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立儲乃是“國之本”,爲何清朝皇帝不愛立太子呢?

立儲乃是“國之本”,爲何清朝皇帝不愛立太子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太子是國之根本,是國之未來。一個皇帝登基以後,一般都會立馬做兩件事,一件事是修建他的陵寢,一件事是選好太子。修建陵寢,是爲了他百年之後的“人生”考慮。選好太子,則是爲國家的未來考慮。

選太子這件事,之所以着急,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爲太子是需要培養的。畢竟太子是將來的接班人。要接好班,就必須要有治國理政的能力。而能力是需要培養的,除了要系統地教給他文化知識以外,還要見習。皇帝在處理朝政的時候,要讓太子站在旁邊看。有一些皇帝還會有意給太子一些機會,讓她自己處理朝政。二是太子的確定可以確保穩定。如果太子不確定,皇帝的所有兒子們,都會參與競爭。一參與競爭,必然有大臣依附不同的皇子。同時,地方上以及邊關地區看見皇帝沒有接班人,肯定也會有想法。所有這些,都必然會引起朝廷的動盪不安。之所以說是“國之本”,道理就在這裏。

立儲乃是“國之本”,爲何清朝皇帝不愛立太子呢?

不過,歷史上有一個朝代,近三百年的時間,卻只有一個太子。這個朝代就是清朝。清朝爲什麼三百年只確定了一個太子呢?

最早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還不算一個王朝,只能算一個部落。照理說,部落也應該確定接班人,偏偏努爾哈赤沒有確定。他在朝堂上採用的,是所有的孩子們共同討論決策,當時叫做“九王議政”。不久他又驟然去世了。他去世後,皇太極聯合其它皇子,逼死了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當了大汗。接着皇太極稱帝。從這時候開始,清王朝纔算建立了。

不過皇太極也沒有確立繼承人,就又驟然去世了。他去世後,經過一番爭鬥,他的第九子福臨繼位,多爾袞攝政。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生前也沒有確立太子,不過他立下了遺詔,讓康熙接班繼承皇位。所以,嚴格地說,康熙是沒當過太子就當皇帝的。

立儲乃是“國之本”,爲何清朝皇帝不愛立太子呢? 第2張

康熙上臺,他的次子胤礽出生一年後,他就正式立胤礽爲太子。康熙之所以要這樣做,主要是康熙想學習漢人皇帝的做法,儘快確立太子,以固“國之本”。

但由於康熙在確立太子以後,在培養太子上,並沒有完全按照漢人皇帝的做法來。也並沒有給予太子應有的權力和尊嚴。同時,其他的皇子,康熙也沒有安頓好,讓他們都呆在京城,沒有去就藩。也因此,皇子們就在京城和太子爭鬥。最終就釀成了“九子奪嫡”的悲劇。

到雍正當了皇帝以後,“九子奪嫡”的悲劇,還一直在延續。雍正爲了能坐穩皇位,還堅持不懈地和他的兄弟們鬥爭着。正是因爲有這樣慘痛的教訓,所以雍正才腦洞大開,搞了一個“祕密建儲制度”。皇帝生前把繼承人的名字寫出來,兩份,一份自己保管,一份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皇帝去世後,從匾額後面把詔書拿出來,和皇帝的遺詔對照着宣讀。

這樣一來,實際上就沒有太子了。因爲把詔書一念,那個皇子就得登基了。

不過,雖然雍正採用了這種方式確立繼承人。但是,從他開始,就不斷地泄密。比如他連續兩年都讓皇四子弘歷代替他去祭拜康熙,而這也相當於告訴了衆人,弘曆就是他確定的繼承人。而這也引得雍正的第三子弘時很不滿,和雍正的關係搞得很僵。祕密建儲,形同虛設。

而且實際上也沒有消弭皇子們的爭鬥。皇子們依然爭鬥不休。只不過這種爭鬥是在暗中進行的,做樣子給皇帝看。此後最典型的,就是道光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奕詝本來天資愚鈍,但是他的老師讓他演了兩場好戲,結果道光皇帝誤以爲這個孩子有“仁愛之心”,又有“孝悌之心”,所以最終把他確立爲繼承人。

也就是說,實際上雍正搞的祕密建儲,不確立太子的做法,並沒有解決預先確立太子產生的矛盾。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還產生了新的矛盾。這個新的矛盾就是強固了皇權,卻弱化了東宮。而弱化東宮,也就使得太子的培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如果道光皇帝預先把奕詝立爲太子,那麼他就知道奕詝究竟是不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沒有能力,就可以換人,不換人也可以加強培養,補足短板。但是因爲祕密建儲,實際上無法發現皇子的不足,也沒辦法對他們進行培養。

同時,這種做法,還爲後來慈禧當權鋪平了道路。不預先確立太子,慈禧因此可以在權力寶座上爲所欲爲,統治中國半個世紀。

這就是整個清朝太子(或者“繼承人”)的實際情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