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古代對死的叫法有多少種?地位不同叫法不同

古代對死的叫法有多少種?地位不同叫法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委婉,這算不上什麼優點或者缺點,只是一種文化特色,不過從一方面來說,也體現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

比如說人死了,如果直接說死字,就會顯得不太尊重和禮貌,所以在中國形容人死了,有很多委婉的叫法,尤其古代非常講究這點,不同身份地位死法情況不同的人,死的叫法都有不同。

古代對死的叫法有多少種?地位不同叫法不同

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我們從各種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的,皇帝死了叫“駕崩”,這個叫法出自《禮記》,最早《禮記》就對各階層人士死亡的叫法有硬性規定,崩這個字,一直到清朝皇帝還在用。

據《禮記》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hong),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崩的的含義就是山塌了,形容天子或者皇帝之死如山崩一樣劇烈,而薨有羣蟲起飛之聲的意思。

一個是山崩一個是蟲子飛,這動靜就可以看出差別,皇帝和諸侯雖然就差一級,待遇可是千差萬別啊,其它大夫官員之類的就不多說了,死了都有專用的說法,不能亂用,在封建朝代僭越可是一個大帽子。

古代對死的叫法有多少種?地位不同叫法不同 第2張

古代皇帝死叫崩,諸侯死叫薨等等,那麼普通老百姓死了用什麼詞形容呢?如果也按《禮記》的規定,那麼老百姓籠統的就叫死,這裏邊也有細分,君子曰終,小人曰死,或者少者曰死,老者曰終。

當然以上只是《禮記》的規定,適用範圍比較小,後來民間又衍生出非常多的說法,三教九流,男女老少之死,都有專用叫法,非常複雜,比如和尚叫圓寂或者坐化,道士叫登仙或者羽化等。

古代未成年人之死,叫做殤,根據年齡段又有,長殤(19-16歲)、中殤(15-12歲)、下殤(11-8歲)、無服之殤(8歲以下)的區別,爲國捐軀而沒有後代的,叫國殤,另外未成年人之死也泛稱爲夭折等。

成年人之死就沒那麼多講究了,一般叫逝世、謝世、去世等,老年人之死,一般叫做壽終,如果輩分比較高,男的叫正寢,女的內寢,所以壽終正寢其實只是形容老年男性的,另外還有作古、四遊、百年、駕鶴西遊等叫法。

根據死法不同,吊死或絞死叫縊,被兇器所殺叫殪,淹死叫溺等等,爲某件事業而死叫殉,英雄壯士叫犧牲,將軍之死叫隕,形容上古先人之死叫困等等。

那麼我們形容自己的父母去世該怎麼說呢?古代父母都沒了,稱棄養,意思是自己不能孝敬父母了,形容父親沒了,叫失信,形容母親叫失持。

古代對死的叫法有多少種?地位不同叫法不同 第3張

如果形容丈夫或妻子死了,應該怎麼說呢?這個大家肯定沒想到,叫做分手,分手就是離別的意思,其實去、離、別這些字,經常用作對死亡的委婉說法。

當然除了比較禮貌的委婉說法,其實民間也有很多不太禮貌的,比較俏皮的形容死亡的詞彙,比如翹辮子、撂挑子、艮屁着涼、上西天、見閻王等等,這些一般都是比較調侃的說法。

總之在中國文化中,對死的婉稱實在太多了,我以上說的也只是一部分,在中國文化中,單死之一字,都可以衍生出這麼多東西,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程度可見一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