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爲什麼說宋神宗親手斷送了王安石變法?

揭祕:爲什麼說宋神宗親手斷送了王安石變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王安石。

雖然北宋在當時已經是全世界經濟、文化、科技最發達的國家——那個時候歐洲還處在愚昧、混亂、貧窮的中世紀,可是

要在全國推行技術難度極高的青苗法,依然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爲時代的侷限性擺在那裏。

但是,王安石是一個能說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人,他身上具有革命家那種狂飆的氣質,聛睨一切,傲視四方,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這種狂飆的氣質,與當時朝廷上那些慵懶疲軟、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大臣們比起來,簡直就是另一個次元的存在。也正是因爲這種立志改變現狀的魄力和不顧一切的強大氣場,讓同樣熱血沸騰的宋神宗對他相見恨晚。

但是,王安石狂飆的氣質用在改革上,就顯得不太適宜。革命需要激進,需要霹靂手段,但是改革需要漸進,需要春風化雨,步步爲營,慢慢推進。

司馬光曾對宋神宗說:“必須陛下與兩府大臣及三司官吏深思救弊之術,磨以歲月,庶幾有效,非愚臣一朝一夕所能裁減。”然而,王安石顯然是等不了慢慢推進的,他需要的是一步到位、立竿見影的效果。

揭祕:爲什麼說宋神宗親手斷送了王安石變法?

另外,王安石將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爲考覈官員的依據,但是由於技術上的限制,他也只能根據青苗錢發放了多少,收回了多少,賺了多少利錢之類的數字來判斷青苗法的推行效果。

他甚至向下級官員下達貸款指標,全然忘了這與他自己制定的百姓“願取則與之,不願不強也”的原則相沖突。

在這種將青苗法列入官員考覈KPI的思想指導下,對於紙面數據漂亮的官員,王安石則認爲該官員積極推行新法,因此給予提拔和重用;對於紙面數據滲人的官員,王安石則認爲該官員消極推行新法,因此給予降級和罷黜。如此一來,地方官員們爲了保住自己的飯碗,爲了登上更高的階梯,就必然會刻意迎合王安石。

於是,形式主義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並且愈演愈烈。

很多地方官員爲了完成青苗法KPI,只能強迫農民兄弟貸款。如果農民兄弟說咱今年收成好,不需要貸款,那麼官員們就“誘以便利,督以威刑”。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強迫富人爲窮人做擔保。一旦窮人無力歸還貸款,那麼富人的財產就將被地方政府剝奪,這想想都可怕。

韓琦反對王安石變法時說:“故自敕下以來,一路州縣上下惶惑,皆謂若不抑散,上戶不願請領,只據近下等第與無業客戶願請者支偯,則實難催納,將來必有行刑督索,及勒干係書手、典押、耆戶長、同保人等均賠之患。”人家還真不是信口雌黃,而是實話實說。

儘管王安石還規定青苗法的利息只能是二分,但是地方官爲了保住貸款本利的回收,讓上交給朝廷的賬面數據好看,就私自提高了貸款利率。有的地方貸款利率甚至超過了民間機構的高利貸,可謂是喪心病狂

爲了收到足夠多的本利,地方官員對無力還貸借貸者“行刑督索”,“或舉縣追呼,或排門抄紥”,“往往鞭撻取足,民至伐桑爲薪以易錢” ,所作所爲跟敲寡婦門、挖絕戶墳差不多一樣缺德。

熙寧六年七月至七年三月,又遇上了大旱災,“東北流民,每風沙霾曀,扶攜塞道,羸瘠愁苦,身無完衣。並城民買麻糝麥麩,合米爲糜,或茹木實草根”,在這種情況下,流民們還要“身被鎖械,而負瓦楬木,賣以償官,累累不絕”。

全國各個地方政府齊心協力的結果,就是國庫充盈,據楊子忠先生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宋神宗熙寧六年散發的青苗錢爲一千一百零三萬七千七百七十二(單位是 “貫匹石兩”),回收一千三百九十六萬五千四百五十九(貫匹石兩),利息錢爲二百九十二萬(貫匹石兩)。

揭祕:爲什麼說宋神宗親手斷送了王安石變法? 第2張

國家財政赤字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漂亮的賬面數據背後,卻是全國的富人們變成了窮人,窮人們變成了賣身還債的人

——估計下一步就會變成水泊梁山的人。

這種不正常的放貸收貸模式,雖然能在地方官員們形式主義的集體操作下,一時獲得國庫充盈的良好效果,但是這這種效果必然無法持久。

在青苗法實行了十年以後的元豐三、四兩年間,青苗貸款出現了貸多收少,或貸收都下降的情況。相比而言,

元豐四年貸款本息收入的虧損高達198.6515萬。

白紙黑字的數據表明,青苗法的實施,已經嚴重的動搖了國本。

前面提到的那個鄭俠,本是王安石的學生,他在目睹青苗法給民間帶來的危害後,曾給王安石提過“保留意見”,但是王安石沒有回覆他。於是,鄭俠就寫了一首諷刺詩:“何處難緘口,熙寧政失中。四方三面戰,十室九家空。見佞眸如水,聞忠耳似聾。君門深萬疊,焉得此言通。”

雄心勃勃的王安石,此時已經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包括宋神宗。

王安石這種性格,司馬光曾對他有過一個公允的評價,“介甫無他,但執拗耳!贈恤之典,宜厚大哉。”

如果宋神宗再不令行禁止,那麼大宋的江山用不着等到金兵打過來才垮掉。

揭祕:爲什麼說宋神宗親手斷送了王安石變法? 第3張

宋神宗在沒有與王安石商量的情況下就暫罷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18項法令,這讓王安石非常的失望。他向神宗慨嘆道:“天下事像煮湯,下面加一把火,接着又潑一瓢水,哪還有燒開的時候呢?”

在有宋一代,想把水燒開,確實不容易。在王安石之前就有過范仲淹的政治改革,結果一樣成爲燒不開的水。

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方案解決不了三冗的體制問題,王安石的經濟改革方案解決不了國庫的虧空問題,看來北宋朝廷雖然還有變法革新的動力,卻沒有了變法革新的彈性空間。

無論是在國防上的虛弱,還是在民生上的困頓,北宋朝廷都已經無力迴天,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矛盾愈演愈烈。宋神宗和王安石去世後沒多久,就發生了“靖康之難”,正所謂“宋人議論未定,金人兵已過河”。從熙寧變法,到北宋亡國,前前後後也不過五六十年光景。

縱然有宋神宗這樣的明君,王安石這樣的能臣,他們也無法阻止宋朝走向衰落,這一切真的是歷史的悲哀。

最後用王安石的一句詩來做結尾吧: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