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王陽明有過不少貢獻,爲什麼在官場卻不得重用呢?

王陽明有過不少貢獻,爲什麼在官場卻不得重用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時期我國的哲學思想變革掀起了又一波新的浪潮,而這一切的源頭還要追溯到王陽明創立的心學,那麼有着如此突出貢獻的王陽明爲何在官場沒有得到重用呢?

王守仁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因爲在仕途上的起起伏伏,相比於政治上的成就,王陽明在哲學思想上的成就還要更高。他開創的“陽明心學”,不僅僅是本國的影響很高,甚至還傳到了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影響深遠,孫中山曾經說過:“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由此可見王守仁的影響力。

王陽明有過不少貢獻,爲什麼在官場卻不得重用呢?

王守仁是一個天生聰慧之人,據傳他出生的時候,上天警示,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爲他取名爲“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爲“瑞雲樓”。出生後一直到五歲,王守仁都不會講話,但是卻已經能將祖父所讀之書默記。雖然不知道這個傳說的真實性,但是王守仁出生在浙江一個顯赫世家,父親還高中過狀元,所以王守仁從小應該接受了極好的教育。

王守仁是一個看事情看的很透徹的一個人,往往一句話能說透事物的本質,同時也讓我們看見他的睿智。王守仁二十二歲的時候中舉,此後屢試不第,一直沒有高中進士。期間諸多與其交好的朋友,以及很看好欣賞他的長輩,對於他的失敗都紛紛勸慰。讓他不要灰心,這次不行,下車一定能行。而王守仁自己則並不拘泥於科舉的失敗中,他說:“你們以不登第爲恥,我以不登第卻爲之懊惱爲恥。”

王守仁是一個“知行合一”之人,“知行合一”並不僅僅是他所堅持的學說,同時他也付諸於實踐了。歷史評價說他,是一個立德、立言於一身的人。有一個小故事,最能證明他的“知行合一”。早年的王守仁並沒有開創自己的思想學說,而是對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極爲贊同,甚至有一段時間,他將朱熹的著作全部拿來研究了一番。後來有一次,他想要實踐“格物致知”的思想,因此便對着開始“格”竹子,一連對着一大片竹子好幾天,期間不吃不喝,想要知道竹子的真理,但是卻毫無所獲,不僅如此還因此生了一場大病。從此之後,王守仁便對朱熹的思想產生了懷疑,最終開創出了自己的思想學說。

王守仁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平定寧王之亂、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剿滅南贛盜賊,雖然功績頗多,但是卻一直都沒有進入內閣。許多人對此頗有疑問,那麼是什麼原因,或者是什麼阻擋了王守仁進入內閣呢?

王陽明有過不少貢獻,爲什麼在官場卻不得重用呢? 第2張

明朝建國之後,一直以來都堅持的是“以文馭武”,文治要比武功更有優勢。而王守仁雖然是文官的身份,但是他最主要的功績,大多都是在平定叛亂、清剿土匪的方面,而這屬於武功,並且王守仁最後還因此封爵,所以他並沒有能進入內閣的憑仗。

明朝進入內閣,有一個看不見,但是卻真實存在的門檻,那就是“非翰林不入閣”。《明史·職官志》:“內閣固翰林職業”,霍韜也說過:“至今入閣,拘定詞林一途。”霍濤與王守仁處於一個時代,所以他所說正是當時的實際情況。而王守仁一直以來,都在與平叛剿匪,並沒有詞臣的資歷,所以入閣確實很難。

第三個原因,嘉靖三年,吏部舉薦楊一清、彭澤、王守仁,嘉靖帝只起用楊一清爲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提督陝西三邊軍務。楊一清因爲個人私利,次次阻擋王守仁仕途,甚至曾經利用職權將王守仁貶謫。《明世宗實錄》:“禮部尚書席書奏薦致仕大學士楊一清、南京兵部尚書王守仁文武兼資、才堪將相。今一清已督三邊,守仁當處之內閣秉樞機,無爲忌者所抑制。”

無論是從公開的規定,還是私人的原因,王守仁都一直被阻擋在內閣之外,實在可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