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就算長子不優秀,爲何古人仍“立長不立賢”呢?

就算長子不優秀,爲何古人仍“立長不立賢”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古代,一直奉行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在現在的人看來,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畢竟每個人的能力和性格不同,而長子不一定適合當繼承人,那麼古人爲何還要堅持這種做法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歷史上由於立長而不立賢導致的王朝動盪甚至覆滅,可以說非常的多,甚至有些皇帝的嫡長子是愚笨癡傻之人,也經常會被立爲太子,最後繼承皇位。晉朝的傻皇帝司馬衷就是如此,按理說,封建王朝爲了自己的朝代能夠延續,應該選更加賢明有爲的繼承人,但是事實上這個制度卻被沿用了上千年。

就算長子不優秀,爲何古人仍“立長不立賢”呢?

其實古人在選繼承人的時候,嫡長子是有很多天生的優勢的。首先,嫡長子作爲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定位往往會比較特殊,同時也會因爲相處的時間更長,感情也更加的深厚,在加上在年齡方面,長子是相對其他子嗣更加成熟和穩重的,並且作爲最先出生的長子來說,都是看着弟弟妹妹長大的,也更容易有責任心。

除此之外,中國還是個重視傳統的國家,嫡長子繼承製早在大禹時期就開始了,而後來的西周更是穩固了這項制度,也就是所謂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也就是正妻生的第一個孩子纔算真正的嫡長子,側室就的孩子就算年齡更大也不算嫡長子。也就是母親的地位決定了她的孩子是否有繼承權。

這種制度在現在看來,可能十分愚昧且落後,但是在當時的背景下,卻保證政權的平穩過渡。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制度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因此歷史上也曾經發生過很多因爭奪皇位而產生的爭鬥,如著名玄武門之變、靖難之役等等。

就算長子不優秀,爲何古人仍“立長不立賢”呢? 第2張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皇帝真的選擇了“立賢不立長”,由於“賢”這個字的定義本來就很模糊,會讓繼承人都抱有繼承的想法,非常容易引起皇子們間的爭鬥,清朝的九子奪嫡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而嫡長子是非常確定的人,一旦確定下來,很多人就會認命,不會生出不切實際的野心,更加利於皇室的穩定,和王朝的穩定,這也是古人爲何會選擇看似不明智的“立長而不立賢”的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