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竹林七賢”之領袖的嵇康,最後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竹林七賢”之領袖的嵇康,最後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混亂、社會最痛苦的時代,此極端環境也造就了一批追求精神自由、富有人文精神、不與黑暗現實苟合的文人雅士。其中“竹林七賢”之領袖嵇康,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

嵇康早年家境貧困,但他志向遠大,好學上進,精通文學、玄學、音樂等諸多才藝,長大後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爲妻,也算是皇親國戚,當過中散大夫,史稱“嵇中散”。

當時,曹魏朝政大權都控制在司馬昭手中,嵇康不願歸附,所以遭到執政者的忌恨。司馬昭的心腹鍾會想結交嵇康,卻受到冷遇輕蔑,心胸狹隘的鐘會就一直尋機報復嵇康。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嵇康的朋友呂安牽扯一樁案子,嵇康出面幫他說了幾句話,就被鍾會等人藉機構陷,勸司馬昭乘機除掉兩人,嵇康就被朝廷判了死刑。

“竹林七賢”之領袖的嵇康,最後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博學多才的嵇康

其實,嵇康之死,不願歸附司馬氏只是一個誘因,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他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理念,危及到了司馬氏集團的統治:藐視聖人經典,不遵從世俗禮法,我行我素。如此下去人心不古,必危害朝廷社稷。所以,殺嵇康是朝廷維持黑暗統治所需。

“竹林七賢”之領袖的嵇康,最後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

嵇康東市受刑當日,三千太學生集體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拜嵇康爲師,但這滔滔民意沒有被朝廷接受。刑臺上的嵇康沒有書生的懦弱,白皙消瘦的臉龐上透着堅毅與執着。

他要過一把琴,屏息暝思後勁撫《廣陵散》,弦起處風息雲滯,天地俱寂。隨情感浸潤於五弦,行雲流水似仙樂嫋嫋,錚錚琴聲若金戈鐵馬,臺下成千上萬的人都心胸激盪、感喟動容。

“竹林七賢”之領袖的嵇康,最後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嵇康臨刑前勁撫《廣陵散》

曲子撫完,嵇康仰天長嘆:“袁孝尼曾經向我學習此曲,我卻吝惜不肯傳他,《廣陵散》從此絕世了!”說完,嵇康引頸受戮,慷慨赴死。臺下哭聲一片,天地爲之變色。

嵇康是個堅守情操道義的人。他憎恨黑暗現實,遠離官場當一名打鐵匠,在紅紅爐火中擺脫約束,釋放人性;他寫就文化史上有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與推薦他做官的好友山濤決裂,以明節操心志;爲守大道,他不肯低頭、不惜赴死,表現了“若苟且,毋寧死”的堅貞信念

回望那個亂世年代,嵇康是一個值得尊敬和懷念的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