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孔子爲什麼評價晉文公譎而不正

孔子爲什麼評價晉文公譎而不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個詞是孔子對其的評價,咱們先來看看這個成語解決一個問題,“譎”的意思。這個字兒的意思是權詐,欺。晉文公這麼一個得民心基本沒有什麼黑點的人,爲什麼會被孔子這樣評價呢?

孔子爲什麼評價晉文公譎而不正


重耳一開始只是晉國的一個皇子,安靜的學習讀書交友。但是皇宮這個地方豈能容得下你這種身份的人,驪姬爲奪皇位,設計陷害其他皇子。當然他們的父親也是相信了,畢竟枕邊風的威力巨大。在自己的弟弟選擇反抗的時候,他選擇“不與父戰”,並且和自己的舅舅逃到了母親的國家。這時候的重耳真的是完美的詮釋了“我打不起我還躲不起”的真諦。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也是沒有什麼野心的人。

在翟國的日子非常舒適,特別是在自己有了老婆之後。身爲一名皇族能有這樣安靜的小日子,對於當時沒有野心的晉文公來說真的是非常完美啊。甚至是在自己的父親死了,別人請他回去繼承王位,他以沒有給父親守孝爲理由給拒絕了。人家沒辦法,只好讓他的弟弟繼承。聯繫到後面的重耳登基之後的所作所爲,我覺得他這會兒的表現難道是在等一個時機?

弟弟一當上皇帝,就毫不猶豫的殺了兩個請他回來的大臣,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的哥哥,畢竟想要高枕無憂,就必須斬草除根。而此時的重耳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家庭美滿,生活和樂,並且已經在翟國過了十二年。

在得知自己的弟弟要殺自己的時候,不得已,他又開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也正是這個契機使他最終奪回了晉國的王位。

至於孔子對他的評價,是因爲他有過一次以臣子的身份來召請周天子的事件。在孔子的眼裏,這是嚴重不合理法的。即使你之前的種種表現都顯示你孝順並且有能力,但是這個行爲就能顯示出你的野心。而周天子之所以答應也是因爲忌憚當時晉國的實力。

晉國國君晉文公是誰

春秋時期的諸侯王大多都與周王室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也不例外,據《左傳》記載,晉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後來的晉國國君,也是春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

孔子爲什麼評價晉文公譎而不正 第2張


除了任用管仲順遂朝野而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中第二位稱霸的帝王。歷史上著名的“齊桓晉文”便指得是這兩位名垂千古的帝王。

先秦的時候,諸侯王的兒子統稱爲公子,其實女兒也稱爲公子。晉文公爲公子時就敏而好學,喜歡結交有識之士,算得上是璞玉渾金的好少年,不過這個好少年卻沒有得他老爹晉獻公的寵愛。

當時年老的晉獻公將死未死,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寵愛的驪姬的兒子,可惜天公不做美,重臣裏克作亂,以下犯上,晉國一片大亂,國內動盪不安,晉獻公的許多兒子死的死,跑的跑,裏克想讓晉獻公的兒子即位,可是晉獻公只有兩個公子有賢名,那就是重耳和夷吾了。

裏克派狐毛到翟國迎請重耳,可當時的重耳猶豫不決,跟自己的寵臣狐偃和趙衰商量,無奈他想多活一段時間,放過了這次稱帝的大好機會,婉言拒絕了大臣的好意。

裏克無奈,只好去派人去樑國請另一位公子——夷吾,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公,看到好處的重耳就後悔了,於是便帶着謀士回國,走走停停,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後纔回到晉國,糾結軍隊打敗了自己的弟弟,登上了王位,成爲了一位名垂千古的霸王。

春秋霸主晉文公是何許人

晉文公,姓姬,名重耳,自己的母親是狐姬。很多人都對那個時代的人的名字感到好奇,會疑惑這些名字都是怎麼取出來的?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的主角重耳在那個時代是個名副其實的霸主。

孔子爲什麼評價晉文公譎而不正 第3張


在自己父親的嬪妃設計陷害自己,使得自己不得不背井離鄉逃亡的時候,他也沒有想過去怪罪自己的父親。在父親下令逮捕自己的時候,他居然還讓那些人不要違抗命令。在最後他的弟弟召喚他回國想要殺掉他的時候,因爲幾乎全世界都在幫他,導致他弟弟反倒被殺了。對於這樣一個得民心的人,他不當皇帝我都覺得奇怪。

在他執政期間,也的確是爲人民辦事兒,身邊跟着的謀士也都是他在十七歲便認識,並且隨他流浪了那麼多年的心腹。在他剛上位的時候,謀士就建議去幫助周襄王,護送周天子回到自己的都城,因此得到了周天子的看重,還被封地。

在之後的執政期間,他一路攻佔其他國家,流亡期間學到的東西結交的朋友,在他的稱霸之路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助他成爲了春秋霸主。可見,人際關係是多麼的重要。

在天下局勢穩定之後,他開始對國家進行改革,從這些舉措來看,他絕對是一位明君。

縱觀晉文公的一生,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

晉文公重耳逃亡的故事

能在歷史上留名的人必然是有他的過人之處,比如南唐後主李煜據說是雙瞳,朱元璋長相奇醜無比。但是晉文公這個我就不清楚了,在最開始知道他名重耳的時候,我以爲他的耳朵有什麼問題,然而事實證明,他是個很正常的人,並且很有能力。

孔子爲什麼評價晉文公譎而不正 第4張


在外流亡這麼多年,最終還能回來成爲晉國的君主,最終帶領自己的國家走向巔峯,這一切除了運氣以外,還有能力。再者,在流亡的時候,重耳的桃花運也不錯。

當然他也有黑點,這件事情一直讓我覺得很荒誕。

在他流亡的時候又一個忠臣一直跟他到最後,名爲介子推。在他快被餓死的時候,介子推甚至割下自己的肉來給晉文公充飢。我個人覺得臣子能做到這兒份上,真的是忠心到一個極致。但是晉文公在成功之後,不知道是工作太忙還是什麼,所有人都封賞了唯獨少了介子推。所有人都在爲介子推感到不平,這麼多怨念終於促使晉文公想起了這麼件事兒,這麼個人。他趕緊去給他補上遲來的各種封賞,但是介子推這人也搞笑,寧死不屈,我就不接受你的封賞。

甚至帶着自己的母親躲到了山上,就是爲了做個普通人。真是越看越覺得這裏面有什麼更深的內情,然而我們無從得知。最後晉文公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下來,沒想到的是推最終抱着母親在一顆大樹下被燒死了。臨死的之前還留下遺言,只願晉文公是個明君。

晉文公心有愧疚,便定下這一天爲寒食節。

重耳的名字怎麼讀

重這個字呢,它不是沒有部首的,它的部首是“裏”,除了部首之外還有兩道筆畫。也是有兩個讀音的,一個zhòng,一個chóng。重耳的重呢,在這裏是第二個讀音。

孔子爲什麼評價晉文公譎而不正 第5張


這個讀音的“重”字,有三個意思。一個形容次數不斷,反反覆覆的,一次又一次。另一個意思呢,是說一層層,一種種,很多而且條理分明。最後一個意思呢,是指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九九重陽。

其實這是一個會意字是“人走千里”的意思,後來被人引申成了雙腿沉重。人行千里,每個人的名字都有着與他人生相關的寓意在裏面,想起當初重耳逃難的時候,又何止是走了千里啊。

關於“耳”這個字,大家應該不陌生吧,畢竟是人體器官的一部分。讀作er,有二聲的,也有三聲的。因爲習慣問題,重已經是二聲了,後面的耳就被人們讀成了三聲。作爲一個象形文字,耳的本義呢,就是聽力的器官,因爲跟耳朵有關嘛,也被引申成了聽到,穀物在經受小雨的滋潤之後生長出的嫩芽等等。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語氣詞的用法,表示限制、轉折或是結束,文言文中這種句讀法最常用了。在讀一篇文言文的時候,在一個句子的最後有一個“耳”字還蠻常見的。

玩笑一點的來講,人行千里結束,重耳的名字,重耳的前半生。走走停停,千里之後,變得出息了,成了國君。

晉文公攻原全文介紹

晉文公攻原是一篇文章,出自韓非子。他寫了很多民間流傳的典故,這篇關於晉文公征戰故事,除了提出君主通過誠實守信可以更好的順應人心治理國家得天下外,還列舉了君王明察下情的重要性。韓非子寫文的目的是爲了給君主們提出各種強國稱霸的方法。

孔子爲什麼評價晉文公譎而不正 第6張


晉文公重耳曾經在外逃亡十九年得到齊國楚國和秦國的幫助,等到他重新回到晉國開始統治晉國的時候,他又該如何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呢?晉國國力逐漸強盛,開始擴大晉國勢力範圍。韓非子指出雖然晉文公可能與曾經有恩於他的國家對戰,但是晉文公是一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一定會兌現許下的諾言,這樣的君主最後才能夠得到人心,稱霸中原。

晉文公攻打原國就是一個例子。晉國在出兵原國的時候只准備了十天的糧草,晉文公作出約定,如果十天後原國沒有打敗,就退兵。所以希望晉軍能十天內取勝。兩軍僵持,原國的糧草也快用完。而到了約定的日子,晉文公果然如約退兵。

退兵前,原國細作提供情報,再多三天原國可以攻克,軍內大臣也都紛紛勸晉文公再拖遲幾天。晉文公卻迴應,說爲了得到原國,而破壞了自己的誠實信用,認爲不值。晉文公退兵後,他的誠實守信卻傳遍了原國。原國老百姓認爲晉文公是一爲好君王,都願意歸屬於他。因此晉文公雖然沒有攻打下原國,卻反而得到了原國民心。

韓非子還在文章裏列舉了具體的誠實守信應該如何做到,以及身體力行的去實行的例子。誠實守信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在各個方面都應該去遵守。在與朋友相交,與羣臣們制定策略,在對待百姓上,都應該重視信譽,有了信譽,才能真正的使得朋友真心支持相助,賢臣們進行輔佐,百姓們真心擁護。這樣的話,還有什麼國家會治理不好,會強大不起來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