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後,都是如何處置叛軍的?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後,都是如何處置叛軍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龍入關人員以及入關後的歸附者外,考察八旗漢軍還必須要關注這支軍隊中的一股特殊勢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順王及續順公”所部人員的編制變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所謂“三順王”及“續順公”,是指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崇德年間先後降附清朝後金的明朝將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沈志祥。孔、耿、尚三王與續順公沈志祥及其親族雖在清初就已編人八旗漢軍,但其所部並未隸屬於八旗漢軍,只是在編制、待遇等方面與八旗漢軍相似。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後,都是如何處置叛軍的?

三王、續順公以及後降的吳三桂所領舊部是既非八旗也非綠營的一種特殊的軍事編制。這是清初統治者對降兵降將實施籠絡和利用獨特政策的結果。直到“三藩之亂”後,他們所隸舊部以及三王、續順公的後代子孫才被歸入八旗。這也是康熙朝八旗漢軍佐領數有較大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裏重點討論的是在三藩之亂後被編入八旗漢軍的所謂“叛逆”,在乾隆朝八旗漢軍大規模出旗的浪潮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後,吳三桂所部,除散其裹脅者外,悉發邊遠充軍,以罪人待之,不編入旗岫。此外尚有餘存的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殘部,因爲實力已受到極大的削弱,“其藩下諸部落亦分隸旗籍”。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後,都是如何處置叛軍的? 第2張

至此,三順王、續順公的餘部才完全被編入漢軍。三順王和續順公沈志祥本人及親族分別整編的八旗漢軍佐領,入旗較早,而且在漢軍出旗過程中基本保持穩定。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二月,“命尚之孝、尚之隆等家下所有壯丁,分爲五個佐領,隸鑲黃旗漢軍旗下”。考諸《欽定八旗通志-旗份志》,尚氏所領有的五佐領在乾隆六十年仍然存在,而其他三王所屬佐領也並未削減,這就說明在八旗漢軍裁減的過程中,由三順王和續順公沈志祥本人及親族編成的佐領似乎並未受到波及。至於原隸屬藩下的普通士兵在被編人各地駐防漢軍後,在乾隆裁減漢軍過程中並未受到優待,與駐防各地的八旗漢軍一同出旗爲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