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戰國時期齊國明明是個大國,爲何社會文化方面卻墊底呢?

戰國時期齊國明明是個大國,爲何社會文化方面卻墊底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齊宣王心血來潮想抓一抓文化。他的意思是這樣的:齊國在東方,是個地緣政治大國;有魚鹽之利、興商工之業,是個經濟大國;人口衆多,甲兵強盛,是個軍事大國。他掰着指頭數一數,就差個文化了。然而文化,是齊國歷代國君的心病。

那一時期,列國相爭,爾虞我詐,除了硬打、明搶,不免也有“抹黑”之類。比如,有的國家好事,說齊國雖然很富,但富而不貴,道德不行,民衆太滑,太雞賊,不淳樸。這就搞得文化也輕了,思想也浮了,顯得堂堂齊國沒什麼文化底蘊。

戰國時期齊國明明是個大國,爲何社會文化方面卻墊底呢?

齊國不幸又和魯國做了鄰居,而魯國最講道德文章了。每到這時,魯國就會被其他列國拿過來,和齊國比較一番。魯國的文化確實很強,畢竟魯國是當初制禮作樂的總設計師周公封地的延續,堪稱制禮作樂的模範生。到最後,魯國別的沒有,文化有的是,國中飲食男女、行走坐臥、治國齊家,隨便拿出一樣,都是“傳統”。

這樣一比,齊國就尷尬了。其他國家動不動就要說:齊、魯兩國明明是鄰居,怎麼“地氣”卻差這麼多?什麼原因呢?衆人說得陰陽怪氣。之後各國再搞文化論戰,齊國就很被動。

終於,到齊國第15位國君齊桓公(一說其子齊威王)執政時,齊桓公忍不下去了,決定改變這個局面,說,我們也搞文化!不就是讓人說話嗎?我們有錢,還怕沒人?於是,齊桓公給有關部門錢,給政策,給地皮,特事特辦,一路綠燈,搞了個官辦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有關部門立刻爲稷下學宮做各種宣傳,招聘各路專家學者養起來,讓他們坐而論道。效果立竿見影,齊國的文化立刻活躍了。專家們聚在一起,按行政級別發言,談人生,談理想,談未來,談社會,談道德,甚至還有談宇宙的。一時間,稷下學宮熱鬧非凡。

由於養得人多,齊國漸漸還有了“百家爭鳴”的意思。齊國再開大會,上上下下都感慨,說,我們這回有文化了,可以自信了,這算前輩們留下的歷史經驗。所以,齊宣王要抓文化,完全可以舉重若輕,因爲有前人鋪好的路嘛。

齊宣王首先加大了稷下學宮的撥款,進一步落實專家學者們的各項政策待遇,一切都和行政級別掛鉤,搞正規化。這樣一來,人就更多了。各國的專家學者紛紛傳說,齊國的飯好吃,齊國又出了個齊宣王,最喜歡文學遊說之士等。齊宣王也很享受這種感覺。他經常親臨學宮發表重要講話,或者觀賞學者們辯論,然後再高屋建瓴地點評一番,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直到有一天,來了個老頭,打破了稷下學宮和諧的一幕。這個老頭,就是孟子。

戰國時期齊國明明是個大國,爲何社會文化方面卻墊底呢? 第2張

孟子當時已經在列國遊說圈出名了,大家都知道孟子脾氣大,當面懟過好幾個國君。齊宣王一聽就來了興致,說沒事,我雅量,想和他談談。有關部門則頗感棘手,因爲他們怕孟子不服從安排,不按格式發言,到時候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讓齊宣王下不來臺。國君一發怒,沒準殃及稷下學宮,文化事業就毀了,多少人還得吃飯呢。

他們很想私下先和孟子溝通一下,但是又害怕孟子那出了名的壞脾氣,一旦談不攏,再把自己陷進去,到時候更加被動。最後實在沒辦法,他們只好聽天由命,放棄了談話行動,唯有暗暗祈禱孟子到時候心情好。孟子果然沒有給人太多意外。他照例懟了齊宣王,還懟了不止一回。其中有一回,孟子把齊宣王徹底懟惱了。

事情是這樣的。齊宣王興致勃勃地說,老先生,咱們聊一聊官員問題吧。孟子問,高層官員,還是基層官員?齊宣王答,當然是高層了。孟子問,好,那你具體想聊他們中的哪一類呢?齊宣王不解,說高層官員不都一樣嗎?這還有區別?孟子笑道,當然有區別了,高層官員中,有些是和你一家的,是可以坐在一起敘祖宗的,屬於核心圈,這叫“貴戚之卿”;有的官員好像也在圈裏,但說到底還是給你打工的,這叫“異姓之卿”。齊宣王“哦”了一句。

接着,齊宣王繼續問,“貴戚之卿”是怎麼玩的?孟子回答:“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齊宣王一聽,當時就要翻臉,說你這分明是亂說?孟子笑道,我沒有亂說,宗法禮樂上就是這麼設計的,這叫文化。請您不要大驚小怪。我是個思想家,要對傳統文化負責,能亂說嗎?我不說假話。理論上,就是這樣的。孟子又一笑,但大家都知道,理論和現實並不是一回事。齊宣王的臉色這才稍稍安靜下來。

接着,齊宣王繼續聊,讓孟子解釋一下“異姓之卿”怎麼玩?難道他們也憋着壞,要搞什麼“異位”嗎?孟子一笑,不,他們不會這麼激烈,只是給人打工嘛。所以,國君有過,他們也會諫,但諫了幾次,國君還是不聽的話,他們就應該走,換個諸侯國就是了。他們看得開,到哪兒打工不是打工,都是一份俸祿,不必讓自己弄得頭破血流。齊宣王聽後淡淡回了一句:“哦,這樣啊……這樣好嗎?”孟子說,好不好,看你坐在哪裏看,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也是傳統文化。

到這裏,齊宣王和孟子談話的興致漸漸就沒了。

孟子回去後,齊宣王不禁陷入了沉思—看來這傳統文化要真弄的話,還挺麻煩……最後,齊宣王忍不住發飆,我不玩了,坑太多,要是隊伍不純潔的話,他們總能找到話頭生事的。不好,我以後還是少搞傳統文化建設爲妙。但是,齊宣王想了好多,頭緒特別亂,最後的結論是,就怪這個姓孟的老頭不會說話吧!傳統文化明明那麼多,他挑什麼說不好偏挑這個,不僅沒幫什麼忙,還淨給我添亂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