這種海螺死後,螺體不沉,而是飄在海面上。鸚鵡螺的螺殼非常漂亮,它是古代沿海地區貴族的炫耀品——那奇妙的形狀,美麗的顏色,還有獨一無二的質感,任何一樣,都有一種令人目眩的富貴。海洋生物學家的話剛剛落地,一名作家站了起來,他激動地道:它難道是傳說中的鸚鵡杯?

專家們一起查資料,找書籍,去僞存真,最後一致認定,這個海螺,就是傳說中的鸚鵡杯。

鸚鵡杯喝酒不幹的祕密,其實也不是什麼無解的難題,因爲鸚鵡螺碩大,可以裝幾斤重的酒液,故此,酒量小的很難喝完。最讓人覺得神祕的是:鸚鵡螺的螺殼中,有30多個天然分割開的空腔,但彼此都有小孔相通。酒雖然可以倒滿,卻不能一次將其全部喝乾,需要慢慢喝才成。故此,纔有了“永遠喝不完” 的酒杯的美譽。

鸚鵡杯的祕密揭開,等於去了考古界的一樁心病,其實,從這個舶來品上,也讓我們看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性,國家想要強大,就要和世界通商,不僅要開放陸路,更要開放海路,只有這樣,才能互通有無,廣納財富,迅猛發展,贏得未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